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合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篇)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合辑.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共9篇)目录篇一、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2篇二、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6篇三、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16篇四、2024年党政干部学习贯彻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指j体j2。篇五、2024年学习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心得体会23篇六、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25篇七、贯彻落实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心得体会33篇八、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36篇九、学习领会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心得体会49篇一、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体人员全过程的全方位教育体系,
2、引导思想价值贯穿教育教育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特别是在课程中表现思政教育,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办学方向,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课程和教育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种课程共同培养人格局,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育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领导的有机统,培养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健康身心的接棒人。二、建设目标。(一)深入挖掘学校各课程思政要素,抓住课程教育这一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切实贯彻思政工作教育教育全过程,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目标,形成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人格局,全
3、面加强学校思政工作。(一)培养充满思政要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培养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育名人和团队,提取一系列可推进的课程思政教改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三、建设内容。(一)推进课程教改,挖掘课程思政要素。1 .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教育。各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要素,发挥思政教育功能,融合价值导向和知识传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引导思想价值贯穿课程大纲、教育设计、准备课程、教育评价等教育教育全过程。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征,把握发掘的重点。语文课程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引导
4、学生自觉弘扬和实践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科学课程应突出培养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意识。综合实践课程要强调培养追求现实、实践创新、追求精致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坚实、耐心、辛苦、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要强调培养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把爱国、民袄感情浸入到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应主动与德育相融合,调整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体育习惯,掌握体育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各课程结合本课程特点,制定融入思想教学的方案,加强教材建设,辅导老师在教案中加入思政内容
5、,切实让思想教学在各科教学中落地生根。2 .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课程教学目标应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师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内外,在线、在线增加师生交流,在交流中言传身教,以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优秀的学术感染影响学生。提升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式,推广案例式、项目式、团队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特别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6、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体系结构性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调整必须为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提供服务。3 .课程评价注重价值引领。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中,重视价值领先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中加强所有课程具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教育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落实这一理念。(一)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坚定四大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会典范。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领先的观念,以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确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将思想领先和价值观融入课程目标
7、。充分利用教研小组的讨论、老教师的帮助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准备、本学科优秀教师的领导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技能培养。学校应充分利用入社训练、专题训练、专业研讨、集体准备课程等手段,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调整和交流,使许多教师能够利用课程主讲、现场回答、在线交流、课程反馈、实践教育等方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融入各课程的教育全过程。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成立校长和分管教育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改。加强制度设计和完善,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重点研究
8、制定课程思考政策措施。(2)加强协同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各部门合作的课程思政教育教改机制,构建各学科体系间课程教师交流与左右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调查和特别研究,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改落实。(3)加强工作评估,加强激励引导。定期评估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及时宣传表彰,促进整改。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改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评价、评价奖励、选拔训练的重要依据调整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将价值领导、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纳入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篇二、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
9、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承担
10、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系统设计、全面推进根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建立校、系(部)、教研室、课程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到全部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课件等所有教学文件和教学材料之中,贯穿到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教学管理、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各环节。(二)坚持分类实
11、施、突出重点体现新时代要求,充分挖掘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思路、方法、措施,分类推进、殊途同归。突出前瞻性和协同性,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支持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形成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独具特色、百花齐放的课程思政工作局面。(三)坚持遵循规律、科学融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找准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点,着力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脱节问题,发挥好课程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产生“润物无声”之效果。(四)坚持模式创新、体现特色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
12、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希望教育集团特色,挖掘集团“感恩、阳光、严谨、责任”精神的内涵,强化育人功能。三、建设目标树立“基于课程、体现时代、针对教师、面向学生的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人才培
13、养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夏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建设内容(一)把握课程思政教育重点内容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
14、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3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 .深入开展宪法法
15、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5 .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6 .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将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刻苦学习、勇于开拓的实际行动,激励学生自觉
16、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正确思考,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二)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体系要贯穿“德技兼修、育训结合”主线,挖掘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1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四个自信2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诚信服务、德兼修的职业素养。3 .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