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调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调研报告仝磊齐学红表1问卷结构结构维度项目数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息本信息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经济收入/年龄等552共有意识彼此认同889职责意识期待和愿景沟通方式、方法、内容方式663疑率内容制度、如织表2教师对阻碍家校合作因素的认识选项人数百分比(%)相关政策的指导380947.86领导的合作意识254832.02教师的合作技能331041.59家长的素质654182.19其他2633.3表3教师对与家长沟通中问题的看法选项人数百分比(%)认为家长不配合、不支持7819.81认为家长教育理念和能力存在问题,有心无力239830.13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投入到孩子教育上
2、368646.32几乎没问题93011.69其他1632.05表4教师联系家长的契机选项人数百分比(%)教师工作时间充裕时5807.29学生犯错误时5116.42学生表现特别好时1592学生有异常表现时267533.61定期与家长联系380047.74其他2342.94表5家长对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影响的认知选项人数百分比(%)家庭比学习影响大1919518.57学校比家庭影响大1070410.36二者对孩子的影响一样大7088868.59不清楚25692.49表6家长对“唯成绩论”的看法选项人数百分比(%)完全同意37173.6很同意12831.24一般同意68853.66不同意5665354.
3、81很不同意3481833.69表7家长更愿意从哪类人群身上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选项人数百分比(%)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3039129.4本地家庭教育讲师1061410.27学校校长31403.04班主任老师4821746.65其他家长育儿经验分享98719.55其他11231.09表8教师联系家长的主要方式方式选择次数百分比(%)教师家访386648.58电话联系604775.99微信、QQ等网络形式656882.53家长会557170.1其他4065.1表9家长希望的学习方式方式选择次数百分比(%)教育课程5882756.92家长沙龙2712426.24家长座谈5468152.91微信、QQ群
4、沟通6468662.59APP等家庭教育平台3695335.75其他16601.61表10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频次次数每天沟通每周12次每月12次每学期选择人数251430861421937百分比(%)31.5938.7817.8611.77表11家长期待参加学校亲子活动频次次数一周1次一月1次一学期1次没时间参加选择人数241763086228522051百分比(%)23.3952.5122.111.98表12学生对于父母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认知选项选择次数百分比(%)如何和你沟通5679079.06夫妻关系如何改善1785924.86如何和老师沟通3569149.69问题解决方法4861967.
5、68其他22843.18【摘要】调查发现:教师和家长对于寻求沟通与合作都表现出较强的意愿,但在相互认可和信任的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家校沟通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线上沟通在让家校联系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也让部分班主任和家长“有苦说不出“;局限于学业成绩的沟通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他们更渴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身心发展情况;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家校共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当前在家庭教育中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进行亲子沟通。【关键词】家校共育;班主任;调研报告【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4-0050-06【作者简介】1.仝磊,南京市金陵汇淳学校(南
6、京,211316)初中部教师2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溥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一、研究背景理解家校共育的内涵,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家校共育是一种双向活动,即家庭要支持学校教育,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家校共育要拓展至社区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我国关于家校共育相关话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关家校共育理论的研究,研究者从管理学、家庭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阐述家校共育的理论依据,分析家校共育的理论基础;二是对家校共育障碍及相应对策的研究;三是对家校共育合作途径和平台的研究。
7、纵观我国关于家校共育的相关研究,鲜有涉及区域家校共育现状的大规模调查,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家长与学生对家校共育的认识和情感的转变,而这些既是家校共育立法与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进一步指导家校共育实践的有效抓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二、调查目的教师是家校共育的主体之一,教师的认识和实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校共育的实施及成效。家长是家校共育的另一主体,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性正在被逐渐认识。学生是家校共育的对象,了解学生的心理是有效开展家校共育的前提条件。因此,为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详细了解教师对于家校共育的认识及其在口常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做法与处理方式;了解家长
8、对于家校共育的认识及其现实困境与迫切需求;了解学生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基本认识、情感体验、处境与需求。所以,本次调查尝试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视角,立体地分析B地区家校共育的实施现状,为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家校共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三、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的实施我们设计了教师、家长和学生问卷(问卷结构见表1),三种问卷的结构、内容相互交叉印证,但具体问题及题目数量视情况而定。三种问卷的项目以选择题为主,辅之少量填空题,项目顺序随机排列,备选等级有升有降,以消除反应倾向的干扰。此次调查是在N高校班主任研究中心和B地区教体局合作的基础下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在N高校班主任研究中心
