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提高练习一、单选题1 .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军机处的职能是()A.帮助皇帝处理政务B.负责监察百官C.主管内阁六部D.驾驭行政权2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A.参加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参加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负责行政,支配地方事务D.统领军队,一处理各种军务3 .古代中国曾存在这样一个机构“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二该机构是()A.中朝B.参知政事C.内阁D.军机处4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J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
2、朝5 .“品”是我国古代官更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B.官员层级设置调整C.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废丞相,权分六部6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方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誉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秦朝的太尉B.唐朝的中书省C.宋朝的通判D.清朝的军机处7 .雍正七年(1729)以后,清朝上谕经皇帝同意后,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发出:一种是明发上谕,通过内阁公布,称作“内阁奉上谕”,是属于有关国家重大政令须要中外臣民共知的;另一种是“寄信谕旨”,是以军机大臣奉旨的名义,也称廷寄,只限于少
3、数臣工所应知而不适于公开的机密性谕旨。上谕的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长官B.内阁高校士C.军机大臣D.礼部侍郎8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务,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嘉庆发布该上谕的目的是()A.协调军机处与其它部门的关系B.限制军机处的权力C.扩大军机处的权力D.打算废除军机处9 .“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全部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询问机构,但是事实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B.宋代三司使C.元
4、代中书省D.清代军机处二、简答题10 .明代,中国传统政治发生了重要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高校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率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高校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一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E、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En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
5、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看法,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自不待言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初中心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改变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主动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代中心官制的发展趋势。答案及解析1 .【答案】A【解析】军机处是雍正帝为一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初名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军机处地处内廷,机构简洁;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有官无吏,
6、品级不高;其职能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故D选A2 .【答案】A【解析】明代废丞相以来,不论内阁制还是军机处,都任用品秩较低官员,参加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A项正确;同理,故B项错误;两个机构都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中心一级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两个机构都参加政治、经济、一军事等事务,但不能统领军队,故D项错误。3 .【答案】D【解析】中朝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故A项错误;参知政事是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故B项错误;内阁是明朝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一决策权,故C项错误;”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指的是这个机构最初是处理
7、军务的机构,后来变成了一个与军国大事有关的机构,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军机处就是雍正帝时处理对西北用兵事务的机构,后来发展成皇帝的侍一从机构,故D项正确。4 .【答案】C【解析】由材料“今我朝罢丞相”可知为明太祖朱元璋,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明朝而非唐朝,故B项错误;由材料“今我朝罢丞相”可知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废丞相,故D项错误。5 .【答案】1)【解析】官员晋升制度应涉及全部官员,与材料中只提到“六部最高长官”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六部最高长官”,未涉及层级设置调整,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六部最高长官”,未涉及其他文官,故C项错误;明初废丞相,干脆对
8、皇帝负责,材料中“明代提升为正二品”是对此补上“品”的空缺,故D项正确。6 .【答案】D【解析】由材料“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誉出的写字机器”可知完全依照皇帝意旨办事,是清朝的军机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而非中书一省,故B项错误;通判负责监督文官,具有监察权,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而非通判,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完全听从于皇帝的裁决,故D项正确。7 .【答案】C【解析】唐一朝中书省草拟诏书,与材料中“雍正七年(1729)以后,清朝上谕”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发上谕,通过内阁公布”,只是公布,而非上谕的撰拟者,故B项错一误;雍正帝设军机处,与材料“雍正七年(172
9、9)以后,清朝上谕”相符,故C项正确;六部只是执行,故D项错误。8 .【答案】B【解析】由材料“俱应直达朕前”可知嘉庆帝是为加强皇权而非协调各部门关系,故A项错误;由材料“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可知是压制和限制军机处的举措,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是EE限制军机处的权力,故C项错误;军机处从设立始终持续到清末,故D项错误。9 .【答案】1)【解析】唐朝的中心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尚书省官员有编制,是正式机构,故A项错误;宋代的中心官制是二府三司制,三司使是正式编制,三司是正式机构,故B项错误;元朝的中书省是正式机构,故C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官员无正式编制,是为
10、皇权服务的非正式机构,故D项正确。10 .【答窠】(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2)地位改变: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参政优势:大多具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识政令),处事实力强,协调实力好。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冲突,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心各部权力不断减弱,皇权不断加强)【解析】(1)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据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得出制度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其次
11、小问说明,结合所学学问得出明朝沿用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2)第一小问地位改变,据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得出内阁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其次小问参政优势,据材料二“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看法,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一之对立,调一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自不待言的”得出内阁成员大多具有进土资格,他们熟识政令,处事实力强,协调实力好;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学问得出,明代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缓冲皇帝和国家机器的冲突。(3)结合所学学问得一出中心各部的权力不断减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