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项目摘要一1.项目名称、依托单位2.项目的必要性3.项目建设的目标、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一4.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与资金筹措二、项目背景、必要性I.国内外本领域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项目的目标市场及关联度52.国内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9三、工程中心组建方案11-一1.建设条件2,与依托学科间的关联度和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19-3.学术带头人、技术开发、系统集成与工程化队伍情况20-4.工程中心运行机制,机构设置与职能23-四,主要目标、任务及技术发展分析26-1.工程中心的研究开发方向26-2.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33.工程中心的近中期目标一29-4.工程中心拟解
2、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和当前拟实施的工程化项目,在本领域所处的地位与发展潜力31-五、建设方案31I.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3+2,技术设备、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3+3.建设周期与进度314.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案31-六、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与资金筹措32七、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等32八、经济社会效益分析32-九、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32H、部门(地方)意见5十二、立项审批部门意见十三、有关附1有关合作协议2、资金投入证明文件+o-3、学校有关决议43-4、相关成果证明文件44-一、项目摘要(2000字以内)1.项目名称、依托单位1.l项目名称: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
3、中心1.2依托单位:西南大学2.项目的必要性2.1山地农业是我国南方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从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可把全球农业划分为山地(山区)农业、平原农业、水域(海洋)农业三大类型。山地农业是人类通过对山区土地合理经营而形成的农业生产体系,山地农业不仅担负着满足山区广大居民生活和生产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担负着农业区域分工对某些特殊产品的生产义务。从量的角度来看,山区占据了地球陆地2/3。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中、东南沿海和华东南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市、区)丘陵山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达98%、95%97%、94%和77%,
4、上述五省(市、区)丘随山地耕地也占总耕地的80%以上。2.2山地农业是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山地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经济的一般特点,同时具有自然资源的多重性和产品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农业生产不稳定性等特点。山地和丘陵的特殊地理条件决定了这些区域的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1)土地分散,起伏大,农业机械化程度低;(2)农田水利基础差,建设成本高,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3)大多数坡耕地和梯田土壤瘦薄,保水保肥能力弱,暴雨成灾和季节性干旱频发,农业生态环境脆弱;(4)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耕作方式粗放,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南方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总量充足
5、,年均降雨量一般在600120Omnl之间,但受季风环流和复杂地形的综合作用,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区域性干旱频繁发生。2006年重庆和四川更是发生50年特大干旱,两地干旱经济损失总量达150亿元之多。南方山区土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单位农田耕种的劳动力投入高。在劳动力大量输出的今天,留在当地的老弱妇幼不足以完成繁重的农事操作,致使大多数田块耕作粗放,产量低,成本高,收益少,冬闲田土逐年增加。同时,由于粗放耕作和不恰当的轮作,致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增加,严重影响南方的江河湖海安全,特别是类似于三峡水库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更是受到流域内不良农业生产活动的严重威胁。2
6、.3山地农业的现代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山区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差,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平原地区的农民,全国贫困县和极端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目前全国最大的贫富悬殊存在于山区农民与城镇人口之间,据统计资料,2007年全国城市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786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4140元,但山区农村人口纯收入还有低于500元的。这样巨大的贫富悬殊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加快实现山地农业的现代化,才能尽快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减少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2.4山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多学科结合的系统工程山地农业现代化的
7、主要目标是减少劳动力和农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益,控制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除去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外,在科学和技术上应解决的问题包括:(1)高产优质多抗耐瘠新品种选育与推广;(2)科学高效环境友好的轻简化农艺措施研究与应用;(3)有利于培肥土壤和减少农田水土流失的耕作制度研究与利用;(4)山地丘陵降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创新研发。我国山地农业在世界上具有特殊性(人多地少)、复杂性(种植方式和生态环境多样化)和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大),需要一支强大的研究和开发队伍。山地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本工程中心是为解决种植业中所存在的上述科学问题而组
8、建的一个高效研发平台。3项目建设的目标、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3.1项目建设地点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拟由西南大学承建,建设地点位于重庆市北暗区西南大学校本部和歇马镇试验基地(距校本部10公里)。3.2项目建设目标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将根据我国南方山地农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适宜山地农业生产的农作物新品种、农艺措施、耕作制度、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等方面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研发、系统集成、技术配套及工程化,将,中心建设成为代表我国山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科技型经济实体。最终使,中心成为我国山地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源头,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科教服务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和人
