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建设团队:项目负责人:自主填写项目组成员:自主填写二、建设背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年产值为世界第一,其中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出货量均为全球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总规模达到15.5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IL2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约4.3万亿元。同时,中国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也异常活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己从单一制造业转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的模
2、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一带一路,信息先行己是业界的共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劳动集约型和技术集约型综合发展模式,走生态可持续发展和集群融合化发展道路。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2015年5月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构成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对制造强国战略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里面也对电子信息产业提出
3、了规划,要打造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输出的黄金通道,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化制造产业链,发展制造服务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驱动各行业创新发展,依托智慧甘肃”建设的全面开展,推行智能化社会服务,积极落实甘肃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引导和推动全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武威市政府也在中国制造2025武威市实施方案围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方向,精细作业、精准发力、力求实效。装
4、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食品制造、生物技术与医疗器材、节能环保、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备、通航飞机、高端装备制造。面向智能制造,专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产生了新的要求。2015年我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我院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校企联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等各具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三、建设基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我院电子类专业始建于20
5、05年,现有在校生388人,年计划招生150人。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具备了充实的发展基础。1.结构合理,师资雄厚的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有专任教师18人,聘请行业专家及兼职教师9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14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88%:硕士及在读硕士14人。15名教师获得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高级),8名教师获得国家级电工考评员资格证书。近3年来,1名教师赴德国进行3个月的专业学习,2名教师赴美国进行3周的职业教育培训与交流,3名教师赴香港进行职业教育交流,38人次教师赴国内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进行1周以上的培训学习,所有专任教师都有1月以上的
6、企业实践经历。1名教师获评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覆盖全专业,规模宏大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以上。现已建成2个电工电子实验室、1个单片机实验室、1个传感器实验室、1个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实验室;建成1个电工电子实训室、1个微机装配与维修实训室、1个家电维修实训室;建成1个CAD/CAM实训室,1的嵌入式开发实训室,1个新员工实训室,1个综合布线实训室;建成1个国家电工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引进了电子产品装配线一条,建成1个生产型实训基地;联合中锐教育集团成立了MlDP移动互联网学院。近年来,己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可
7、靠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3.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析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实现人才共育,即学生一至四学期在校学习,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而实现就业。通过对当前电子产业和规模以上电子企业的调研,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制定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近5年来,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抓手,构建了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共同修订了16门课程课程标准,出版了5本教材,1门课程获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项成果获甘肃省
8、教学成果奖。6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甘肃赛区二、三等奖。4.社会服务能力强我院设立了武威市第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近年来,成功地举办了12期“家电维修中级工”和维修电工中级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653人次,647人通过了考核鉴定。培训劳务输转人员476人,有316人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四、建设思路立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国家骨干校建设基础,重构“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电子行业、企业的调查,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扩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行业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进度,使
9、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改造传统教学,完善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立体化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制定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区域高、中职院校同类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五、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电子行业人才岗位需求,探索校企共同体办学模式,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创新
10、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互通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制定并完善适应校企合作各项制度;建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选择管理和服务水平较高、实训条件完善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与融合的实训实习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带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服务于武威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省级优质专业。(二)建设具体目标1.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电子信息工程系与安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建共育、共建共
11、享、互惠互利、共赢共长的长校合作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实现学校、企业协同培养人才。2.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旨,重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分段式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3.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能力两年建设期内,聘请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聘请行业兼职教师9名,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逐步建成一支教育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12、教学团队。4.提高生产性实训水平与企业合作,完善、扩建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将企业“6S”管理制度引入实训教学管理。5.加强信息化教学方法建设一门在线开放课程,合作开发2门微课资源。6.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机器人创客工场,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7.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利用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每年完成中职师资培训20人次,完成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各100人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1项,安排8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2次,每年技术服务到款
13、额达到2万元以上;建设期内,申请专利2项。8.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举办学术讲座2次,每年派4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学习,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办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六、建设内容与举措(一)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育,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本着自愿、平等、协商、共赢的原则,电子信息工程系与安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建共育、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共赢共长的长校合作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实现学校、企业协同培养人才。在校企合作中,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拓展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学校与
14、企业共建共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技能鉴定机构、培训中心等,发挥资源的综合效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达到设施资源共享;建立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对联系、相互交流机制,开展企业专家进课堂、专业教师进企业等活动,加快“双素质、双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使师资共培互聘;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途径,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通过共同建立学生竞赛激励机制,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彰显专业特色;通过共同组建科技开发与服务团队,发挥成员间各自资源优势,推动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活动,提高行业企业技术水平与成员素质;校企
15、共同开展人才需求状况深度调研与毕业生质量状况长期跟踪,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为职业院校招生就业、创业教育等工作提供有益服务。(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在充分调研电子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和电子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学院一体三通”人才培养模式为总纲,与沿海及本地电子企业合作,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重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完善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范为了有效地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进一步
16、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办法、课程标准修订办法、学材实施手册、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习安全须知、学生实习工作手册、毕业论文基本规范等,并汇编成册。(三)外引内培,打造双素质,双结构”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2年建设期内,建成校内王书平大师工作室1个,校外林肯大师工作室1个,培养教学骨干6名,教学能手6名,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成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为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表项目2017年2012年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