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岸中路、香岸南路市政道路建设项目(香岸中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岸中路、香岸南路市政道路建设项目(香岸中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4.3 土料-11-4.4 块(条)石料-11-5结论及建议-11-5.1 结论-Il-5.2 建议-11-附件:1、检测报告(土样、岩样、水样)1份2、勘察任务书1份3、建设单位工程勘察现场作业过程管理查验表1份4、建设单位工程勘察现场作业工作量完成验收表1份5、项目负责人现场作业及钻孔岩芯照片1份6、勘探点平面布置图N:Ol-Ol7、工程地质剖面图Ms:02-018、钻孔柱状图Ns:03-011前言-1-11工程概况-1-1.2 勘察目的任务.-1-1.3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1.4 勘察工作布量与完成工作量-2-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3-2.2 场地位、地形和地貌单元-3-
2、2.3 地质构造概况-4-2.4 地层岩性结构特征-4-2.5 水文财条件-5-2.6 场地土的腐蚀性及渗透性-5-2.7 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和地下埋藏物6-2.8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6-2.9 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7-3场地工程地质分-8-3.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8-3.2 路基土的干湿类型-8-3.3 地基土的均匀性、适宜性及工程特征8-3.4 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9-3.5 涵管工程地质评价-9-3.6 基坑、边坡工程-9-3.7 基坑降水-10-3.8 工程与相邻建(构)筑物的相互影响10-3.9 地质条件可能引起的工程风险-10-4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与特征-1
3、0-4.1 混凝土粗细骨料-10-4.2 砂砾卵石料-10-最大11降水量为262.7mm。69月为丰水期,13月为枯水期,其余月份为平水期。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湿度为82%,潮湿系数0.97。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28.0ms(NE向),瞬时极大风速为30.0m/s(1961年6月21日)。7)风压:多年平均风压MOPa,最大风压280Pa,2.1.2水文新都区内以毗河、青白江为主干河流,为沱江水系的过境河流,亦属区间排洪河道性质。河流大致东西向顺应平原地
4、势,比降3-5%。区间有锦水河、西江河、杨柳堰、东风渠等大小纵横交织的引排农灌河渠,均属都江堰内江灌区保濯体系,水量常年保障程度较高,水质较好,“水早从人”,是“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河渠东流总汇于金堂流入沱江。详见成都市水系图图2.1.2-U一拟建场地位置2.2场地位置、地形和地貌单元拟建道路场地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狮子社区,西起于观湖路,向北东与香岸南路相交,大致呈南西-北东走向。拟建场地两端与既有市政道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拟建道路场地现状为施工区便道和空闲地,道路地形较为平坦。道路沿线钻孔孔顶标高根据甲方开工通知,现场踏勘后,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机械设备于2023年7月11日
5、进场,随即开展测量放孔和勘探工作,勘察共投入1台XY-IA型钻机和1台SH-30型钻机,于2023年7Jl13日结束外业勘探工作。2023年7月15日完成室内试验,2023年7月17日提交勘察报告。完成工作量详勘共布苴钻孔4个,实际完成钻孔4个,现场完成工作量列下表1.4.3。勘察工作量一览表1.4.3序号工作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1测量:放孔孔42回转取芯钻孔m/孔34.0/43标准贯入试验次/孔11/44轻型动力触探试验m/孔4.5/2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孔1.8/36取原状土试样件20回转取土器取岩芯样件3取扰动土试样件/取水试样件27土工试验土常规试验件20黏土膨胀性试验件14岩样试
6、验组/水质分析件2土的腐蚀性件4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2.1 气象、水文2.1.1 气象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狮子社区境内。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D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40.0C,极端最低气温-5.9C。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00IOoOnm之间,多集中于夏季,7、8月份易形成暴雨天气,2.4地层岩性结构特征据现场勘探资料,构成场地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i.的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Ig)棕红
7、色砂质泥岩基底。现将其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埴土层(Qj)I压实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磴路面、碎石、砂卵石等组成,为施工便道的路而结构层和加强层,其结构由20Cm的混凝土层和60Cm的人工回填砂卵石组成,经过碾压夯实处理,回填时间约10年。分布于整个场地地表层,揭示厚度约为0.8m。2素填土:灰色、黄灰色,稍湿,结构稍密。以黏性土为主,硬杂质含量约5-10%,块径2-8cm,其硬质物成分主要由碎砖、瓦片、卵石等组成。主要分布于道路后半段中上部。该区域原为低洼耕作地,现以回填整平,回填料主要为周边施工区弃土,回填时间达十年以上,自固作用基本完成,但承载力较差,具
