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41461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5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大专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4学时总学分数:3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 .课程简介中医学基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集医学、药学、哲学、文学、天文、地理等学科于一体,通过学习中医,有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为中国医学科学献身的激情和斗志。另一方面,要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主修西医的同时,让医学生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有助于在宏观和微观对照中,形成自身的医学观,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生可以在中医思维方法的启示,使其在今后从事西医和科研时开阔思路,具有以中医知识来补充西医之不足的意识,直接或间接增加治病防病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科研水平和临床疗效。2 .课程性质中医学基础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祖国医学的主要精髓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医学的热爱,达到提高学生医学综合素质的目的。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及其人文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医学的认知方法,中医学未来发展展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及治疗概述。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医学基础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祖国医学的主要精髓内容,

3、激发学生对祖国医学的热爱,达到提高学生医学综合素质的目的。4 .课程作用本课程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和辩证、防治原则、中药方剂等。本课程实行“临岗(课间见习)一协岗(毕业实习)递进型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二)设计思路1 .课程设计理念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医疗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突出教

4、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本课程设计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内容选取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并融合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践教学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实训基地及相关科室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2 .课程设计思路(1)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2)鼓励学生以中医模式对疾病进行分析,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中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理改革考试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4)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专业形象的培养。二、课程目标(一)

5、知识目标1 .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2 .利用中医方法对病人进行独立诊断;3 .掌握基本的中医治疗原则及用药原则。(二)能力目标1 .学会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具有整体观和辩证论治能力;2 .能规范运用望闻问切技术进行日常诊疗工作;3 .具有基本的辩证开方的临床能力。(三)素质目标1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基层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思想;2 .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3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守法和维权意识;4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结协助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内容主要由11个学习情境、6个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成,校内完成理实

6、一体教学54学时。教学内容丰富、结构科学合理,临床实践性内容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与周边学科有机结合,适应了该课程在培养高技能临床医学人才中的作用。I.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1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建议学时情境一绪论L简述中医的发展史2 .详解中医的基本特色3 .了解中医现代的发展1 .中医理论的确立。2 .中医的思维方法。2(理论)情境二阴阳学说1 .简述阴阳的定义及区分2 .解释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3 .阐述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2(理论)情境三五行学说1 .简述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2 .详述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生克制

7、化及乘侮等概念3 .阐述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使用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使用2(理论)情境四藏象学说1 .藏象的基本概念,脏的腑的区别及各自作用2 .掌握五脏与六腑的功能3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4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5 .六腑间的关系五脏与六腑的功能4(理论)情境五气、血、津液学1.了解气的概念、来源,掌握气的分类、功能及基本的气机气的分类、功能及基本的气机2(理论)说2 .了解血的生成、运行及功能3 .了解津液的生成、输布和功能4 .掌握气、血、津液间的关系情境六经络学说1 .简述经络的概念,经与络的区别2 .讲述十二正经的名称、分布、走行3 .阐述奇经八脉的内容及其功能十二正经的名称、分布、走行2

8、(理论)情境七病因学说1 .简述病因的概念及分类2 .了解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色3 .掌握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色4 .了解疫病之气的致病特色5 .熟悉七情对脏腑、气机、疾病发展的影响6 .了解饮食内伤、劳逸损伤的常见原因7 .熟悉痰饮、瘀血、结石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色1.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色2.痰饮、瘀血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色4(理论)情境八诊法1 .掌握望神的方法,了解望神的四种常见表现2 .掌握望色的基本方法3 .掌握正确的望舌方法4 .掌握临床的寒热、汗出、疼痛、饮食异常、睡眠异常、二便异常、对疾病诊断的意义5 .了解切诊原理及方法6 .了解正常脉象的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1

