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张宗立课标要求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学习目标1 .了解古代陆路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识记对海洋探索的史实,理解全球航路建立的历史影响。2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3 .认识近代中国交通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感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对交通事业的影响。4 .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难点学
2、习点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学习难点交通与社会变迁,突出交通的改进对国家发展、城市变迁和信息传递的影响。教学流程板块一激趣导新引导学生观看交通强国视频导入。板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立现官学,拿it兆*如见,增整时变观念,墙熊分析能力)1.根据教科书P67-72梳理,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自主学习填空。5 .梳理出时空隧道。中国已 有运河“路”的形成开的 灵架开通大 运河卜车同轨1则直-统制 奥之路京杭大 运河民信同大清邮 政官局驿站郑和F轮船招西洋商同中国大陆建中国进成第条高入高铁速公路时代京张铁路竣工原始春秋秦汉断居元明1872 1897 1
3、90919882(M)H社会时期 W朝朝朝朝朝年 年 年年年17世纪107年1814年1H69 年1。世纪BO年代1903年1914年1964年*m年驿路徭国人发 明汽车法国米迪富尔顿发 运河开通明汽船苏伊士运 河开通斯蒂芬森 改进蒸汽 机车巴拿弓运 河通航U本“东 海道新干英法海底 融道开通“飞行者1 号”升空板块三互学探究培育素养r优托材料,5FMMO,墙舞文疑魔媒.用9M降岫力)-jkLj探究1古代社会交通建设和交通工具二小材料一(秦)为弛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一一汉书贾山传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4、识,分析秦朝交通呈现的特点,说明秦朝在交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分析其积极作用。(1)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分布广(全国);类型多样化;水陆并举。(2)贡献:修建驰道等,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3)作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材料二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日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入安东道;二日登州(今山东蓬莱)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日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日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入回鹘道;五日安西入西域道;六日安南(今越南北部)通天竺道;七日广州通海夷道。新唐书地理志思考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交通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
5、)表现:海陆交通畅通,开辟了通往边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道路;陆路和海路远达亚欧一些国家。(2)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交往频繁。材料三(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剑桥中国秦汉史思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朝道路系统为例分析古代道路修建的影响
6、。(1)积极: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2)消极:强迫百姓服徭役,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材料四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
7、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一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思考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不同点:(1)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扩张相联系。(2)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3)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思考5:概述古代社会交通建设和交通工具。(1)自然道路的产生是原始人群在自然界中惯性足迹的产物,原始社会时期以步行交通为主。(2)人工道路的出现是生产发展的结果,道路建设备受官方重视,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中国秦朝的驰道、直道和西方罗马
8、的道路。(3)水路交通建设的主要体现是运河的开凿,历史悠久,作用重大,如中国的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法国的米迪运河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4)交通工具分为陆路的车和水路的船,其动力来源在古代主要是人力、畜力、风力,如牛车、马车、帆船等,近代社会利用机器动力,如火车、汽船、轮船等。(5)官方色彩浓厚,古代的交通建设主要为官方服务,体现政治、军事、通信等功能,客观上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服务。探究2全球航路、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关系材料一宋代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阶段。同时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在船型结构和造船工艺上
9、,要比当时的“番舶”更先进。思考1:通过材料一,分析宋代造船技术取得了哪些进步,有何积极影响?(1)进步:船体更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船体使用水密封舱工艺;船型结构和造船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影响:中国航海能够远洋航行,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和发展。材料二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
10、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一一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思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原因:(1)战争和贸易的要求;(2)秦以后大一统局面,强盛的国力;(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材料三思考3:结合所学知识,用列表法从时间、背景、目的、性质、结果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点。视角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时间14051433年15世纪末16世纪初背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兴起目的政治目的宗教、经济性质朝贡贸易掠夺性结果伟大壮举,促亚非国家友好,经济负担重促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
11、场雏形出现,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体材料四史蒂芬森“火箭号”机车复原图思考4:史蒂芬森“火箭号”机车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其影响是什么(1)来源:蒸汽机。(2)影响:推动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思考5:概述全球航路、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关系。(1)中外海洋探索,历史非常悠久。中国汉朝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太平洋、地中海很早就出现人类航海活动。(2)远洋航海活动,意义影响深远。中国的郑和下西洋规模庞大,远达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环球交通网络的逐步建立。(3)跨洋通道出现,极大缩
12、短航程。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其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捷径。巴拿马运河的适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4)工业革命发生,革新交通工具。工业革命后,蒸汽机车、汽船、轮船和汽车先后出现,推动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发生革命性变革。板块四提纲挈领升华认识痂iXI三代海函写永南姻的爰息经济发展推动 交通改进从局部到全球一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从人力到机械力二壬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改进反作设计意图: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它用时虽短,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总结,既可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扩大视野、形成方法
13、,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构建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又能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理清了“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四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二、三子目概述了20世纪之前交通变化;第四子目讨论了交通发展的作用。通过学习人工道路的铺设、运河的开凿、海上航线的建立、铁路的发展及船舶等交通工具的改进史实,引领学生了解2
14、0世纪前交通发展的一般情况,理解交通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板块五达标检测,固本养能(同步解析与测评课时练及课后评价一一略)板块六学习评价,培育素养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为原则,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以及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分别赋分。评价目标:介于本节课是高二选择性必修之教学内容之一,应达到学业质量水平1、2、3、4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2、3、4的程度。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材料、历史地图描述史实,能够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能够从多渠道获取理解材料,提取相关信息。通过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学科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