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治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长治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9)9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建立大数据驱动的政务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积极运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按
2、照全省“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要求,高标准打造我市数字政府,加快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总体目标2020年底前,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架构基本形成,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启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要求。整合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消除部门僵尸信息系统,市直单位政务信息系统上云实现“应上尽上”和数据共享,数字政府运行支撑体系基本建成,数字政府重点应用项目上线运行。2021年底前,数字政府建设管理体系全面理顺,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满足数字政府要求,与全省“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
3、统、一城墙”实现有效衔接,一批数字政府特色应用在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宏观决策、区域治理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三、主要任务(一)构建数字政府运行管理机制。1.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负责统筹推进全市的数字政府建设,负责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工作,负责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市级各类规划涉及信息系统建设的应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由其统一编制全市政务信息化应用规划和年度计划,上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工作,推动落实政务数据
4、共享。2 .健全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模式。按照“统一管理、各负其责、协同高效”的原则,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主要负责市级数字政府建设应用规划、政务信息系统年度实施计划编制;负责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审批立项、应用效果评估和年度绩效考核。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市级数字政府建设项目方案的技术审核,负责编制长治市市级政务云平台服务目录。市直部门应对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定期开展对照分析,提出系统使用满意度报告。3 .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享。各县区人民政府应积极促进政务信息系统快速迭代开发和集约发展,实现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的模式转变,坚决避免新增“信息孤岛”。鼓励各县区政务部门使用省市两级平台资源
5、实现本级应用。强化各县区政务信息化主管部门统筹推进本级数字政府建设的职能,加快县区政务信息资源向市共享交换平台集聚融合。加强全市各级政务信息化工作力量和协调能力,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统筹有力的全市政务信息化组织体系。(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市财政局、市政府信息中心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一)建立数字政府基础支撑体系。4 .建设完善全市政务云平台。在全省“一朵云”总架构下,建设完善市级政务云平台,为我市数字政府应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云计算资源能力。原则上,各县区、各部门不再新建或扩建政务云平台,已建的要和市级政务云平台对接,纳入统一管理(含备份机房)。各部门要按期
6、做好自建非涉密信息系统向市级政务云平台迁移工作,未按期迁移的不得申请财政预算。(市政府信息中心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5 .建设完善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统筹完善全市“一张网”,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形成统一开放、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外网支撑体系。推进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整合,提升网络运行保障水平,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全市“一张网”服务支撑能力。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优化全市电子政务外网IPv6网络基础环境,推进IPv6改造;完成市县两级互联网出口整合,与省互联网出口互联对接,实现互联网出口统一管控,强化安全保障,提升服务质量。(市政府信息中心牵头,长治
7、广播电视台、中国移动长治分公司、中国联通长治分公司、中国电信长治分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三)构建数字政府数据资源体系。6 .强化大数据统筹管理。完善市级政务云平台功能,采用数据汇聚、数据治理等技术手段,建设结构合理、质量可靠的政务大数据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务数据采集、提供、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政务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为实现数字政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加强政务大数据汇聚管理和应用,初步完成人口、法人单位、公共信用、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和电子证照六大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开展市级政务大数据规范化建设试点,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健全“一数一源”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8、形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成民生服务、社会保障、精准脱贫、应急管理等一批主题信息资源库,初步形成数字政府政务大数据体系,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提供大数据辅助决策支持。(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信息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7 .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加快出台数据共享交换标准规范,优化提升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依托市级政务云平台,建设完善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共用。落实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共享责任,市直各部门业务系统按统一规范
9、接入市级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依托共享平台开展数据共享应用。(市政府信息中心、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四)构建数字政府服务应用支撑体系。8 .完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依托全省政务服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基本实现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务应用系统“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9 .优化升级电子证照服务。配合省里做好优化升级电子证照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重复提交材料、证明等问题。(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10 .推动电子印章服务应用。依托全省
10、电子印章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务服务电子印章应用工作,实现审批事项电子化。(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11 .推动网上支付服务应用。按照省级相关要求,积极配合非税收入统一支付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网上支付。(市财政局、人行长治市中心支行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12 .推动递送服务应用。积极推行“政务服务+物流快递”新模式,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申报材料与审批结果邮政递送功能,加快实现“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办成事”。(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市邮政管理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1、(五)构建数字政府安全保障体系。13 .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级、一致性防护体系,打造数字政府安全防护的“一城墙”,保障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行。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明确政务信息化主管部门、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单位、政务应用实施单位之间的安全责任。(市公安局、市政府信息中心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14 .保障电子政务网络运行安全。加强政务领域云、网、平台、数据、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高系统访问、技术应用、运维服务、数据流动等方面安全管理能力。按照网络安全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要求,开展网络安全
12、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等工作。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及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保障机制。严厉打击网络和数据领域的不法行为。(市公安局、市政府信息中心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六)构建数字政府标准规范体系。15 .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标准。加强国家、省标准规范的宣传解读和推广实施。按照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要求、系统开发、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技术应用、安全运维、系统集成等标准,定期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推动标准规范全面贯彻落实。(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牵头,市政府信息中心、市直相关部门配合)(七)加快开
13、发数字政府基本应用。16 .加快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各级各部门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门户,开通本地区本部门服务频道,形成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入口,各级各部门不再保留自建的网上办事分厅或窗口。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网、移动终端、实体大厅、政府网站、“三晋通”APP和第三方互联网入口等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对接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库和综合受理平台,实现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在全省统一的“好差评”系统、电子证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指标体系和电子证照库;建立实体印章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对实体印章的全流程监管,做到印章管理“事前有备、事中有序、事后有据”。
14、积极探索建设全市中介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推进公共服务智慧管理。建立完善长治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长治政务服务APP“一微一端”服务,打造“轻、便、快”的指尖便民服务体验。(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17 .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按照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依托国家和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快推动各级各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实现市域监管对象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监管信息可追溯、监管行为可监督,进一步提升全市监管工作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牵头
15、,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18 .加快建设“领导驾驶舱”智慧应用系统。对接省“领导驾驶舱”,以政府治理组织架构为基础,设置经济运行、重点工作、风险管控、要情专报、一键直联、市局直通、应急指挥等模块,通过手机APP一键直联,实现全局掌控、全时调度、全域处置、全程督办,形成上达省级、纵向到县乡、横向贯通市直各部门的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治理体系。(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配合)19 .加快建设“一颗星”应急指挥平台。依托“一颗星”建设市应急指挥信息网和安全监管平台,整合各方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
16、全面实现市县两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重大风险监测预警和重点行业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不断提高我市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协同会商研判、智能决策支持、政务服务和舆情引导应对等应急管理能力,实现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一颗星管应急”。依托领导决策支撑体系和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将应急管理应用纳入“领导驾驶舱”技术框架。(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20 .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及环境监管平台。在市政务云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市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及环境监管平台。强化对生态环境监管对象的数据采集与管理,对接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扬尘无组织排放等系统监控平台,实现全市环境质量、环境监管、污染源“一企一档”数据统一管理与调度,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