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研讨交流体会发言材料最新精选版【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研讨交流体会发言材料最新精选版【12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研讨交流体会发言材料(共12篇)目录篇一、2023“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研讨交流体会发言材料2篇二、2023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汇报.4篇三、学习关于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发言材料5篇四、2023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汇报13篇五、2023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及研讨材料15篇六、2023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及研讨材料17篇七、2023“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党课讲稿18篇八、“躺平式”干部专项治理专题交流发言材料28篇九、“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学习心得体会29篇十、2023开展“躺平式”干
2、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汇报29篇十一、2023年“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党课学习讲稿31篇十二、2023年“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党课学习讲稿33篇一、2023“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研讨交流体会发言材料通过学习躺平式干部众生相这篇文章,了解了“唱空城”,工作上得过且过,拈轻怕重做样子,庸碌无为,混日子等等一些“躺平式众生相”对工作的危害。结合自身所负责的工作,经过认真梳理,深入思考,得出以下感悟。一、面对工作一定要真抓实干,贯彻落实到底学校工作比较繁杂,一般分为上级单位布置的工作、校领导布置的工作、学校日常工作、需要协助其他科室的工作等等几个方面。对于上级单位和校领导布置的工作,一定要
3、整理好思路,先谋划好,布置安排妥当,起好带头作用用心去干,时刻关注工作的进度,检验完成的效果,一追到底。决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成了,唱空城计。对工作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严格遵循宁晋五中工作定律。对于学校的日常工作,绝不能拈轻怕重,做样子,实际成效,稀松散漫、作风拖沓。不重时效,怕得罪人,一定要严格按制度要求完成,做到制度管人Q日清日结,周清周结,保质保量的完成。遇到需要协助其他科室的工作,决不能只喊口号,不拉纤。橹起袖子一边看,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心理。一定要积极主动,多出主意,想办法,绝不偷奸耍滑,确实起到实际的效果。不争名,不逐利,协助把工作干成干好。二、工作一定要讲
4、效率,不能拖沓在规定的时间前完成,决不能使工作在自己手中延误工作一定要讲效率,决不能“虚字当头,空字挂帅面对任务不负责,不作为,推进缓慢,落实大打折扣。推一下,动一下,拖延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学校,有时常常出现好几个工作同时布置,一时忙不过来,这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先把工作分个轻重缓急,然后分类去逐一解决。绝不能说因为自己工作忙,耽误了工作进度,影响了大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每件事情都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处理的有条不紊。不留后遗症。三、工作中绝不能避重就轻,畏首畏尾,要当干将、闯将!勇于干事,干成事!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就像岳校长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绝不能怕得罪人,怕出问题,怕担责
5、任,把困难留给别人”,自己“虚字当头,空字挂帅”。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不负责任,不作为。越是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亲自带头,勇于担当。最后实在解决不了时,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寻求帮助,决不能使困难阻止自己工作的开展。正所谓“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总而言之,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一定要聚集短板,用力提升能力,增强自信。干字当头,要充电蓄能量,砥砺“跑得快”的实干本领。学理活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提升专业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工作办实办好,敢于向问题叫板。将“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把工作一桩桩弄清楚,一件件落实好。要有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永
6、远拼搏在工作第一线,置身矛盾最前沿。推动解决“进展缓慢、项目趴窝”等难题。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一定要把自己经手的每一项工作布置好、落实好、解决好、完成好。篇二、2023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汇报按照市“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安排部署,连日来,县住建局围绕“躺平式”干部现象“我怎么看、我怎么干”专题研讨会精神,迅速行动、认真组织,抓好规定动作,创新方式载体,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提高,干事创业的劲头增强,有力地推动住建各项工作高质高效突破发展。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动员部署。5月24日,局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全文
7、传达新野县“观念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办关于在全县”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会议强调要通过舆论引导和组织学习、研讨、剖析等方式,扩大政策知晓率,引导广大干部认清“躺平”的危害,严格制度执行,严肃查处问题,放大社会效应,主动查摆问题,从思想上、行动上挣脱安逸懒惰、不愿攀不敢冲的“舒适圈”,自觉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事负其责。二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局各股室、二级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快速传达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举措,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通过组建不做住建“躺平式”干部现象宣讲小分队,举办“躺平式”干部现象“