9、 .正确的望舌方法2 .正常脉象的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6(理论)情境九八纲辨证L了解八纲辨证2.掌握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辨证方法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6(理论)情境十防治原则L了解中医预防疾病的措施2 .了解中医早期的治疗原则3 .熟悉常用的正治法与反治法4 .了解常见的标证、本证及处理措施5 .掌握扶正与祛邪的适应证6 .了解调整阴阳、脏腑、气血的方法7 .理解三因制宜的含意扶正与祛邪的适应证调整阴阳、脏腑、气血的方法4(理论)情境十中药方剂1 .熟悉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毒性作用2 .掌握中药的搭配方法及用药禁忌3 .掌握方剂的基本知识中药的搭配方法及用药禁忌方剂的基本知识4(

10、理论)情境十常见病症1 .掌握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的辩证及治疗2 .掌握肺热炽盛、肺阴虚、痰浊壅肺、寒饮停肺、肺阴虚的辨证及治疗3 .掌握心火亢盛、寒凝心脉、心阳虚、心血虚、心气虚的辨证及治疗4 .掌握肝火炽盛、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气郁结、寒凝肝脉肝阴虚、肝血虚的辨证及治疗5 .掌握胃火炽盛、寒凝胃脱、脾胃湿热、心脾两虚、脾不统血、脾气虚的辨证及治疗6 .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的辩证及治疗1 .肺热炽盛、肺阴虚、痰浊壅肺、寒饮停肺、肺阴虚的辨证及治疗2 .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的辩证及治疗8(理论)情境十毫针刺法掌握毫针刺法L进针(指切、夹持、舒张、提捏)2.行针(提插、捻转、

11、弹柄、刮柄、震血1(实验)情境十四电针疗法1 .掌握电子针治疗仪机器的操作2 .熟悉电子针治疗仪的临床适应范围电子针治疗仪机器的操作1(实验)情境十五刮痴、拔罐1 .掌握刮痛、拔罐的基本操作2 .熟悉刮痣、拔罐的临床适应证刮痛、拔罐的基本操作2(实验)情境十六艾灸疗法L熟悉艾灸的临床适应证2 .掌握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手法3 .熟悉间接灸的操作手法4 .熟悉艾灸的注意事项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手法2(实验)情境十七推拿手法1 .掌握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手法2 .熟悉振动类、运动类手法3 .熟悉推拿的临床适应证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手法2(实验)合计2.学习情境设计表

12、2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一I中医学概述教学时间12学时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1.掌握中医学学习目的和要求2 .熟悉中医学概念、范围3 .了解中医学新进展.学会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思维方法。学习内容1.中医学学习目的及新进展.中医的诊断治疗思维方法学习性工作任务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熟悉中医学新的进展。2.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教学流程图讲授一录像演示一自学f讨论一应用教学条件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考核方式笔试、提问学习情境二阴阳学说教学时间2学

13、时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1 .简述阴阳的定义及区分2 .解释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3 .阐述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学习内容1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2 .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学习性工作任务阐述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教学流程图精讲一自学一讨论一录像相结合一操作练习教学条件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实验操作考核方式笔试、操作、提问学习情境三五行学说教学时间2学时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1 .简述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2 .详述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生克制化及乘侮等概念3 .阐述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使用学习内容1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

14、行生克制化及乘侮等概念2 .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使用学习性工作任务阐述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使用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教学流程图精讲f自学一讨论一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教学条件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教室教学、实验操作考核方式笔试、操作、提问学习情境四I藏象学说I教学时间14学时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1 .藏象的基本概念,脏的腑的区别及各自作用2 .掌握五脏与六腑的功能3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4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六腑间的关系学习内容1.藏象的基本概念,脏的腑的区别及各自作用5 .掌握五脏与六腑的功能6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7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8 .六腑间的关系学习性工作任务1 .掌握五脏与六腑的功能2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3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4 .六腑间的关系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教学流程图精讲一自学讨论一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教学条件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教室教学、实验操作考核方式笔试、操作、提问学习情境五I气、血、津液学说I教学时间12学时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