9、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编制了预测问卷,随后邀请从事多年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校长、班主任、教师等逐题讨论,参照他们的宝贵经验,将预测问卷修改成正式问卷。本次问卷采用线上调查的方法,使用问卷星发放和收集问卷,由B地区教体局宣传处负责向地区内的教师解释并邀请教师、家长和学生参与调查,每份问卷用时约15分钟。我们共收集教师问卷7958份,家长问卷103356份,学生问卷71833份,样本数量接近B地区全体在职教师、学生家长与在校中小学生人数。此外,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对B地区的10位教师和5名家长进行了访谈,进一步增强调查和分析的真实性。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基本信息中的诸多启示B地区教师总数约为8000人,男
10、女比例约为2.15:1,女性教师总数是男性教师的2倍;教师受教育程度,本科生占比62.5%,本科及以下学历占比98.26%,硕士及以上学历微乎其微;教师教龄,48.15%是工作20年以上的老教师,教师队伍呈现“学历较低,教龄较长”趋势,教师队伍在横向和纵向层次上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与之相对应的家庭婚姻状况,有近80%的教师已婚且生育,这为家校共育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隙,正确引导教师在两种身份之间的转换与协调是有效进行家校共育的突破口之一。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家长为103356人,其中69.42%的家长是高中及以下学历,79.75%的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84.66%的家庭是农村户口,
11、这几项信息整体上提供了理解B地区家长在家校共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与需求的现实背景。因为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家长现实经济、精力、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而这些为选择家校共育的方式提供了现实的参照依据。(二)共育意识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认同、信任的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共育的成效,互相认同和信任是良好家校共育的前提。然而,调查的结果却不容乐观,教师和家长相互认可和信任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教师认为家校共育中的主要问题是“家长的问题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46.32%教师认为与学生家长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投入到孩子教育上”,这一点印证了上文提到的绝大部分家长的经济状况,他们不得
12、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这是在家校共育实践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考虑的现实问题O另外,30.13%的教师认为家长的教育理念与能力存在问题,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心无力,这表明开展家庭指导的必要性。82.19%的教师认为影响家校合作开展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的素质,可见,在教师眼中家校共育的问题更多的是“家长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于家校共育中教师与家长所扮演角色的认识偏差,反映了教师对于自己在家校共育中优势地位认识的错误心态。从表4可以看出,教师进行家校沟通的时间点是多样的,既有定期的主动交流,也有随机的被动联系,后者多发生在学生犯错误、在校表现异常时,这时的家校沟通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的。
13、不过,仍有47.74%的教师能够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在与该地区教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既得益于当地教育局推行的“走进万家”活动,又因为教师在定期家校沟通中体会到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甜头。定期的家校联系,既有利于全面有效地了解儿童,又让诸多问题禁于未发,看似耗费时间的多次沟通实际上是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成本。3 .家长已普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下页表5可以看出,仅有10.36%的家长仍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绝大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体现在情绪情感、学业成绩、性格特
14、点、人际关系、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等方方面面,而且特别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由下页表6可以看出,88.50%的家长坚持成绩并不是孩子的一切,而应该关注孩子成长的不同方面,这为家校共育的全方位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 .班主任仍是家长最为信任和依赖的群体。在被问及更愿意从哪类人群身上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46.65%的受访者选择班主任,由表7可见,班主任在家长眼中具有很大的权威性。虽然家庭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讲师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但家长还是倾向于选择班主任,这反映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现实需求的考量,同时体现了家长对班主任群体的信任和依赖。(三)联系方式、方法、内容为了充分了解目前教师与家长的主要联系方式,我们提供了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四种可能的方式,请教师选择其中最为常用的,统计结果见表8。同时,我们还询问家长”如果学校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您希望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统计结果见表9。从上面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线上联系,如电话、微信和QQ已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这表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同时,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如家访、家长会仍是家校沟通的重要环节,不仅有效弥补了线上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