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设计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设计文件.docx(8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滑坡设计文件1 前12 自然地质环境条件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4 滑坡稳定性评价35 滑坡治三I程设计46 费用预It97 Ol工程设计98 施IT序和注意事项10附件1*县职教中心后山滑坡治理设计计算书附件2*县职教中心后山滑坡治理设计图纸滑坡周边环境图(图纸编号:01)治理分区及工程布置图(图纸编号:02)I区支护剖面图(图纸编号:03)II区支护剖面图(图纸编号:04)微型桩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微型桩与连系梁连接图(图纸编号:05)锚杆与连系梁连接图、格构配筋图、锚杆与格构连接图(图纸编号:06)排水管、截水沟大样图(图纸编号:07)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危及高压线路与铁塔的安全与
2、稳定,后果严重。该滑坡产生滑动变形后,坡面出现了大量破裂裂隙,后缘最大裂缝宽20cm,长12m,垂直位移40cm,各裂缝断断续续呈扇形分布;前缘临空面出现几条垂直裂缝,五层住宅楼后挡土墙已经破裂,局部已经向外错动34cm,由于挤压作用,挡土墙与住宅楼之间水泥地面鼓胀隆起近20cm。据调查该部位历史上曾两次产生滑动变形,此次滑坡不但诱发了老滑坡复活,而且扩大了滑坡范围,形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滑坡体。根据滑坡变形程度,本滑坡体可分为西部主滑坡段和东部次滑坡段。主滑坡段位于五层住宅楼后,为历史滑移变形叠加部位,该滑坡段土体结构破碎,扰动强烈;次滑坡段位于临空面后,土体内裂隙发育,土体扰动不强烈,结构较
3、完整,为一新滑坡体。2自然地质环境条件2.1 地理位置*县隶属咸宁市管辖,县城城区呈东西向长条形,距咸宁市公路37km,至武汉市128km,皆有省道与国道相通,交通便利。2.2 气象与水文*县城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少冰雪严寒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C,一月(最冷月)平均,(温4,绝对最低气温一13,坡面位移监测点布置图(图纸编号:08)*县职教中心后山滑坡治理设计1前言1.1 任务由来2004年7月2日,字县职教中心后山南坡土体出现开裂,下部五层住宅楼后混凝土地面产生鼓胀变形,挡土墙裂开并向外错动。险情发生后,引起了职教中心及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实施了抢
4、险,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滑坡体范围全部用防水彩条布遮盖,避免雨水渗入滑体内;临空面坡脚采用回填土反压。7月6日,滑移变形体已基本得到控制,7月12日至7月27日,五层楼后侧挡土墙向外错动了3mm,说明滑体仍在发生缓慢蠕动变形。尽管该滑坡在临时抢险措施下险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如不进行根本治理,今后在雨季仍有失稳的可能。受县抢险指挥部和职教中心委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担了该滑坡的治理设计任务。1.2 工程概况滑坡位于*县职教中心后山,东西两侧为民居,紧邻滑体前缘为一栋五层教师住宅楼,沿主滑方向南约30m,为职教中心教学大楼,在滑体后20m山坡上还有一条UOKV高压线路及铁塔。另外,滑体
5、周边现有在校学生1700余人,教职员工130人,周边居民住户22人。一旦滑坡失稳,将对教职员工、学生及周边居民生伏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石英细砂岩、粉砂岩与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灰岩,各岩性特征如下:1)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土层,从上到下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粉质粘土:该层主要呈褐黄色、黄色、黄褐色,以粉质粘土为主,结构松散,可塑,主要为下部残积粘土层进一步风化而成,局部有少量坡积物,该层厚1.05.5m,在滑坡体后缘较薄,前缘相对较厚。第二层为砂砾质粘土:该层结构密实,硬塑,具网纹结构,网纹内主要充填黄色或白色高岭土,可见紫黑色铁钵质浸染,层厚1.57.3m。第三层为含砂砾粘土,主要为紫红色、砖红色,粘土成分相
6、对较高,软塑,局部可塑,厚度1.69.1m2)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紫红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粉砂岩,砂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具较好的分选性,硅质胶结。上部为强风化,破碎程度较高;下部为中风化,岩石较完整,呈灰褐色,结构致密坚硬。3)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灰白色至深灰色灰岩,微风化,粉晶结构,块状厚层状构造,岩石较完整,局部节理裂隙发育,主要为方解石充填。根据勘察报告,滑坡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表1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抗一强土层名称密实或状态含水地L孔隙比液限限限内麻擦角粘聚力压鲫WW东端系数WYC3?CE,aat-o.2%kNm%kPaMPaMpa粉质粘土松散,可来20.519
7、.10.72632.120.127.232.17.30.29砂砾质粘土密实,硬果21.519.20.71946.026.027.022.46.60.28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绝对最高气温达40。相对湿度6681%,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多年平均降雨量1285mmo年最大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春夏(其中2003年4月最大月降雨量为320.4mm,2004年6月降雨量达334mm)。由于地处鄂南暴雨中心,降雨具有集中、强度大的特点,每年4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的75%,7月初为每年的梅雨季节,多阵雨和暴雨,一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50mm。特殊的气象条件是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3 地震根据