8、我怎么看、我怎么干”“优秀宣讲员选拔大赛、“躺平式”干部现象整治知识竞赛、不做“躺平式”干部系列演讲比赛、“宣讲员”集中备课会暨座谈会等活动,向干部群众开展面对面宣讲,将政策讲深讲透,为“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三是主动查摆问题,迅速对标整改。认真梳理全县“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中各项工作流程,深入细致对照“躺平式干部”中的表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下一步,局广大党员干部将扎实开展对照查摆、督导问责和跟踪问效等相关整治提升工作,确保“躺平式干部”专
9、项整治行动既走深走实又高质高效。篇三、学习关于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发言材料“躺平”指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现实压力面前难以抗争、不再渴求成功、主动降低欲望的一种心态。基层干部的“躺平”现象则特指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无欲无求,缺乏动力与热情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基层部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广大基层干部不辞劳苦,承担了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工作压力的增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躺平”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躺平”现象的出现,使得基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政令落实的“中梗阻”,影响
10、了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与绩效达成。只有让“躺平”干部从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绊脚石”转化为“铺路石”,才能确保国家肌体健康、事业康续。“躺平”现象的主要表现一是难推难动,一推一动牢骚满腹。这类“躺平”干部是单位里的“特殊人士”,惹不得碰不得。他们平时工作消极,不但推不动、干不了,而且传尽风凉话、说尽丧气话,将负面效应发挥到极致。比如:工作部署时,台上领导讲话,台下就唱起反调,导致工作无法层层落实到位。然而一旦这些干部在工作中被批评,或是考核时被评为不称职,他们便会成为“拼命三郎,不是向纪委无穷尽举报,就是成为年终考核的“杀手”或是信访干部。还有一些“躺平”干部是快到退休年龄的单位“老人”,他们
11、稳坐过去的“功劳簿”,工作全都推给他人,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但好事绝不能少,成为坐享其成的“功臣”。面对他们,一些单位的领导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又躲又推,拈轻怕重做表面文章。这类“躺平”干部并不真正关心群众的衣食冷暖,工作形式主义作风严重,花拳绣腿,不重实效。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他们怕担责任,找尽理由躲开绕开;看到有利可图、有权可握的工作,想尽办法把持到手,利用权力来拉拢关系,为晋升铺路搭桥。他们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部署工作时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表态之后无表现,服务群众靠表演”,工作形式大于内容,缺少实实在在的成效与变化。三是不争不抢,明哲保身得过且过。基层
12、工作面广人少,干部承担的工作越多,意味着责任越大,风险越大,加之晋升通道相对狭窄,部分人认为自己提拔无望。为此,“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的思想在基层有一定市场。一些干部抱有“只要工资奖金不少、不贪也不干”的躺平心理,工作上满足于完成常规性本职工作,对于上级部署的重点任务能拖就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平时准点下班,享受生活,不再争先创优,抢当先进,只求差不多、过得去。四是不想不问,心生倦怠冷眼旁观。近年来,中央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但在政策落实时,一些地方也存在“会议多、活动多、文电多、工作组多、检查评比多”等问题,加重了基层负担;一些政策的出台缺乏部门间协同,
13、政策打架”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部门在政策理解及方案设计上不够严谨,工作安排一日三小变,三天一大变,导致一线执行者长时间、重复性地做同一项群众性工作,引发深层次的干群矛盾,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逐渐处于“躺平”状态。比如,某县的扶贫表格一年要变十几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在帮扶贫困户时,要求必须帮助打扫庭院,最后变成干部干得热火朝天,老百姓搬个凳子看热闹。五是不作不为,心灰意冷退意十足。近年来,基层工作的规范化要求逐步提高,各级纪检监察以及职能部门不断加大巡视督查力度,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得到了纠正和处理,基层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观。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容错
14、机制还没能真正落到实处;个别下派干部业务知识与工作经验欠缺,特别是不了解基层工作的客观情况,常常只看到问题的表面便指指点点,妄下结论,导致一些干部无所适从;各级组织对于被无端诬陷、造谣的基层干部,真正采取澄清机制加以保护的少;个别部门为给上级组织和上访者等早有交待,采取“一刀切”的简单粗暴的执纪方式,甚至挑老实人进行处理,让老实人、实干人伤透心,不再承担工作,甚至退出体制,成为影响政治生态的暗流。例如,某县在处理中央环保督查案件时,在事情未查清前,便将干部先行处理,待结果查明才发现,案件和此干部毫无关系,但查处结果已经上报,导致干部抵触情绪高涨,基层党委无法开展工作。以上列举的只是基层干部“躺
15、平”的几种典型表现,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躺平”现象复杂多样,它们程度不同,原因各异。根据“躺平”的程度与原因,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原因全躺平、内在原因半躺平、外在原因全躺平、外在原因半躺平四种类型,其中,全躺平是个别现象,半躺平则相对常见。“躺平”现象产生的原因“躺平”一词是新生事物,但“躺平”现象并非现今独有。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总结过当时20种常见的官僚主义表现,上述“躺平”现象就在其列。“躺平”现象并非是公共部门的“专利”,私营部门也同样存在。任正非曾将“惰怠”列为华为最主要的腐败表现,“以奋斗者为本”则被确定为企业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从学理上看,“躺平”现象源自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因素
16、。外在因素主要指职业、组织、工作甚至社会等方面的固有特征与情境因素,内在因素则主要指从业者的人口学特征、人格特质、能力等。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KingMerton)便注意到科层制的“反功能”(党ySfunction),在严格的等级及规章制度的作用下,科层组织一般都易滋生形式主义,甚至礼仪主义;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工作倦怠(ObBUmOUt)概念的提出,个体因工作而产生的情绪性耗竭现象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一些研究表明,员工的年龄、性别、个人能力、人格特征等内在因素与工作倦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组织与社会的环境等外在影响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马斯拉赫(ChriStinaMaSlaCh)等美国心理学者总结了工作倦怠的三种表现,即:情感耗竭、玩世不恭与成就感低落,认为工作倦怠之所以在北美流行,源自于个体与工作的不匹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