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三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三篇】【篇一】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财政绩效管理体制,促进财政资金科学配置、高效使用,按照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完善机制、强化应用,建立健全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信息公开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支持促
2、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二)工作原则1.编制项目绩效目标。按照“谁使用资金谁编制绩效目标的原则,要求制定的绩效目标客观且可测量、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重点突出。2 .组织实施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3 .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二、工作目标建立工作机制,建立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工作规程和技术指标体系、考核考评制度、基础数据库等,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切实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实效,提升我局绩效管理整体水平。三、主要任务部门的绩效预算管理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五个环节。(一
3、)事前绩效评估(评审)组织开展项目评审,项目评审的肉容主要是项目立项的必要性、投入的经济合理性、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筹资的合规性等。(二)绩效目标管理结合实际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1、绩效目标的内容和分类(1)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基本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内对本部门(单位)正常运转的预期保障程度。一般不单独设定,而是纳入部门(单位)整
4、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项目建设的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利用全部部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2)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中长期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资金在跨度多年的计划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2、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设定是指预算管理和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编制绩效目标并向县财政局报送绩效目标的过程。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由项目负责
5、股室设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在该项目纳入部门预算项目库之前编制,并按要求随同各部门项目库提交财政局;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在申报部门预算时编制,并按要求提交财政局。绩效目标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主要包括预期产出和预期效果。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时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一般包括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和财政部认可的其他标准。绩效目标设定的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
6、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县财政局中期和年度预算管理要求;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符合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依据。(1)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预期投入、支出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等,明确项目的功能特性;依据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对项目支出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目标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项目预期进展、预计投入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
7、值。(2)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对部门(单位)的职能进行梳理,确定部门(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结合部门(单位)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预计部门(单位)在本年度内履职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将其确定为部门(单位)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依据部门(单位)总体目标,结合部门(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任务预计要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务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年度预算安排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三)绩效跟
8、踪与运行监控负责项目的股室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绩效跟踪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绩效管理主体根据确定的项目绩效目标,通过动态或定期采集项目管理信息和项目绩效运行信息,对项目管理的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并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系统地反映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和实现程度,纠正绩效运行偏差,促进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1、绩效跟踪的内容各业务股室要建立绩效跟踪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目标保障)、目标实现程度、目标偏差和纠偏情况等进行跟踪。(I
9、)目标保障情况。重点跟踪保障项目各阶段有效实施相关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专项办法、管理措施)的完整性,项目实施中相关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其中:进度管理、资金拨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是目标保障情况跟踪的重点),以及目标保障中存在的问题。(2)目标实现程度。重点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为完成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成本消耗情况、项目管理及其完成情况,以及项目预期产出、效果等目标的完成进度情况等。(3)目标偏差情况。跟踪重点目标在项目实施中的偏差度和影响度。(4)目标纠偏情况。重点跟踪纠偏措施的制定和整改落实情况。2、绩效跟踪的流程绩效跟踪在预算项目启动后实施,实施跟踪的具体时间可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
10、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绩效跟踪次数一般为x-x次。绩效跟踪流程为:(1)确定跟踪目标。在核对项目基本信息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绩效目标按类细化,并确定绩效跟踪的重点目标。(2)开展绩效跟踪。依据确定的重点目标,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实施绩效跟踪,归集跟踪信息,填制绩效跟踪表(项目分阶段完成情况表)。(3)进行偏差分析。根据绩效跟踪信息,对照重点跟踪的目标,发现绩效运行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填制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4)提出纠偏路径。依据偏差分析,结合项目实际,提出实施纠偏的路径和方法,并填制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5)及时实施纠偏。绩效运行
11、情况与设定的绩效目标要求发生较大偏离时,绩效跟踪主体应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绩效运行有重大偏离的,绩效跟踪主体应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等相关职能部11o对绩效跟踪发现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项目,要按规定调整执行或停止执行。(6)形成跟踪结论。依据项目基本情况、目标设定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绩效目标完成及偏差情况、存在问题及纠偏情况等,撰写绩效跟踪结果报告,形成跟踪结论。负责项目的股室在完成绩效跟踪工作后的一个月内,将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和绩效跟踪结果报告报送县财政局。(四)绩效评价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对预算执
12、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县财政局。1、绩效评价内容绩效目标与战略规划、事业发展的适应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投资、项目实施、成本控制、财务监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质量控制情况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保障措施及其执行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预计产出、效果和影响力等。2、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是依据细化量化的绩效目标而形成的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三方面。实施评价时,应按照定性指标可衡量、定量指标应量化的要求,依据评价项目特点
13、和评价工作需要,在绩效评价三级指标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逐级分解和细化。3、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原则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标准的规范和评价结果可相互比较。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应量化,定性指标可衡量,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4、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
14、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的选用应当坚持客观公正、规范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标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主要包括: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其他标准。5、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15、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它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2)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3)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4)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5)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6)其他评价方法。负责项目的股室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县财政局。上级专项资金自
16、评和部门预算项目自评实现全覆盖。(五)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作为下一期预算安排的参考,提高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绩效评价结果采用综合评分定级的方法,总分值为XXX分,绩效评级分优、良、中、差。评价得分高于XX分(含XX分)的,绩效评级为优;得分在XX(含XX分)一XX分的,绩效评级为良;得分在XX(含XX分)一XX分的,绩效评级为中;得分在XX分以下的,绩效评级为差。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管理、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三结合”。对评价结果为差的项目,扣减下年度部门项目预算控制数,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刚性约束。四、工作要求(一)加强工作领导。按照XX县全面实施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