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毕节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毕节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附件:推动毕节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推进毕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毕节体育强市,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毕节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调发展,推动全市体育事业充分发展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奋力开创毕节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二、总体目标到202
2、8年,体育强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市、县两级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完善,具备承接大型体育赛事能力,建成2个国家级训练基地(训练中心),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0%,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省运会竞技成绩保三争二,力争实现奥运奖牌突破。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实现体育强市目标。城乡体育设施全面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大幅增加,形成覆盖、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群众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
3、城市影响力领先全省水平,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等体育发展主要指标名列全省第一方阵,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持续保持全省前列,毕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上的贡献率保持全省领先,传统优势项目成为支撑贵州重点项目的主力军。三、主要任务(一)高质量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加快发展群众体育1.加快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市级建成“一场两馆”(公共体育场、公共体育馆、公共游泳馆),加快三板桥体育场遗留问题的整改,尽快开放使用;多举措破解、多渠道融资,加快推进高新区“一场两馆建设,夯实举办、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硬件基础。各县(自治县、市、区)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成一场一馆一中心(公共体育场
4、、公共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百姓智慧健身房、多功能球场、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等户外运动设施,实施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场地、配套公共健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改建、扩建居住区配备用于居民日常健身的场地和设施。实施老城区开发改造应当增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空间,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配建嵌入式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乡(镇)、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
5、进和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设施服务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公园、景区景点增加体育运动、休闲健身和露营旅游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馆。(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毕节高新区)2.推动健身场地开放共享。公共体育设施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所属健身场地设施,做到能开尽开;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实施对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提高体育设施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和
6、运营。(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好群众性三大球三小球、轮滑、武术、广场舞等系列赛事。组织开展好职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农民等全民健身活动,保障重点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开展乡村运动会,持续开展全民健身大会、社区运动会、全市老年人运动会。(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民宗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4.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
7、体育社会组织,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市、县两级体育总会全覆盖,完善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为支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助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加强对社会体育组织的培育、建设、监管,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对社会体育组织进行定期评估、监督,对常年不开展活动、不主动承担全民健身工作任务、阻碍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协会团体、俱乐部依法予以整顿或撤销。加强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建设,注重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事项,加大政
8、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提升举办、承办体育赛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5.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能力。整合资源,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培训,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质量,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到社区、乡(镇)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推广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扩大体育人口。常态化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运动处方,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不断提升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1.夯实学校体育基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
9、焦青少年体质健康坚持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采取新建改扩建项目解决一批、整合教育资源化解一批、学校自身发力消化一批、引进社会力量支援一批”措施,逐步补齐短板弱项,配齐体育器材,夯实青少年体育教育硬件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打造务实高效的体育课堂,广泛开展校园体育竞赛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深入推进三大球”三小球进校园工作,推动三大球”三小球在校园中的普及与发展,夯实球类运动项目的群众基础。每学年对学生开展一次体质健康评定,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在幼儿园推广小足球、小篮球、基础体操、趣味田径等
10、幼儿体育游戏,培育幼儿体育兴趣和体育素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2.深入推进体教融合。聚焦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1至2项专项运动技能,推进专项体育进校园,发展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着力培养一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县(自治县、市、区)成立集中式业余体校,恢复青少年业余训练,开展以田径、游泳、体操、足球、篮球、排球为必训项目,其他项目根据布点布局和本地优势选择性开展,形成基础大项必训,其他突出优势的业训模式。学校要按照教会、勤练、常赛”
11、要求,组建学校运动队,探索市队校办新模式,强化运动队基础训练,切实保障好运动队的文化学习、营养调控、运动康复、训练经费、参赛经费等,支持运动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建立学校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制度,以赛促练、以赛促训,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支持体校、中小学特长班跨区域、跨片区招生,对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实行降分录取,畅通运动员升学渠道。(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3.做优做强体育运动学校。扩大市体育运动学校规模,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市体育运动学校基层党委,推动学校机构升格,增设幼儿园、小学和高职,调剂体育用地、增加体校师资
12、、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集小、初、高中、高职贯通式培养的标志性体育职业学校,提升学校省内外影响力。发挥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龙头作用和资源优势,推动毕节市青少年体育研学中心实体化运行,以体育运动学校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阵地,持续巩固田径、水上、射击、拳击等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夯实游泳、跆拳道等省运会夺牌点的项目,补充省运会新兴项目,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体育人才,提升我市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聚势赋能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毕节高新区)4.建设国家级训练基地(青训中心)。加快推进威宁高原训练基地建设,
13、针对威宁县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有地理环境,整合威宁县民族中学新校区、贵州省工贸职业学院、草海北坡体育设施资源,逐步完善功能训练房、体科研、运动员公寓等配套设施,建成威宁县环草海马拉松(自行车)智慧赛道(训练道)”项目。承接国家级、省级专业训练队伍到威宁转驻训,促进交流,提升竞技训练水平,打造成满足多梯度、多维度训练的国家高原训练基地。抢抓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倾斜支持的机遇,强力推进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的建设,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布局网点,建成集竞赛、训练、科研、教育等于一体,以毕节青训中心为主阵地、县(自治县、市、区)基础训练基地、训练点相融合的1+9+N”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扎实推进足球进校园
14、工作开展,建设一批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到2027年,实现足球进校园全覆盖。聘请国内、国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形成优秀人才“小学一初中一高中一高校贯通式培养机制,建成毕节青训中心总部,覆盖贵阳、遵义、黔南、黔西南分中心,组建精英足球运动队伍,扩充足球人才培养渠道,打造拼劲足、耐力强的毕节体教融合创新示范足球品牌,逐步与国际接轨,向国家队输送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建设局,各县自治县、市、5.完善赛事体系。出台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区人民政府)毕节市综合性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恢复毕
15、节市运动会和毕节市青少年运动会,优化赛制和项目设置,在年龄结构、项目设置上与省运会保持衔接,提升竞赛规模和办赛水平,更好发挥选才功能。持续办好市级青少年锦标赛、三好杯篮球赛、希望杯”乒乓球赛、兴毕杯足球赛等传统体育赛事。以足球青训中心为载体,建立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开展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女足邀请赛。推动县(自治县、市、区)积极举办县级综合性运动会,鼓励县(自治县、市、区)间开展区域联赛,鼓励学校开展校际联赛。构建分学段、多梯度、多级别的赛事体系,为优秀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搭建平台。(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总工会,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
16、,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加强专业教练员、裁判员梯队建设,优化提升人才队伍结构和规模。加强国家队、省队毕节籍运动员训练、参赛跟踪,用好用足“四不唯”人才引进政策,鼓励优秀运动员退役回毕,转型为专业教练,补充教练队伍力量。加大裁判员队伍培训力度,壮大裁判员队伍,建立裁判员人才库,入库裁判员优先推荐参与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活动。实施教练员、裁判员中长期培养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执教、执裁能力和水平。中小学校要配齐体育教师,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师或教练员,推进体校开放办学、开放办训,参与支持中小学校体育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训、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问题。推进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提升体校学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