8、不均匀性和高压缩性,钻孔揭露厚度2.42.7m。2.4.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的I黏土:黄灰、黄褐,可塑。由黏粒及少量粉粒、砂粒组成,均匀性较好。含较多褐色铁镭质氧化物斑点或结核,在发育的裂隙中充填有灰白色、软塑状的黏土网脉。裂隙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好,具弱膨胀性,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形成临空面易垮塌。场地内广泛分布在填土层之下,钻孔揭示厚度0.51.6m。2黏土:黄灰、黄褐色,硬型。由黏粒及少量粉粒、砂粒组成,均匀性较好。含较多褐色铁镭质氧化物斑点或结核,在发育的裂隙中充填有灰白色、软塑状的黏土网脉。裂隙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好,具弱膨胀性,吸水膨胀、
9、失水收缩,形成临空面易垮塌。主要分布在可塑黏土之下,钻孔揭示厚度l.l42m0部分钻孔未揭穿。233白垩系上统濯组(K2g)I全风化砂质泥岩(K28):棕红色。强烈风化,呈土状,可塑状,主要由黏粒及少量的粉粒组成,局部含少许泥岩残留碎屑,底部见少许强风化状砂质泥岩,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遇水易软化,均匀性较差。分布于黏性土之下,钻孔揭示厚度1.21.9m.2中风化砂质泥岩(K2g):棕红色。砂泥质结构,泥质胶结,呈块状构造,层面近于水平状。岩块呈长柱状,柱状,完整性较好,均匀性较差,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次为云母、砂粒等,裂500.02502.67m,相对高差约2.65m。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沱江
10、水系三级阶地。拟建工程场地地理位置见下图2.2-10图2.2T拟建工程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2. 3地质构造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平原之东。其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是夹持在西部北东300-60华夏系龙门山褶断带与东部晚近期构造活动较相对稳定的北东15。-60。的新华夏系龙泉山断裂带之间川西褶皱带的成都凹陷。距今发生于65百万年的“四川运动”与著名的燕山运动时限相当,造成了东(龙泉山)西(龙门山)两侧尤以西部的龙门山区域大规模剧烈隆升并伴随强烈断裂活动的同时,而夹持在东西两侧隆起间的川西褶皱地带则处于显著拗陷、沉降,岷江、涌江、文井江、湫江等从龙门山带出的大量泥、砂、砾、卵石不断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Q)
11、冲洪积与冰水堆积物地层,不整合于上白垩系(K)基岩之上,形成了成都平原。晚更新世至今的沉降及断裂活动性均已大量减弱,接受上更新统及全新统(Q)的沉积,构成了现今地壳相对稳定的呈北北东(NNE)向平行展布的成都凹陷与成都平原。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成都凹陷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升降运动,在平原四周形成了多级阶地。最终形成了而今成都地区的构造轮廓和地质地貌景观。亦归属为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拗褶带不对称的凹陷盆地中。位于东(龙泉山)西(龙门山)两侧区域性的基底断裂带,不仅控制了四川凹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姑其外围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地质背景。依据国家地震部门及四川省地质、地震单位多年对该区域构造地
12、震活动的监测,历来地震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证实:1933年迭溪7.5级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1976年籍田5.5级地震、1971年新都3.4级地震、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及2013年4.20庐山7.0级地震,凡区域中、强地笈均囿于现今地震活动强烈的华熨系龙门山褶断带内的松(潘)平(武)、青川、庐山、茂县、迭溪、北川、汶川一带地区发生,很明显极强烈地震波及至川西成都平原,所波及的地震烈度一般均在5-6度以下,而对本区波及影响的震感均未超过3级,结合拟建场地处于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地貌单,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同时对拟建构筑物采用按基本烈度7度设防,无疑地
13、震波及强度对拟建构筑物没有任何影响。显然,场地拟建构筑体是安全可靠的。图2.3成都平原及周边构造纲要图按地层渗透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74-7.756.5微强透水层微侵蚀C6(mgL)015微HCft1.0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地下水Cl(mgkg)18.36-21.38100微I湿干替微分析结果,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2.6场地土的腐蚀性及渗透性1. 6.1场地上的腐蚀性勘察过程取4件土试样进行土壤易溶盐分析(试验结果详见附录),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6850021-2001)(2009年版)12.2判别标准,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4、评价如表;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表表2.6.1评价类型腐蚀介顺试验值评价标准施饨等级结论按环境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环境类型为Il类SOr(mgkg)146.69-154.98450微具微腐蚀性Mg:*(mglg)27.63-35.923000NH44(mgkg)05.0微上对钢筋混凝十.结构中削筋的腐蚀性Ci(mgkg)30.45-37.705.5徵具微腐蚀性根据上表结果判定:场地上对混凝上、钢筋混凝上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地下无钢结构设置,故场地上的电性指标对钢结构的腐蚀性不作进一步评价。2. 6.2场地土的渗透性据我公司在新都地区施工和收集的供水、降水井抽水试验资料和土工试验数据对照,位于不同空间或地质年代的同一类型岩土体的渗透性能差异不大,而组成岩上体的颗粒级配及结构构造亦是主要决定因素,故场地内各地基上层的渗透系数(k)建议如下表:地基土层的渗透性与油透系数(k)建议值表表2.6.2土层名称压实填土素填土黏性土全风化砂质泥岩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