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现状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现状探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社区养老模式发题限薪2016-11-1009:23股婕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订阅2016年5期收藏关键词:居家养老机构般绽(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四川乐山614000)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现状探析殷筵(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四川乐山61400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趋势日益明显,家庭的核心化和小型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减弱,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增加,倒逼社会养老服务业向规模犷大化、服务类别多元化、服务层次高标准化方向发展。社区养老较之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更符合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能够有效应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缓解我国养老资源紧缺的现状,符合中
2、国未来养老的发展趋势,成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由民政部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岁及以上人口1.38亿,占总人口的10.1%,我国已经从成年型人口国家转变为老年型人口国家。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单身家庭等多种家庭类型数量增加,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迫切要求建立与养老服务需求增加、家庭结构变迁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该语境下的一个合理选择。一、新时代背景下养老格局的变化(一)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养老负担
3、的加重1973年我国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城馍和乡村出现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2人、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农村户平均规模2.79人,城镇户平均规模2.63人,核心家庭占各类家庭总数的六成以上。进入21世纪后,独生子女父母逐步步入老龄,普遍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压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的突出性与家庭人口资源的有限性矛盾凸显出来,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间的结合,4一21家庭结构的形成,独生子女家庭更是面临照养四个老人的压力,使他们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一)城稹化和工业化带来农村空巢家庭的增加城镇化使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冲击了农村传统的居住结构
4、,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留守老人,“中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在其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今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65岁以上农村留守老人达4000万。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中显示,家庭剩余人口在农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家庭形态一留守家庭,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50岁以上及有子女的调查对象,其子女或子女配偶均不在本户居住的空巢家庭占40.3%;感觉目前养老没有困难的农村老人比例比城市老人低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10个百分点。农村大量空巢家庭的产生,让家庭养老功能躺化,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社会
5、化养老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三)“未富先老1造成养老产业发展的滞后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状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面临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和养老保障压力增大的双重挑战。社会化养老需求和老年人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给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2015年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市场需求达到1.2万亿元,2050年将达到5万亿元。但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的养老产业由亍政府和社会投入不足,资金来源缺乏,加之养老产业发展制度不够完善,养老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培育起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仅停留在对老人基本需求满足上,缺乏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开发,产业定位不明晰,对老年用品、股务和休闲文化领域市场细分程度较低,造成养
6、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难以应对中国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二、社区养老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老龄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加与现阶段养老服务能力的严重不足,让中国社会养老面临严峻形势,这需要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格局,社区养老方式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成为首选。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捧”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标J9073养老模式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2014年,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4)绿皮书中指出,未来养老方式以社区养老为首选。
7、社区”将发挥联系家庭与机构的纽带作用,弥补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和社会机构养老统源的不足,实现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里安享晚年生活,在具有家庭养老的精神慰藉优点的同时,让老年人享受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这既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也是未来养老方式的发展趋向。(一)机构养老难以满足我国巨大的养老需求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让老人对入住养老机构的得求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政府办养老的公益性质的凸显,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部分养老服务职能,被民办养老机构所取代。与巨大机构养老需求相对应的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又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膨胀速度。2015年中国老龄科学研
8、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养老机构存在定位不清、结构失衡、服务滞后、监管乏力等问题,养老机构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被挤占。1.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在院人员多为民政对象(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及其他民政救济对象),根据四川民政统计年饕上册(2015),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年末在院人数为307229,其中自费人员仅占总人数的7%(见图1),该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年末在院人数为265175人,其中自费人员比例仅为3.2%。与此同时,农村敬老院数量也在逐年下降,2014年底,我国有城市养老服务机构7642家,农
