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中学教学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行为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规定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管理规定。一、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学校要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根据实施创新课程的需要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端正办学思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全面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各项措施。2、学校将严格
2、执行省颁课程计划。根据省颁课程计划,制订合理、科学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安排及课程实施要求评价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随意增删各科教学课时数。3、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决策学校教学工作,解决教学工作实际问题,建立教学研究的落实和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开展课堂改革各项工作。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重视家校联系;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积极总结和推广教改成果。4、教务处要做好学校教学的具体管理、指导工
3、作。学期初教务处要组织制定教务处、学科组、备课组的教学活动计划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并加以落实。及时收集、分析、反馈学科教学情况,提出学科教学的改进意见。每学期要检查二次教师的教案、抽查学生的作业,对教师的优秀教案、学生的优秀作业组织展览或给予表扬,协调各级部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期中、期末考等质量检测工作,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抓好教学反馈。5、教务处指导和协调各级部做好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并做好抽查和督促工作。(1)各年级管理小组每天上课期间要课堂教学巡视,了解课堂教学进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予以解决,巡视主要内容是:检查教师有无迟到旷课情况。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师上课期间不得随意离开教
4、室(实验室、操场)或提前下课。检查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上课期间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不得出现随意聊天、睡觉、交头接耳等违纪情况。(2)教案和作业检查。各年级在期中和期末业务检查活动中要全面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从“质”和“量”两个层面进行量化。教务处实行不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以改进教学工作。(3)征求学生意见教务处每学期至少征求一次学生对各学科老师的评议意见,学生评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教务处要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年级管理小组,对确实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要限期改正。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意见,有则改之,无
5、则加勉。6、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备课组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更新、要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1)备课组要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活动有记录、学期末有总结;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每周必须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校级公开课。(2)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活动,制定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和用人机制,培养一支质量优良、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二、教师要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
6、准,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以及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高考要求和学生状况进行备课,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安排好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严格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等五个环节),规范教学每一个环节,优化教学过程,选择适应学生要求教学活动方式,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好作业、练习、测试卷等。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讲究课堂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认真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
7、教学整合、备教学过程、备练习、备板书设计、备核心素养渗透。”(1)学期初,各备课组长应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掌握课标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及纵横关系,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和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拟订出本学期教学计划,内容要包括:学期的教学目的和工作重点、教学措施与方法、以一周为时段的教学进度和集体教研安排表。认真钻研教材。每位任课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掌握全册各章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3)认真书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教案有详有略,但必须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型和教学方法、教具和教学手段;教学设
8、计和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用心研究教学方法,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准时到教室(教师必须在预备铃之前到达教室);认真组织上课(纪律、秩序、出勤等情况);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教学内容正确,符合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3)准确传授、讲解学科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法则、公式等。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遵循教学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做好演示实验。(4)为人师表,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课堂用语清晰、准确,音量适中,规范运用学科语言,讲究讲课艺术,讲话生动,善于启发学生的
9、心智,板书工整正确,图线清晰。(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敢于胆展示,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使教师的教落实到学生的“会学”之上。(6)结构紧凑,既有适当的密度、速度;又有适宜难度和强度;步骤清楚,层次分明。整个教学过程的进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7)不拖课不占课。3、重视作业布置与批改。(1)作业布置要严格规范:各学科都应分别制定统一的作业规范,并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字迹工整,作业美观,按时完成并缴交。精选作业:作业内容应精选,份量要适当,难度要有层次,题目要准确无误,可分必做与选做题,以便因材
10、施教,分层次教学。(2)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并作必要记录。重视作业的讲评,指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对典型性错误的学生作业应认真讲评,有时可进行面批面改;每位教师都应把作业作为反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指导改进教学。作业批改符号要规范,并有激励性评语。4、加强课后答疑辅导。教师利用自习课课外辅导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读书、复习、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个别学生面批作业、面改试卷,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对基础差或缺课的学生补课、弥补缺漏;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对优秀生、特长生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培
11、养竞赛型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5、严格考试。考试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考核,也是对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水平的一种反映。考试要求做到:考试命题要有依据、全面科学、份量适当、难度适中;师生要严格遵守考场规则,监考老师在监考过程中要集中精力认真负责,对违反纪律及作弊行为的学生应及时严肃批评教育和处理;考前要对考试内容有计划地认真系统复习和辅导;考后应认真进行评卷,质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讲评,补缺补漏和总结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方法。6、做好听课、评课工作。(1)各备课组应组织教师听课,可同年级、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并写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12、2)听完课后,应参与评课,根据课堂评价标准,认真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要求教师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对待听课,认真评课,评议尽量评到点子上,不讲不着边际的客套话。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又要弘扬“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教学心得或论文,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三、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1、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前做好准备,上课铃响前进教室,安静入座,思想集中。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严格按照作业规范要求,自主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或讲评后要及时订正错误。考试前应认真进行复习,答卷时应做到字迹清楚,遵守考场规则,严禁作弊。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2、形成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和能力。能按教师要求,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上课积极思考,主动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手脑并用,踊跃发言。参加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能与他人配合,完成好班级、小组所分配的任务,能灵活运用、交流、沟通,与同伴合作,尊重并理解他人,共同努力,实现一起确定的目标。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高,知识面不断拓宽。3、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4、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