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07446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学之道教学设计-,导入很多知名大学的校训出自大学,展示大学图片和校训I。东南大学:止于至善,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二、文学常识1.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宋代程歌、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2、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至圣孔子、

2、复圣颜渊(颜回)、宗圣曾子(曾参)、述圣子思(孔子嫡孙)、亚圣孟子(孟轲)3、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礼与礼记: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需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其弟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O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

3、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三、解题题目为什么叫大学之道大学与,淳有什么不同?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小学: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大学:L博学。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大学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是大学的总纲,包括

4、三纲八目。三纲八目:纲:本意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中心。目: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四、研读课文研读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彰明)明(美好的)德,在亲国(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在止(达到)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知道)止(达到的至善境界)而后有定(志向坚定不移),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详),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O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接近)道矣。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

5、安和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处事合宜。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内容探究:1、如何理解明明德?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朱熹大学章句集注大意:所谓明德是人从自然中得来的,从而内心不糊涂,具备了自然中一切道理可以用来解决各种事情。但是,明德(常常)被人性所拘泥,被人的欲望所蒙蔽,所以有时候就昏5三。不过,那个人明德的光明,并没有停息过。所以学习的人应该根据事物它本身的变化而逐渐了解并看清它

6、,这就是使事物回归本质(的道理)。由此可见:(1)明德是人本性所具有的。但有时会被个人气质或欲望所迷惑。(2)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道德主体通过学习、修养来修复本性。2、亲民还是新民?谈谈你的理解。亲民:即亲近爱抚民众。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君子固然要修身养性,彰明自己的美德。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仁德施之于广大民众,在亲民爱民中提升自己明德的层次,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亲民凸显儒家博大宽厚的仁爱情怀。新民:即革除民众的旧思想。前文彰明美德,新民承接其后,意即不仅要彰明自己的美德,还要推己及人,通过教化移风易俗,革除广大民众的旧思想,让他们的美德焕然一新。新民符合儒家以君子之德感化民众,立功立德的主张

7、。总结:(1)由个体之善扩充到天下万民:个体经过明明德道德完善之后运用到群体.(2)政治行为,民本仁政。3、如何理解至善?明明德的内在修为和亲民的外在事功的最终发展归宿和目标要求,它将内外两方面个体主动性行为都发挥到最高点。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从明明德出发,经过亲民的发展,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最高道德理想境界和准则。研读第二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养)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使.端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使真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获得)其知。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知至而后意诚

8、,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平民百姓),壹是(一概,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1何为八目?其具体所指?格物,推究原理。致知,获得知识。诚意,意念真诚。正心,端正内心。修身,修养自身。齐家,管理家庭。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弘德天下。2.思考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者是内修,是修身的方法。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修,是修身的目的。修身是根本,总的来说,就是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五、拓展探究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

9、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读书人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认同观点: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天下平,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清华学子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复旦研究生林森浩给室友投毒、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失家国情怀。结束语:大学之道育人润德的范本一个道德沦丧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渴望中华民族的崛起,但是中华民族的崛起不单有赖于经济的强大,更有待于道德境界的提升。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标准理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当继承这种精神,刻苦学习,砥砺前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