8、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出版),*县城区属无震中分布、地震烈度低于VI度的非地震危害区。2.4 地质构造滑坡所在区域位于*向斜北翼,岩层倒转,倾向近北,倾角4090。区内无较大规模的断裂构造穿过。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滑坡位于城区西部,属剥蚀残丘地貌,区后山山顶海拔183.5m,坡脚海拔77m,最大相对高差106.5m。勘察区南部为校区,房屋密集,地势相对较缓,房屋后多为13m高人工陡坎,平均坡度1015:学校后山前部坡度相对较缓,后部相对较陡,总体坡度1535。3.2 地层岩性滑动区范围内基本全为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土层覆盖,土层厚度5.520.5m,下4滑坡稳
9、定性评价4.1 滑坡形态特征滑坡所在山体地形较陡,滑坡体后缘上部坡度35,滑体前缘坡度1520,由于人工开挖建筑场地,在滑坡体前缘形成了多级人工开挖陡坎,坎高14m。总体地形为高临空面及坡上部斜坡地形。滑坡体东西长约120m,南北宽55m,分布面积6600n,厚5.515.3m,平均约9.8m,沿山坡呈扇形分布,全部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体,估计方量约7万方。滑体最后缘海拔121m,土体较薄(约5.5m),下伏志留系石英细砂岩;滑体最前缘海拔90.8m,土体较厚(1120.2m),下伏石炭系灰岩。滑坡区山体表面坡度2446,总体呈楔形向南倾伏。4.2 滑坡地质结构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和勘察报告,滑坡结构
10、面根据其物质组成、力学性状可分为三类:滑坡土体裂隙结构面、基岩不整合接触面和土体与基岩接触面附近滑动带。1)滑坡土体裂隙结构面基本特征滑坡内裂隙结构面主要有北东、北西和东西向三组。其中,北东向裂隙结构面控制着滑体西侧边界,北西向裂隙结构面控制着滑体东侧边界,东西向张拉结构面控制着滑体后缘范围,致使滑体在坡面上呈扇形分布。2)基岩不整合接触面根据勘察报告,滑坡体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红色石英细砂岩和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粉晶灰岩,岩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畲砂砾粘土软塑36.617.81.0776).435.118.4IO10.30.213.3水文地质条件3.3.1 地下水滑坡内地下水均为潜水,埋藏较
11、浅,多在4.513.9m。滑坡周边无地表水系,滑坡内地下水主要由后缘基岩裂隙水及降水补给。地下水按赋存状态分为三类:碳酸岩岩溶水、碎屑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1)碳酸岩岩溶水岩溶水多由降雨下渗、地表裂隙水及地下暗河补给。2)碎屑岩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主要受降雨的影响,水量一般很小。3)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本滑坡区地表全由第四系松散层覆盖,由粉质粘土、砂砾质粘土和少量碎石土组成,滑体内土体结构松散,裂隙发育,破碎程度较高,透水性很强,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一部分渗入地下基岩岩溶水,一部分顺坡向渗流。3.3.2 水质分析通过水质分析,本区地下水对钢筋及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3.3.3 土体透
12、水性ZK4、ZK5、ZK7钻孔现场注水试验表明:土体内裂隙极其发育,结构破碎程度很高,透水性很强。5滑坡治理工程设计5.1 设计依据该滑坡防治的目的是:保障该滑坡的整体稳定,保障周边建(构)筑物以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设计依据如下:1)代县职教中心后山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2004年7月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2004年11月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7)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5.2 设计标准本滑坡
13、周边环境复杂,一旦失稳,后果严重。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滑坡属于11级,参照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技术规定,安全系数取1.151.20。考虑本滑坡体的实际情况,拟定本滑坡安全系数如下表。3) 土体与基岩接触面附近滑动带根据钻探资料,滑带位于基岩与土体接触面附近,一般沿基岩接触面滑动。在滑体后缘表现为张裂破碎,土体结构松散,可塑一软塑;前缘表现为扰动强烈,滑动带厚0.9-4.1m,在可塑部位有滑动镜面与擦痕等微构造。在滑体西部主滑段上,滑带土体扰动强烈,滑移摩擦镜面及端动变形迹象极其发育;在滑体东部次滑段,接触面附近土体扰动较弱,破碎现象明显,但滑带
14、厚度不大,一般小于1m,局部可见揉皱及滑动镜面。4.3 滑坡失稳破坏类型根据钻探结果,滑体后缘土体较薄,下伏基岩为细砂岩,滑体前缘土体较厚,下伏基岩为灰岩,基岩坡面较陡,坡度呈2446。因此滑体主要在自重力作用下沿基岩接触面滑移。由于滑体为土体,滑动面强度主要受土体的粘聚力和摩擦力控制。所以假定滑坡失稳破坏模式为:滑体后缘受张拉应力作用,在滑体内形成张拉裂隙面,滑体中部沿基岩接触面滑移,滑体前缘在土体内形成挤压剪切滑动面。4.4 滑坡稳定性评价在应急措施下,目前滑坡体中部和东部土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和临界稳定状态,如果没有外在建(构)筑物的阻挡作用,滑坡体西侧土体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正是有
15、建筑物的阻挡和反压,它才基本稳定,事实上,5层楼房后混凝土地面鼓胀还在继续,挡土墙裂缝还有增大的趋势,表明滑坡体仍处于欠稳定状态。今后在持续暴雨条件下,整个滑坡体仍将处在极不稳定状态,如果不加紧治理危害性很大。计算时考虑了久雨或暴雨条件引起地下水位提高的影响。2)地震力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考虑本区地震基本烈度VVI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U200)的规定,计算时地震力对滑坡的影响不予考虑。3)假定滑移面的考虑根据钻探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I区滑移面上部位于粉质粘土中,中部沿基岩接触面,底部穿过挡墙(位于五层楼后)后出露;II区滑移面上部位于粉质粘土中,中部沿基岩接触面,底部穿过临空面后出露。采用理正软件进行计算时,按堪察报告提供的滑动面进行指定滑动面的滑坡稳定性分析。4.5 .5设计工况设计工况:由于本滑坡土体破碎,受降雨影响较大,设计时按一般气候条件和暴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