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教基(2022)5号),也提出大力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然而,对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对于其发展现状、专业成长、职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思政教师是基础,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更是关键。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2、,了解他们专业发展现状,形成对中小学思政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特点及现状的描述,发现问题并形成相关的对策建议,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战略的现实回应,更是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一、开展上海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研的基本情况本课题中的中小学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指国家统一教材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初中(思想与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统一教材后,主要是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本次调查共回收6份有效样本,覆盖上海16个区,同时兼顾了公办(94、5%)和民办学校(5、5%)o1、对上海中小学思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现状进行大样本调查研究,并探索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模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有数十年时间,其中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的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该书在总结叶澜教授等学者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林崇德教授等人提出,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早于我国,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此后,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教育议题。关于
4、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本研究认同并采用了美国学者舒尔曼关于教师必备知识的理论框架,即构成教师从教的知识基础,应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和关于教育的目的、价值的知识。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历经近20年的发展。多年来对德育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针对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研究不足。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紧密联系的、意识形态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更取决于教师个体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人格力量和育人能力。同时,思政课教学
5、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广泛领域,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而,教师的个体知识与育人能力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统称专业标准)为调研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框架参考。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十余项具体要求,本研究以舒尔曼必备知识理论为基础,吸收林崇德、叶澜教授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论述,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知识的分类,针对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师专业能力、育德素养和育人水平方面的层层递进、渐次拓展、衔接一体的要求
6、,提出并建立了中小学思政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圈层模型。构建了2+3+4立体调研框架一一2种调研方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3个圈层、4个具体领域(背景因素、基本现状、价值成效、发展需求)。其中,“背景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和来源”“教学能力”“培训现状”等多维度的问题设计。本研究以“一体化”思维研究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目的是从思政课教师的整体层面为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受时间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调查和访谈等仅作了一体化设计。未来将对各学段进行递进式针对性调研分析。从上海两纲开始到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对于上海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研究基本聚焦在
7、中圈层和外圈层,本研究将3个圈层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也将在今后的持续研究中用调研结果反证研究模型。2、调查研究覆盖上海16个区,以相对薄弱的小学学段思政教师为主要样本对象课题组从中心城区抽取长宁、徐汇、杨浦3个区,从城郊地区抽取浦东新区、嘉定、青浦3个区,从远郊地区抽取金山1个区作为重点样本区,进行了区域全覆盖调查。将16个区中的其他区作为非重点样本区,同时兼顾了公办和民办学校。从所教学段看,小学学段的教师样本为5806份,数量明显高于中学。从教师背景看,39岁以下教师占比53%,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龄分布较均衡。超过九成的中小学思政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及本科以上。近四成教师的教
8、龄为5年以下,超过三成教师的教龄为21年以上。二、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结果1、在对内圈,即作为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范畴的专业发展(学科问题的本体性研究)问题的调研中的发现(1)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更自信,而对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和生态文明教育自信度较低。在回答“在思政学科知识体系中,您比较有自信的是哪些“时,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62、7%)和“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55、3%)相对比较自信。其次是“科学人文知识”(37、1%)、“社会时政知识”(35、6%)、“马克思主义哲学”(33、4%)和“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32、1%)
