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性脑出血.ppt(4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血压性脑出血概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病人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的约占95%。病因 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型动脉瘤。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的长期加压作用,使动脉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增生,以致形成小动脉硬化。这种小的脑实质内穿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常有微型动脉瘤形成。主要分布于基底神经节和桥脑。微型动脉瘤壁较薄弱,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易破裂产生脑出血。由于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使已经硬化的动
2、脉血管内膜完整性破坏,促进了血浆中的脂质易通过破损处进入内膜,使动脉壁发生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增加了血管壁的脆性,当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劲排便等原因,造成血压进一步增高,就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病理生理 HICH的部位 大脑基底节:占70%,包括外囊和丘脑 桥脑出血:占10%脑叶出血:占10%,额叶、颞叶临床表现 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多见,男多于女,可有脑出血或脑梗塞发作史。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少数病例病前有头痛、动作不便,讲话不清等症状。通常突然起病,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顶峰,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
3、便失禁等症状。此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常见部位脑出血临床表现 基底节区 出现典型的口眼歪斜、偏瘫,半身感觉减退,偏盲。脑叶 意识障碍少。顶叶出血可出现同侧颞顶部痛,对侧感觉障碍,手部运用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同侧耳痛,偏盲,言语障碍。枕叶出血出现同侧眼区头痛,对侧偏盲。额叶出血出现额部头痛,对侧轻瘫。脑室 若出血量大,可迅速昏迷,四肢肌张力高,高烧、多汗、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桥脑 开始就呈深昏迷。桥脑为生命中枢所在,5毫升以内的出血就引起严重后果。瞳孔极度缩小,如“针尖样”,高烧40以上,呼吸衰竭,继而呼吸停止,多在24小时内死亡。小脑 以急剧的眩晕,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为首发症状,早期神志
4、清醒,不久即进入昏迷。小脑出血不出现半身不遂。HICH后意识状态的分级 分级 GCS评分 意识状态 主要体征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新鲜血肿呈均匀一致高密度区,CT值5080hu;周围水肿呈低密度环;46周血肿变为等密度,由周边向中心发展。MRI表现:急性早期(24小时内):T1WI血肿以等信号为主,可略低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周围无明显水肿带。急性期(13天):T1WI仍为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周围有水肿带。亚急性期(3天3周):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周围伴有水肿。慢性期(3周以上):T1WI与T2WI血肿均为高信号,血肿周围含铁血黄素低信号环明显。诊断 50岁以上
5、高血压患者,突发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偏瘫、失语等脑局灶症状,进展迅速,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CT检查:脑出血部位出现高密度影。脑脊液检查:血性脑脊液,压力增高。昏迷或有脑疝及小脑出血者应禁止腰穿。MRI DSA适于排除非高血压脑出血。血尿常规、血糖、血尿素氮为常规检查。鉴别诊断 脑梗塞 多休息时发病,可有短暂缺血发作史,多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或脑膜刺激征。小量出血与脑梗塞相似,重症脑梗塞又可出现明显颅压增高甚至脑疝,CT在低密度中有高密度影。高血压脑病 为一过性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无明确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以血压增高和眼底变化为主要表现,脑脊液清晰,压力增高。治疗方法回
6、顾 1903年Harvery Cushing指出: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较出血本身的损害还重,并提出了手术治疗的指征和可行性。1932年Bagley认为手术效果和出血的部位密切相关,深部者预后不佳。1933年Penfield报道了2例成功的手术。1961年Mckissock对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指出保守疗法也可取得一定疗效。1965年Caurico报道了102例手术病例,强调术前神智障碍程度、血压水平及病情进展快慢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对两种治疗方法仍有争议:主要集中在疗效的对比、死亡率是否会降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比较。意识状态的分级与治疗方法 分级 GCS评
7、分 意识状态 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 1 出血部位 浅部出血优先考虑手术,急性脑干出血手术疗效多不满意。2 出血量 通常大脑半球出血大于30ml,小脑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适应症。3 病情演变 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时间即陷入昏迷,多不考虑手术。4 意识障碍 神智清醒多不需要手术,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微,其后缓慢加深,以及来院时中度意识障碍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5 其它 年龄不应作为考虑手术的因素。发病后血压过高大于200180mmHg、眼底出血、病前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者,多不适于手术。此外,手术前还应该征得家属同意,理解手术效果。手术时机 目前有以下三种意见:一、是超早期手术,主张在出血2
8、4小时以内进行。二、是早期手术,在出血15天内进行。三、是根据病情、出血部位以及辅助检查,全面考虑,灵活决定。目前,多主张超早期手术,其优点是早期清除血肿,能够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同时,还能及早止血,防止血肿继续扩大,这样既能挽救生命,也能够使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状。手术方式 一、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1.皮骨瓣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 2.微小骨窗或“锁孔”手术 二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1.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 2.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 3.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血肿 4.脑室穿刺外引流 1开颅血肿清除术 开颅清除血肿可以早期清除血肿能降低血液和血浆产物的毒
9、性作用,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和缺血,防止血肿扩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压。血块清除后结合药物治疗能减轻血肿周围的炎症反应,推迟脑细胞死亡。此外,早期血肿清除还可以结合重组活性因子的止血治疗,以防止再出血。但是,开颅手术具有侵袭性,患者需面临手术创伤及麻醉的风险。2 微侵袭手术治疗方式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施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加引流术,术中抽吸血肿约75%,术后经引流管注人l 万-3 万U 尿激酶以溶解血块。当患者血肿量在15-40ml,病情分级中型以下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最佳。此外,手术时机选择,应考虑到再出而的可能性,尽可能地选择在病情稳定、血压平稳的亚急性期
10、。立体定向下的血肿引流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的优点,适合于位置较深和体积较小的血肿,但该方法减压效果差,有诱发局部再次出血的可能。预防再出血需要注意以下四点:(l)穿刺动作要轻柔,选择靶点要在血肿最大层面中央;(2)首次抽吸量控制在计算量的50-70%,避免一次抽空,负压吸力不能过高;(3)运用CT 复查动态观察脑内残留血量,合理使用尿激酶的剂量;(4)术中、术后控制血压 2 微侵袭手术治疗方式 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神经导航技术不需要安置头架,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患者在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后,定位扫描时头部屈曲而引起的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此外,神经导航技术将不可视靶点变为可视
11、靶点,操作简便,血肿定位准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医源性损伤。因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2 微侵袭手术治疗方式 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血肿:在CT定位或立体定向导引下,经颅骨钻孔或小骨窗(锁孔手术)置人神经内窥镜至血肿内,直视下反复抽吸、清除大部分血肿。优点是手术创伤小,能在直视下快速彻底清除血肿,同时还可以止血,避免盲目过度抽吸造成的脑组织损伤,从而使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更快。2 微侵袭手术治疗方式 脑室穿刺外引流:主要针对脑室内出血,当中线结构(如丘脑、桥脑或小脑蚓部)出血影响脑脊液循环,出现脑积水时,外引流可以用来缓解颅内压,作为对出血的姑息疗法。外引流的穿刺部位多选在侧脑室的一侧或双侧额
12、角或枕角。术后注意事项 保持血压稳定:过高造成再出血,过低导致脑血流灌注压不足。控制颅内压增高:防止继发性损害。防止并发症:如肺感染预后 HICH预后 意识分级 日常生活能力(ADL)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2.预防并发症 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 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
13、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 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 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
14、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3、保持功能位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 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4、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 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