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5340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7)46号)、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印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教(2015)17号)及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川教改办(2018)2号)等文件精神,特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扎根地方、追求卓越”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学生中心,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深入开展“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推进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强化质量意识,建设质量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引导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努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二、改革目标根据学校“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综合改革,社会合作,错位发展”

3、的办学思路,探索“分类别指导、分阶段培养、分模块推进”的“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模式与路径,保证各类人才皆发展、皆有成功机会。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努力解决人才培养改革中的障碍及深层次矛盾,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及理论依据。三、基本原则(一)育人为本,有效发展原则。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诉求,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始终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三心、三能、三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改革的着力点,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将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引向深入并落到实处。(二)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从学校和教师面临的热点和难点

4、问题入手,找准“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有的放矢、重点突破,着力破除现行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隐藏的深层次矛盾,确保改革工作全面、有力、有序推进,并力求实效。(三)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原则。“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为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着力于机构设置优化、部门协调推进、教师管理改革、绩效分配方式优化等方面的改革,鼓励试点二级学院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试验,总结提高,为全校改革形成成功的示范效应。四、主要任务(一)明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质学校人才

5、培养总目标是培养“具有真诚的爱心、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进取心,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简称“三心、三能、三精神”)。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条件建设,适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指导性意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形成满足创造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二)挖掘“三分式”人才培养的内涵“三分式”人才培养是指:“分类别指导、分阶段培养、分模块推进”的人才培养方式。分类别指导,服务个性成长。依据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构建相应人才培养类别(深造类、就业类和创业

6、类)各自顺畅的通道,并确立相应的人才核心素养指标,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发展定位,在学校指导下并自主选择人才培养类别通道学习,并且可在不同培养类别通道之间自由流动。分阶段培养,实施“121”模式(三段式)。依据专业核心素养指标,确立课程核心素养指标,并选择和设计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解决什么时段教(学)的问题。第一个阶段(第1学年即第一个“1”)为通识教育阶段,第二阶段(第23学年即“2”)为专业教育阶段,第三阶段(第4学年即第二个“1”)为能力提升阶段。分模块推进,提高教学效率。依据人才核心素养指标,确立专业核心素养指标,并由此构建相应的专业课程模块体系,解决教什么(学

7、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与如何评价(评什么,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根据深造类、就业类、创业类这三种不同培养通道确立不同的人才核心素养指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B(Basic基本模块)+A(Ability能力提升模块)+0(OverseasStudy出国留学模块)”(简称“BA0”结构,下同)三种课程模块构成的培养体系,学生在相应的模块中选择课程,培养相应能力。(三)构建“三分式”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深造类、就业类、创业类人才的应具有的核心素养指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实践等各环节内容,建立三类人才培养通道的分流引导和互动机制,形成模块化

8、的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四)推进学校教师分类评价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促使更多教师成为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并在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干部选用与聘用等方面向其倾斜。聘用政府、行业、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入兼职教师队伍,重点打造三支教师队伍:一是以理论为主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二是以实践为主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三是以立德为主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开展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尊重学科差异

9、,推进分类管理,坚持质量导向,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五)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L营造创新为主线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围绕专业开展专业技能创新竞赛活动;二是积极邀请科技专家、知名学者、企业精英、创业先锋等,举办创新创业讲堂,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三是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形式做好创新创业宣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创业观、成才观。四是建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大力支持围绕学科专业开展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建设。2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课堂教学、俱乐部、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

10、合,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3 .塑造创新创业榜样文化。一是选树创新创业典型,营造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先进事迹,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的引领作用。二是建立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巡回报告制度。让学校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者、创业项目成功孵化者到各学院开展巡回报告。三是在创新创业文化中心建立创新创业优秀人才档案和展示专栏,累积增加,长期留存。(六)推动协同育人1 .基于校地双发展的协同育人。坚持依托地方产业建专业、依托产业链建专业群,整合学校科研力量和资源,围绕地方产业优化转型升级

11、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探索校地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新方法。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地方深度合作,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等,强化技术集成与创新,主动承担地方重大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转化项目,大力发展校办科技产业,积极促进学校科研成果、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提升学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校地合作中成长。2 .基于第一、二课堂的协同育人D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构建与第一课堂相配套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促进课内向课外延仰、校内向校外延伸,形成第一

12、课堂教学育人、第二课堂活动育人和校外实践育人三大平台有效联动,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真正达到育人效果。2)统筹规划德育实践教育。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引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推进德育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德育实践教学标准,全方位打造以听、说、读、写、画、拍、看、问、演、游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模式;全空间、分阶段系统规划囊括思想政治及道德素养、道德品质素养、科学人文素养、法纪素养、心理素养五大模块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实践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纵向课堂与横向活

13、动相融合”的德育实践育人体系。3)实施学生发展协同计划。完善资助工作体系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强化“学校一家庭一医院”“三位一体”的心理转介模式,完善基于校园一卡通数据分析、家访和谈心谈话的家庭贫困精准认定办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量身定制能力资助计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整体联动。五、保障措施(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筑牢人才培养第一要务。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强化“学生中心、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推进“本科教育”回归本分、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健全综合育人体系,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调动全校资源服从于人才培

14、养的需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增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研讨涉及高等学校教育综合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及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级各类文件,提高认识;聘请国内外专家到校,围绕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专题培训,形成共识;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和解读“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目的、内涵和实施路径,使“学生中心、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贯穿于学校工作各个环节并形成习惯。(二)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机构设置。调整学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其余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扩充至二级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教育

15、教学改革、岗位绩效与目标考核改革、干部人事改革三个专项工作组和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发展规划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设计、政策制定等工作,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组负责推进并实施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岗位绩效与目标考核改革工作组负责推进并组织实施分类评价、岗位绩效及目标考核方面的改革,干部人事改革工作组负责推进并组织实施干部人事方面的改革,日常工作由学校综合改革办公室负责。适时进行专业整合和机构调整,适应新时代学校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适时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加强基础教育研究、引领基础教育发展;适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竞赛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

16、修订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和德育实践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应用型高水平师资纳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以特殊政策吸引企业技能型人才来校任教,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工程,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力度。鼓励校内各单位、教职员工围绕“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开展实践探索,建好“师资团队、管理团队和服务团队”三个团队。改革教师聘任、职称晋升政策,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激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创新研究及成果转化。(四)设立专项经费,加大改革工作的推进力度。学校设立人才培养改革专项经费,每年投入不低于500万元,加大对“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推进,重点用于试点学院因改革试点而增加的绩效支出、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建设、当地产业升级重点专业(集群)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共建技术转移和创新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先进技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绩效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