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行动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行动方案为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高效配置、节约集约土地资源要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体系化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班关于印发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市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五届二次会议精神,把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
2、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有效落地的重要途径,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围绕“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整体设计、高效率综合治理”工作要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聚焦村容村貌深化提升、田园牧歌全面奏响、城镇工业高效集聚、生态环境绿色低碳、整治模式迭代升级、精品工程持续打造,打造具有辨识度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为持续开创数字文明共富美好崭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作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1.生态为基,保护优先。坚持绿
3、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村农业发展基础。2 .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实施传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提升质量的要求,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优化布局,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 .守住底线,系统推进。坚持底线思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群众利益底线。遵循系统治理要求,结合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等目标,科学划分整治单元,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居业”等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全域全
4、要素综合整治。4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各镇(街道)自然禀赋和历史文脉,做好特色产业、传统村落及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好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确定整治目标、整治内容、整治方式,实施差异化整治策略,分类有序稳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做出亮点。5 .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加强工作统筹,通过业务协同、流程再造、智能监管,构建各司其职、分工有序、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高效能治理体制机制。(三)工作目标。着力破解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和土地利用低效化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农用地、村庄、生态环境及低效工业用地、城镇低效用地整治和优化提升,到2027年,全市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工程10个,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2个
5、,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5000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500亩,复垦农村建设用地3500亩,落实补充耕地数量指标2700亩,整治盘活低效建设用地不少于1690亩。突出“优化、盘活、修复、提升四大核心功能,加快城乡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农村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集聚融合”新格局,努力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标志性成果。二、主要任务(一)夯实粮食安全,推进农田连片整治。1 .深入推进“百千万”连片整治工程。统筹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提升,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耕地功能恢复等相关工作,结合“百千
6、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做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归并提质,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更优、质量更高、生态更好,构筑粮食种植面积底线,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2 .持续实现耕地动态平衡。拓宽补充耕地途径,积极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严格新增耕地核定,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真实可靠。严格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优先将“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范围内的可恢复地类整治恢复为耕地,稳妥有序推进耕地功能恢复,规范引导实现耕地进出平衡。3 .统筹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景观改造提升,提升田园“洁化、绿化、美化”水平,推进稻
7、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和绿色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产业布局科学、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清洁、田园环境整洁、农业功能拓展”具有特色的美丽新田园。(二)塑造醉忆江南,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优化村庄用地布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村庄分类引导为抓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优化村庄用地布局,引导农户搬迁集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实施“减量”和“盘活”联动,做好保留点村庄的布局优化,提升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重构重现“看得见碧水,留得住乡愁”的江南水乡风貌。2 .开展和美(未来)乡村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开展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整合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
8、特色精品村和未来乡村创建,推进强村与富民,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与优化公共服务、乡村建设与乡村经营并重,围绕“环境和好、产业和融、人文和润、社会和治、生活和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 .保障乡村振兴用地。以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为重点,造好地用好地,统筹保障乡村振兴用地。依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规划,加强农业产业融合用地、设施农业用地布局引导,合理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设施农业用地,确保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比例不低于全市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的10%o(三)促进集约高效,提升城镇韧性品质。1.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积极探索工业用地控制线划定和管理机制,统筹优化工业用
9、地布局,积极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依法依规处置闲置土地,推进工业用地向开发边界内和开发区(园区)迁移集聚。4 .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将低效用地再开发与“三改一拆”“退散进集”、未来社区、美丽乡村等工作有机结合,聚焦“存量更新、低效整合、产业重塑、生态集约”,配套完善土地收储机制,积极开展存量挖潜和城市有机更新,充分开发存量资源,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重塑城镇区域风貌。5 .积极探索土地复合利用。强化规划引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土地利用绩效为重点,支持探索推进工业综合体建设、商业商务用地提升改造、“工业+”混合产业用地等土地复合利用,鼓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0、不断提升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四)维系生态风貌,加强生态功能修复。1.统筹生态空间修复。以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为总体目标,优化田园、水系、绿道、林网、风貌等生态空间格局,结合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总体部署,明确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空间整治,系统修复受损生态环境。6 .突出水网平原特色。依托的独特水网格局和广袤良田、湿地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严格落实水域占补平衡为前提,将土地综合整治与水文化挖掘、水景观营造充分结合,围绕项目选址、项目区规划、工程设计、工艺及材料、后续管护等方面生态化,积极探索适合平原地区农田生态修复保护路径,提
11、升农田生态质量。7 .提升生活环境品质。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收运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农村低碳循环模式,探索建设“零碳”乡村,扎实开展科学绿化,实施千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和“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三、重点工作安排(一)高精度深入排摸潜力需求。1.开展潜力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数底图,结合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等,全面梳理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开发、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功能恢复及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各类潜力规模及分布。8 .梳理整治需求。紧密结
12、合国土空间规划,以自然资源本底为基础,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城乡融合为目标,结合整治潜力调查结果开展农民意愿、土地流转、农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资源需求调查,梳理各类问题诉求和重点整治单元,确定重点实施区域和主要发展目标。(二)高标准系统谋划项目设计。1.强化规划融合衔接。构建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整治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引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等相关工作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高质量编制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整治单元、项目统筹等内容,为高质量工程打造奠定基础。9 .打造项目示范体系。高品质实施濮
13、院镇运河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高质量探索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适时总结提炼,构建空间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权益保护、价值实现于一体的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高水准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打造综合成效好、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精品工程。(三)高质量组织推进立项实施。1.完善项目联合论证。加强市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加强项目立项材料审查,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各相关部门专家联合论证会议,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围绕高质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要求,提出修改建议,并充分完善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上报审批立项。10 规范项目建设模
14、式。依据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改变以往项目以单要素单项工程为主的实施模式,实行按规划功能区或者整治分区为整治空间单元的全域全要素系统推进实施模式,对整治空间单元内的各类子项目,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实施计划、统一协调推进。压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把好项目工程施工关、监督检查关、资金管理关,形成工程闭环控制体系。11 强化现场实施监管。完善镇(街道)、村、监理单位的监督体系,落实项目网格化管理机制,综合运用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比对核查,对工程实施实现实时动态、可追踪的“天空地”一体化全流程全面监测监管。(四)高要求严格加强验收管护。1.规范项目整体验收。压实责任,采用“各
15、条线验收-镇(街道)自验-市级验收”的方式,组织开展分级验收。工程验收通过后,应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监管系统中及时备案。2.强化项目后期管护。落实责任主体,各镇(街道)应担负起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主体责任,落实管护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禁弃耕、抛荒等行为。保障专项经费,建立管护与奖补挂钩机制,留存部分奖补资金,待管护期满且达到管护要求的,再予以拨付。涉及现状地类或种植属性调整的,及时纳入日常变更或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进行统一变更。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道)作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保障、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发挥市、镇(街道)专班
16、统筹协调作用,横向建立跨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同工作机制,纵向建立市级统筹、乡镇主体、行政村属地主责实施的三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上下贯通、条抓块统,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多跨协同合力推进,持续提升运转效率,形成协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加速项目落地见效。(二)强化政策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措施,整合农业、水利、土地、建设、经信、交通等各类相关政策支持工作推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统筹使用,发挥综合效益。拓展多种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地方政府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程提供信贷支持。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各类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功能。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探索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