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基层一把手作为地方权力的代表和行使者,在地方事务中具有相当大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因此,监督基层一把手”的行为举止,能够有效维护政治运行秩序,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的廉洁度和公信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一起来看看吧!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近年来,围绕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各级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有不少腐败行为,特别是一些触目惊心的腐败行为,都是在一把手的岗位上发生的。可见,对一
2、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要花大气力解决的瓶颈性问题。一、主要问题表现(一)上级监督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党政一把手热衷于搞好和本人的上级领导之间的关系,削弱了自上而下监督力度,这些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于和上级领导联络感情,为自己找靠山,一旦关系搞定,就会为所欲为、胆大枉为,有时候还能得到上级的庇护,从而削弱了上级领导监督的力度。(二)同级监督弱化。同级监督权的行使受制于被监督对象,取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民主作风和重视程度。监督的决定权不在监督者自身,而是掌握在被监督者手中,客观上制约了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同级监督的有效实施。有的领导班子集体和个人职责划分不明确,运用权力不规范,随意性大
3、,透明度差。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监督力削弱,缺少实质性内容,个别的甚至走过场,流于形式。一些班子其他成员丧失原则,不讲党性,惯于看主要领导眼色行事,投其所好,客观上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三)下级不敢监督。现实工作中,下级对上级的监督难度更大,往往名存实亡,无法发挥作用,成为多余的摆设。有的干部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业务活动、社交往来等视而不见,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上,生怕因此而得罪一把手”,吃不了兜着走。(四)自身不愿接受监督。少数党政一把手政治理论素养较低,宗旨观念较为淡薄,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的问题,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
4、影响自己的权威,是对自己不信任,不愿监督;个别一把手”甚至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回避或拒绝监督。二、对策建议(一)注重提醒防范。要深化同级组织成员的民主集中制”教育,牢固树立相互监督既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促进,一把手”遵循议事规则和程序,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其次,要深化同级组织成员的三观教育,即权力观、政绩观和监督观。(二)强化权力监督。重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不得由一把手个人说了算。凡单位内部干部
5、使用、调配,都必须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能由一把手暗箱操作。完善财务审批监督制度,坚持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要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直接经营与监督审核权分离制度,严格规定一把手”不得直接经手掌管本单位建筑工程项目。(三)做实办事公开。要进一步扩大公开的范围。要把一把手”的行权监督向相应的同级监督拓展,充分尊重同级监督组织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突出四公开:即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要公开,重大问题决策要公开,涉及群众利益和公益事业的重大问题要公开,重要事项的处理、监督结果要公开。要建立一把手工作情况向同级监督组织通报制度,并加强深度情况通报,防止以向同级
6、组织通报代替向社会公开。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络等载体实行公开。(四)完善监督机制。推进党内监督一把手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党委、纪委、组织、宣传等部门,以及全体党员都有依据、有权力、有渠道、有手段行使监督权,使党内监督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坚持党对一把手监督的领导,构建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的监督机制,努力形成监督一把手”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重点抓好事前和事中监督。在事前打开监督一把手”的探照灯”,在事中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监督作用,保持整个监督过程严密不留空隙。(五)强化分权制衡。要按照班子职责分工,对一把手的权力
7、进行适当分解,将一把手”一人掌握的多项职权改为多人交叉掌握某项职权,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促进班子成员相互间的监督,防止一把手”权力失控和滥用。如推行的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行政审批和重大项目等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和末位表态制度,编制并公布权力运行流程图,让各单位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二一、存在的问题1.思想认知层面存在的问题。长时间以来,对基层党政一把手权力监督难的问题,多归因于制度的不健全,但从世界各国反腐情势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一种完美的制度实现一劳永逸。无论多好的制度,都离不开执行者,一旦执行者要钻制度的空子,那么制度本
8、身就形同虚设了。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官本位思想,无论是在官员之中,还是在基层群众之中,都已经根深蒂固,要彻底将之肃清,绝非朝夕之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一把手能够始终秉承以身许国、秉公用权的理念,那么其所管辖范围内的工作,无论好与坏,最多就是能力和方法的问题,而一旦其思想认识的堤坝被冲开,借助其身份的特殊性,一味用权谋私,就必然将自身变成有缝的鸡蛋,最终招致腐败问题的发生。2.执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权力运行,相应地出台了很多规范性规定和措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某些操作上的难题,往往会导致在权力监督过程中产生盲点,监督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如在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实施过程中,能够通过会议
9、体现集体领导的原则,但是在公开操作程序的背后,同样可能有非公开活动进行补充,这其中一把手的态度至关重要,这些现象往往隐蔽而不着痕迹,也最难形成有效监督。再如,在个人重大事项报备方面,在第一时间发现瞒报、谎报、不报等问题,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的重点,但从过往案例看,将固定资产转移到亲朋好友名下的情况并不少见,经常是案件查处过程中才发现其拥有大量非法资产,这种事后管控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机制上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3.同级监督层面存在的问题。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最为重要的是党内监督,这其中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尤为重要,因为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在一起工作,对一把手的思想觉悟、廉洁程度
10、、生活作风等情况应该最为熟悉和了解,也最有发言权。但从多年来查办案件的情况看,一把手”出了问题,靠班子内部暴露出来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现实情况往往是,领导班子成员在行使监督权力时,有的认为作为下属说了也没用,反而得罪领导;有的是怕提了意见会遭排挤;有的是认为提出反对意见不利于班子的团结;有的则认为一把手最终拍板,出了问题,也不是自己的。种种心态相互交织,呈现的是一团和气、是保持缄默或者隔靴搔痒式地提意见,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谁都不好。二、对策建议1强化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前提是提升思想认识。预防基层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首要的必须从内因上寻找突破口,
11、铲除可能滋生违纪违法问题的主观条件,使其从思想层面上做到不想腐败。一方面,在强化正面引导力度的同时,必须持续加大对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的剖析力度,敢于自我露短揭丑,持续扩大相关案件的示警范围和影响力度,以此杜绝各级一把手”所出现的被捉总是极少数”的错误观念,使其从不敢腐”逐步过渡到不想腐。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选人用人效能。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基层党政一把手往往有着很强的示范性,基层各项工作往往是主要领导带头,则万事不愁。因此,要切实树立好选什么人的风向标”,对照好干部20字标准,建立起任前研判预
12、警、任中风险评估、任后综合评价的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带病提拔等风险。2.强化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关键是强化制度执行。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必须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在借助于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一把手”述责述廉、加大倒查追责力度等常规性手段以外,针对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党政正职末位表态”等制度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从完善制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宽监督范围、凝聚监督合力,实现监督的全程化、规范化。建立起基层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情况监督平台,从不同层面收集权力运行信息,将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
13、督、统计监督等各方面力量真正融合到一起,从而全方位掌握基层党政一把手八小时内外权力使用情况,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对基层党政一把手形成强而有力的威慑。3.强化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重点是落实同级监督。要推动同级班子成员自觉转变观念,将一把手”视为班长而不是家长、能带动一切而不能操控一切,要充分认清领导班子作为一个集体,各成员之间都是同一层级的领导干部,需要相互监督,这是班子成员能够对一把手”开展合理、有效监督的优势所在。要从思想层面上认清所有领导干部,包括一把手”在内,其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对权力运行开展监督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是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自身负责,要通过不断提升主动监督意识、完善集体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好党内政治生活的作用,使班子成员之间真正做到坚持原则、坦诚相见而又互相关心,从而确保一言堂的弊病得到有效根除,使监督真正做到行之有效、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