9、o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小学教师对“系统法治教育知识”自信度最低。这凸显出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构建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和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师类型来看,不同学段教师存在较大差异。高中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自信,小学教师对“教育专业知识”最为自信,初中教师对“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最为自信。(2)教师认为最有效的专业能力提升途径是专家培训和案例分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决定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在回答“您觉得帮助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做法有哪些“时,教师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专家讲座、培训”(77、0%),其次是“典型案例分析及沙龙”(68
10、、5%)和“与身边优秀的同事研讨“(65、8%),认同“参与课题或课程研究”的比例偏低(44.1%)o从学段看,中学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及沙龙”和“专家讲座、培训”,小学教师更喜欢“专家讲座、培训”。(3)在教师接受过的职后培训方面,思政教师普遍接受过市、区两级职后培训,但针对思政专业的专题培训不多。调研显示,思政教师普遍接受过市、区两级职后培训,尤其是区骨干教师培训,有60.6%的教师接受过;其次是市德育实训基地培训(25、9%)和区学科带头人培训(12、4%)o(4)教师思政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来源于高校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关于“您的思政学科知识的主要来源”问题,大多数教师首选大学期
11、间的学科学习(71、1%)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56、6%)o其次是“职后”(40.9%).“自学”(24、7%)和研究生学习(8、9%)o从教师类型看,40岁以上的教师思政学科知识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职后”,40岁以下教师的知识更多来源于“大学学习”。普通高中教师的政治知识来源也更多来自“教育教学实践研究”。(5)近九成教师认同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研究。在回答“您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有无必要性”时,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49、4%,有必要的占39、8%o只有0.9%的教师认为没必要,有9、9%的教师认为一般。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高中思政教师认为
12、非常有必要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的比例最高(见表1)。教师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认同度高,与2010年以来上海开展“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等重大攻关课题研究,广大教师十余年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密切相关。在回答“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可以开展哪些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时,教师选择较多的是“教学展示”(69、4%)和“课程设计”(66、2%),其次是“教学研讨”(64、9%),而“课题研究”(46、4%)等选择比例相对较低。(6)在对目前学校的思政学科整体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回答方面,近六成小学思政课教师选择队伍专业化。在回答“您认为目前学校的思政学科整体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的
13、问题是什么”时,教师们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56、7%)、“缺乏激励机制”(40.8%)和“学生不重视”(37、9%)o而“理念方法不能与时俱进“(29、1%).“教师积极性不高”(24、4%)、“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程度不高”(22、9%)和“课时不足”(13、3%)相对不突出。2、在对中圈,也就是作为学科教师的育德范畴的专业发展(育德问题的延伸性研究)问题的调研中发现(1)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思政课的育人价值、胜任教学工作。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保障。八成左右教师认为,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14、、身心健康成长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思政课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促进终身发展作用非常大(51、3%),认为比较大的占比38、5%,合计为89、9%o这与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要求相吻合。在回答您认为思政学科教师队伍总体是否能胜任时,大多数思政教师认为,思政教师队伍大部分能胜任思政教育工作(87、6%),25、现的教师认为都能胜任,62、5%认为大部分可以胜任,只有6、4%的教师认为小部分能胜任。从教师类型来看,全职教师认为教师队伍能胜任的比例更高。(2)近八成教师认为,自己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来源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
15、境的影响,居第二位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段越高,“思想政治课程”对教师政治知识和观点的影响越大。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小学教师更多受“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影响“,初中和高中教师更多受“思想政治课程”影响,而高中教师受“思想政治课程”(68、2%)和“家庭”影响(66、4%)接近。从教师类型来看,兼职教师的政治知识观点来源更多受“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影响“,全职教师更多受“思想政治课程”影响。(3)思政教师认为,最有效的价值观教育途径是主题班会和言传身教。在回答“作为思政教师,您对学生价值引领的有效途径”时,教师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主题班会”(77、4%)和“言传身教”(76、1%);其
16、次是“社会教育”(59、1%)和“案例教学”(52、5%),以及“家庭影响”(48、2%)、“研学实践”(44、1%)、“时政要闻”(43、9%)o数据显示,学生更愿意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教师类型来看,兼职教师、小学教师和年轻教师(30岁以下)更倾向于主题班会,全职教师、高中教师和40岁以上的教师更倾向于言传身教。(4)思政课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9、6%)和行为规范教育(60.5%)内容自信度较高。在回答“您比较有自信的育德内容中是哪些“时,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擅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9、6%),“行为规范教育”(60.5%)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8、5%)o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48、1%)、“心理健康教育”(47、3%)、“生命教育”(47、0%)和“劳动教育”(42、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