9、村养老服务机构20261家,与城市养老服务机构数量逐年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养老机构仅在2014年较2013年数量就下降了33%,工作人员数下降20.7%,床位数下降了19.5%,较之城市,农村养老资源紧张问题更为突出。图1收养性机构年末在院人员构成情况除公办养老资源本身供应不足外,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定位不准确也加剧了社会老人“一床难求”的境遇。公办养老机构是由国家出资兴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具有公益性质,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比较好,养老配套设施完善,养老服务人员股务水平及素质都比较高,收费标准也比较低,成为众多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家庭的首选。但由于长期在管理上对收住社会老年人缺乏明确的身体
10、状况、经济状况的界定,一些低龄、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老年人长期占据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而真正需要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失能老人、经济困难老人被排除在公办养老机构之外,服务对象错位。理性选择的优先性、床位数量的有限性、运作方式的非透明化,导致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经常是一床难求,2,民办养老机构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构成不合理。处于市场两端的豪华型养老机构和设施简质的养老机构较多,真正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中档养老机构所占份额较低,民办养老机构格局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性形,直接导致大量老年人的有效需求拜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经营困难。养老机构的特点是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风险大,
11、大型养老机构投资颈期回收周期为10年以上,随着租赁费用、人工成本逐年递增及土地纠给等问题的出现,部分民办养老机构赢利能力下降,运营发展比较困难。民办养老机构有效需求不足、养老服务目标群体定位不准、经营不善等问题的同时存在,导致超过三成的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都不到70%。(二)社区养老更适合我国老龄化的基本国情1 .社区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部分替换。目前我国仍有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2010年中国老年人状况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86.6%的老年人表示不愿意入住养老院。社区养老指的是在家庭成员(包括子女、配偶以及老年人自己)提供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的基础上,由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和志
12、愿者个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居家养老方式的补充。我国现在提供的居家养老正是在社区服务的基砒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让在家的老人享受更全面、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较之机构养老的优势体现在它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和心理特征。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差序格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社区养老能够有效整合地缘和血缘关系,老人在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的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能够同熟悉的邻居、朋友、亲戚聊天、拉家常,从而消除寂寞和孤独。较之机构养老所面临的新的居住环境和人际关系带耒的孤独感,它维持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
13、生活习惯,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消除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有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也更易被老人们所接受。2 .社区养老是对“未富先老”基本国情的有效应对。目前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职工的退休金还达不到退休后能够进入比较好的养老院安享晚年的条件:而农村老年人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在子女也处于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无从谈起。社区养老方式较之机构养老具备收费低廉的优势,且对失能老人每人每年有不低于300元的政策性补助,对千不具备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而言,可满足部分养老需求,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了未富先老”的压力。3 .社区养老是对养老资源紧缺现状的缓解弥补。2014年,我国每千名老人有床位
14、数27.2张,与提出的十二五末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目标尚有60万张的缺口。较之养老机构动辄上百万的投资成本,社区养老方式能移用较低的投资成本获得巨大的养老收益。以建设城乡日间照料中心为例,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在2012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129家养老中心,覆盖全区2万多名老人,而如果用这笔钱去及敬老院,最多能犍5家,可安置老人600多人。社区养老具备的投资成本低廉、辐射范围广的优势,可以让老年人在不占用养老机构紧张床位资源的同时,享受到相关的养老服务,在L定程度上弥补养老资源不足的缺陷。4 .社区养老是对养老护理需求增加的解决路径。根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结果,需要社区服务人员
15、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所占比重,在60-69岁老年人中占64.61%,在70-79岁的老年人中占68.55%,在8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占69.84%,可见,带要社区服务人员上门股务的老年人所占比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面对我国失能老人多、高龄老人多,空巢老人多的三多”现状,由已经要立了信赖的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服务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也能有效减轻家庭成员的生活照料重担。三、社区养老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我国家庭和社会均无法完全承担养老服务功能的背景下,社区养老以其兼具家庭养老精神慰薪优势同时符合社会化养老的趋势,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水平低下、资金不足、人员缺乏等问题相当突出,急
16、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提高社会关注程度。(一)社区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社区养老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主要在于其是否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在对北京市社区养老供求关系的分析中指出,1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这与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及其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不相适应。养老服务设施的设置方面,城市和农村都表现为老年活动中心和运动场地的设置比率相对较高,而托老所、老年大学的设置则较少。其中,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率普遍高于农村,尤其是在托老所、老年大学设施设置方面差距明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供给明显较农村充分。养老服务设施的利用情况方面,社区活动项目中,除参加运动健身和老年活动中心外,参加老年大学、托老所服务的老人比例均较低,使用过托老所服务的比例仅为4.9%,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