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81249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耳的解剖及功能一.耳的解剖及部位名称耳的别称很多。如称皓、月奄、月周。玉篇:“皓,胡老切,耳也”;“月奄,于检切,音掩,耳也”;“月周,之酉切,音帚,耳也。”又称颠大。如灵枢.根结:“阳明根起于历兑,结于颖大。颖大者,耳也。”又称窗笼。灵枢.卫气:“窗笼者,耳也。”黄帝内经太素卷10:“以耳为身窗舍故曰窗笼也。又称听会。明.朱棣普济方.身形:“耳为听会,肾之官。”耳可分为三部分,即耳郭、耳窍、耳骨。1 .耳郭:与解剖学同。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耳郭俗称耳朵,别称耳轮、耳壳。又称耳间。灵枢.论疾诊尺:“婴儿病耳间青脉起者,挈痛。”按部位不同,耳郭有耳门、耳弦、耳折、耳垂、耳

2、根之分。耳门:位于耳窍口之前的小瓣,即解剖学之耳屏。又称蔽。灵枢.五色:“蔽者,耳门也。”又称菌页。说文解字:菌页一日耳门。”又称膳。玉篇:“膳,耳门也。”耳门亦指耳窍口,即解剖学之外耳道口。辞源:“耳门,外听道口。”耳弦:指耳郭的边缘部分,即解剖学之耳轮。清.郑梅涧重楼玉钥:“肥珠子斯疾耳弦生。”别称耳边。明.窦梦麟疮疡经验全书:“发耳,其疮生于耳边。”耳垂:同解剖学,指耳郭下部的下垂部分,无软骨。又称引垂。灵枢.五阅五使:“引垂居外”,即耳垂向下向外,明显开豁。又称耳珠。明.楼英医学纲目:“耳聋而鸣,或痛或痒,或盯耳,听会主之,穴在耳珠前陷中。”又称耳坠。重楼玉钥:“两耳坠上浮肿如核。”又

3、称耳垂珠。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根脚咽喉常发者,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七壮。”(4)耳根:指耳周根部。明.薛己外科枢要.论耳疮:“文选姚海山,耳根赤肿”。别称耳本。黄帝内经太素.九针:“耳间青脉,附足少阳脉契脉,一名资脉,在耳本。”耳折:即耳根与头皮相连处之折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后疽生耳折间。”别称耳后缝。清.祁坤外科大成.耳部:“耳镀者生耳后缝间。”其下部凹陷,称耳后陷,素问气府论:“足少阳脉气所发者耳后陷中各一。”2 .耳窍:与解剖学之内耳、中耳、外耳道之部分相当。寓意草:“耳窍窒塞不清”,指中耳或内耳疾病;外科大成:“耳窍内有虫见”,指外耳道。根据部位结构不同,耳窍有耳道、

4、耳膜、耳底、听户、皮膜包裹真水之分,其内藏司听之神,上通于脑,内通顽颗。耳道:即解剖学之外耳道。王德鉴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耳拜是指发生于耳道的拜肿”。别称耳孔。石室秘录:”将此药尽抹入耳孔内”。又称气窍。普济方.身形:“气窍不通,盯聆为聋。”耳底:泛指耳窍的深处,主要包括外耳道内段、鼓膜、鼓室。冷庐医话卷4:“铜挖刺通耳底,流血不止。”耳膜:即解剖学之鼓膜。医学衷中参西录:“然耳聋之证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其不可治者,耳膜破也.亦称膈膜。寓意草:“肾气上入耳际,亦为膈膜所蔽,不能越于耳外”。皮膜包裹真水:血证论卷6:“听宫,为司听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若真水破而耳立聋。有为大声所

5、震而耳聋者皮膜破也。”听户:指中耳或内耳。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所谓聋者,由水衰火实,热郁于上,而使听户玄府壅塞,神气不得通泄也。”范永生注:“听户,泛指耳内传导声音的通道。”亦称听宫。血证论卷6:“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为司听之神所居。”3.耳骨:耳中及耳周围的骨性结构,包括中耳的听小骨、内耳的骨迷路,以及颍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四版教材):“脓耳邪毒炽盛,或治疗不当,邪毒久蕴,侵蚀耳骨则可产生严重症候,称为脓耳变症。”耳骨按部位不同,又有耳门骨、禁骨、完骨、扶瓢骨之分。耳门骨:又名玉梁骨。位于颍颌关节处,包括颍骨鳞部之额突的前根(构成颍颌关节的上

6、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玉梁骨,即耳门骨,其处上即曲颊,下即颊车,两骨之合钳也。”(2)禁骨:围成外耳道骨性段的骨支架(颍骨鼓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耳内之禁骨有伤,则见血脓水,耳外瘀聚,凝结疼痛,筋结不能舒通,以致头晕眼迷J完骨:指颍骨乳突部。灵枢.骨度:“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别称寿台骨、玉楼骨、耳后高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寿台骨,又称完骨,在耳后接于耳之玉楼骨也。”二.耳的功能耳的功能有二:司听觉,主平衡。1 .耳司听觉:耳司听觉的功能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反映出来。如甲骨文中听字,象耳听口说之形,表示口与耳机能上的联系。管子.心术上说:“耳目者,视听之官也。”灵枢

7、.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司听觉的功能,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严氏济生方说:“夫耳者,肾之所候。肾者,精之所藏,肾气实则精气上通,闻五音而聪矣J心主藏神,为君主之官,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皆受心主支配。管子.心术上说:“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物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在生理上,其他脏腑经脉生理对耳司听觉亦有关。如肺主宣发,脾主升清,肺脾健旺,气血充沛,上奉于耳,则听觉聪敏。难经.40难说:“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然肾者北方水,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也,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灵枢.邪

8、气脏腑病形说:“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2 .主平衡:中医学并无“平衡”概念,但对人体平衡功能失调症状则早有研究。在内经中认为眩晕之症病位在头、脑、目。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但内经及后世医家也认识到眩晕之作,常与耳鸣、耳聋等症同时并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严氏济生方说:“阳虚,风寒入脑,头痛,目眩晕转,如在舟车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声。”仁斋直指方更明确指出邪入于耳,可见眩晕:“厥气搏入于耳,是谓厥聋,必有时见眩晕之症。”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代中医亦已认可“耳主平衡”。耳主平衡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耳为肾之官,肾藏精,精生髓汇于脑。肾精充沛,髓海盈满,则耳得滋养,以司其职。同时也有赖于气血充沛,肝之疏泄条达和各脏腑功能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