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各教学单位: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逐步推进,为进一步深化我院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全面促进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X”的办学理念,科学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建,以考促评,以考促改,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二、总体思路课程考核改革思路:课程考核改革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社会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工作过程,对工作过程中的“
2、素质、知识、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做好“教师角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三方面的转变。一个中心:课程考核的对象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技术技能学习训练和综合素养。一个导向:课程考核的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学生要满足就业岗位需要,提升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学生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培养的学生应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生存需要。一个围绕:课程考核的过程是:社会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工作过程。要紧紧围绕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课程考核的内容是: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工作过程中
3、需要的职业素质、知识和能力,要在这三方面加强综合考核评价。考核时以职业素质为基础,满足学生职业岗位需求;以基本知识为要点,坚持知识够用、必需和实用;以能力为本,着重加强专业能力、技能培养。三个转变:课程考核实施:要进行教师角色位置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三、基本原则1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能力的考核,注重过程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的有机结合,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2 .坚持多形式、多阶段考核原则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实现三个转变
4、,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鼓励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的考核方式,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3,坚持教学基本规律和岗位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并应符合学校的实际,采取与专业特点、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和教学条件相适应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岗位要求,科学选择考核内容。4 .坚持、突出四个转变的原则(1)教师角色位置的转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而且应该是一个学习任务(工作情境)的设计者、塑造者和学习舞台的导演。(2)教师传授方式和教学
5、方法的转变。将由学科结构体系向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工作过程体系转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转变。(3)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用符合能力本位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在工作现场的考核比重。四、课程考核改革基本要求(一)课程考核内容的基本要求课程考核方案应符合“素质、知识、能力”全面综合评价的基本要求。课程考核方案在内容上要体现出如下三个基本方面:1 .
6、职业素质考核素质考核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职业素养、学习态度、行为品质、学习成效等各方面进行的考核评价。考核时应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2 .知识要点考核知识要点考核是指针对课程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考核。知识考核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要点考核”在命题设计时要摆脱传统命题内容的束缚,应结合学生职业岗位或后续衔接课程的实际需求,做到重点突出、精简实用,突出知识的实用价值。采取试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半开卷)的,应大幅减少以考核概念记忆为目的的题型和题量,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独
7、立思考能力。3 .专业能力考核专业能力考核是指针对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能力或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实践应用、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尤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密切结合职业岗位或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试的内容和方式;非专业课应对课程所具备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注重检测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基本职业素养。(二)课程考核方式的要求1 .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在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上,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考核方式契合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并具可操作性。各课程教学团队要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提倡采用综合测试、口试、面试答辩、项目设
8、计、应用表达、论文报告、方案策划、案例分析、现场技能操作、实战演练、作品展示、展演辩论、课证融通、课赛融通、自我评价、团队互评、第三方评价等考核方式,提倡两种或多种考试形式,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检测考核。(1)理论性强的公共基础或专业课程:可以采用传统书面试卷考核的方式,并与平时学习情况、个人表现等结合起来的考试方式。也可创新其他方式进行考核。(2)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选择采取现场技能操作、项目设计、方案设计、设计答辩、实验测试、作品展示、竞赛形式等方式,或者采取理论测验与上述操作结合起来的方式,或者实际操作与平时学习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的考核方式。(3)考查
9、课:可采取试卷考核、大作业、调研报告、小论文、上机操作、现场技能操作、答辩、实验测试等与日常表现结合的考核方式。(4)校企合作课程:引入行业、企业标准与岗位技能要求等,采取现场技能操作、实验测试等或者采取理论测验与上述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2 .课证融通、课赛融通鼓励课程考核与相对应的社会化能力水平考试、行业证书考试并轨,以证认绩;鼓励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以赛认绩;鼓励课程考核企业(考核)认证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考核;鼓励通过教考分离的社会化考试或第三方评价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公信力。3 .鼓励知识点密集的课程、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逐步建立和使用试题库(对试题库要不断更新
10、维护),实行教考分离。五、课程考核工作的组织与要求1.实施课程考核改革是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负责人与任课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研究课程的教学规律,总体把握所授课程的特点与性质,科学掌握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效。2、各系(部)应认真研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的地位、作用、特点和课程标准进行研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评价标准,各课程开出单位负责审核和具体实施工作。各系(部)可以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着手,运用多种考核方式,扩大考试改革范围。3、在实施上要坚持“成熟一门、推进一门
11、”,稳中求进,稳重求质。系部应科学、认真制定填写“XX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见附件),经课程教学团队研究、教研室研讨、系部审批后,报教务处审核备案。4.考核资料的归档整理。多种形式的考核材料可采用纸质或数字的形式,按课程、年级、学期、学院、专业、班级的层次进行归档。公共基础课资料归档保存:由开课单位体育教学部、基础教学部和思政教学部进行保存;其它课程资料由学生所在系进行保存。数字资料应在不同设备进行备份保存,资料保存期限为学生毕业后两年。5、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6、本规定自X年X月X日执行。附件:XX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XX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202X年X月X日附件
12、:XX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课程名称I开课系部I适用专业一、课程说明*主要包括课程性质、地位、特点、目的;学分、学时;开课对象和学期等)二、课程总体培养目标(团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基本思路包括:1、本课程考核基本思路,为什么2、平时、期中、期末考试,考什么、如何考,为什么(团强调并凸显课程性质、类型、特点对教学和对考核方式的要求。)四、改革方案(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分布等情况)(一)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形式,期中考核形式(或阶段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单元测验),期末考核形式,包括原考核方式、改革后考核方式等。(二)考核内容,如何科学选取考核内容或题型,重点考察学
13、生对知识理解应用,技能掌握和创新创造能力等其他素质培养。可以基于一种或几种典型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的工作过程来确定考核项目和内容(产品、服务要突出典型,并能融合大部分课程能力)(二)成绩结构(各部分成绩比例),平时成绩及比例,期中成绩(或阶段性考核成绩)及比例,期末考试成绩及比例。(团考核方式和结构成绩不一定分开介绍。)五、实施细则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或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的考核形式、分数比例、考核时间、考核手段、考核次数、考核时间、考核题型、评价(分)标准等。要求:(1)具体;(2)可操作;(3)可记录。(团基本方案和实施细则不一定要按两部分写,可以合在一起。)六、创新之处有创新则说明,鼓励教师提出创新性的考核方式。(团只是参考建议,不是模版要求,不要求完全按照上述六点,应根据课程、教师及改革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写出个人特色。)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系部主任审核意见系部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务处审核意见教务处处长(签字):年月日注:本表一式三份,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各一份,于课程开课一周前交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