9、才培养基地。3.3项目建设内容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配套基建工程和仪器设备购置两项。其中,配套基建工程包括:改扩建实验室、异地繁育基地(大春作物南繁基地和小春作物夏繁基地)、丘陵山地典型耕地的模拟试验园和人工模拟设施、现代育种试验基地、山地丘陵降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灌溉试验基地、田间道路和水利工程、田间管理房和安全防护设施等,试验地改建面积80000m2,实验室改建面积150Om2。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是在目前已有硬件基础上的填平补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拟购置各种仪器设备台(套)。4.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与资金筹措4.1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基建
10、工程费62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530万元,研究开发费150万元,成果示范宣传费100万,土地租用和田间试验管理用工费180万元(500亩xl200元/亩x3年),研究生工作生活补助费120万(200人x200元/人.月X10月/年x3年),水电费60万元,其它费用40万元B4.2资金筹措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第三期211项目山地农业特色学科创新建设经费500万元;中心成果转化资金300万元;西南大学为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提供学科建设和平台建设费100o万元。二、项目背景、必要性1.国内外本领域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项目的目标市场及关联度农业是通过
11、对土地合理经营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是与自然界关系最密切的行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是这一行业最显著特点。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构成农业经济的区域差别和区域分工。从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可把全球农业划分为山地(山区)农业、平原农业、水域(海洋)农业三大类型。山地农业是人类通过对山区土地合理经营而形成的农业生产部门,是山区农业的发展和延伸,因其特别强调山地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而得名。山地农业不仅担负着满足山区广大居民生活和生产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担负着农业区域分工对某些特殊产品的生产义务。山地农业不仅具
12、有农业经济的一般特点,同时具有自然资源的多重性和产品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农业生产不稳定性等特点。山地农业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特别是近代工业文明和现代石油农业的迅猛发展,使全球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给世界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因而,山地农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工程中心以解决山地农业中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高效安全生产为目标,因此,从品种、栽培耕作和节水灌溉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国内外本领域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项目的目标市场及关联度。1.1高产优质多抗耐瘠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
13、农作物新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必须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交融,从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农作物育种科学的发展。品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物化生产力,在提高产量的诸项农业技术措施中,良种的贡献率占30%-60%;育种是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作物品质和市场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抗病虫能力和抗逆性、提高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品种是关系产品数量和质量、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农业竞争力的重大科技问题。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品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育种目标要在保持高产、保障食物安全的前提下,突出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特色化以及
14、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多目标结合。只有具备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应性的优良品种才具有高效生产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通过加工转化增值实现高效益。我国由于人口压力大,为解决农产品供求矛盾,长期以来育种是以提高产量为首要目标,忽视品质改良,优质、多抗、高效育种材料缺乏,育种技术、方法较落后,育种未取得重大突破。造成品质普遍较差,生产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差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方法和手段的高新技术育种正在成为国内外农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加强高新技术育种研究与开发,构筑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创造具有重大
15、应用价值的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动植物新品种,已成为十分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农作物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抗虫、抗病、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硼等)高效利用的新材料创造与新品种选育,已出现一些成功的例子,如抗虫水稻、玉米,抗除草剂油菜、小麦,氮高效水稻、磷、硼高效油菜,耐干旱水稻、玉米、油菜等,以这些新成果为依托,部分专家提出了绿色超级稻的概念,即基本不打农药,大量减少化肥用量,高产优质高效。一旦这一目标实现,将显著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灌溉用水,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面源污染,实现山地农业的节能高效可持续发展。1.2高效低耗环境友好栽培耕作模式研究与应用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施用占世界1/3的化肥,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成绩,也凸现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我国农作物单产的提高,除了得益于新品种的不断更新外,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栽培技术的改进和肥料投入的增加。现在全国农作物的高产记录,无一不是良种与良法的结合结果,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把丰产栽培与良种培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十字方针。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调控最大的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农作物的施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