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守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工艺守则.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热处理工艺守则1总则本守则使用于碳钢、低合金钢以及铝铝耐热钢制压力容器或部件的焊后热处理。2热处理要求2.1 常用钢号推荐的焊后热处理规范见表7-1钢号焊后热处理温度(C)最短保温时间(h)电焊弧电渣焊Q235-A、B、C,10,20,20R,25,20G,20g600-640/1 .当焊后热处理厚度6pwht50Omm时,为6PWHT/25h,但最短时间不低于l/4h;2 .当焊后热处理厚度PWHT50mm时,为2+1/4*(pvH-50)25h09MnD580-620/Q345R600-64099-930正火后600-640回火16Mn,16MnD,16MnDR!5MnNbR540-580
2、/20MnMo,20MnMoD580-620/ISMnMoNbRHMnNiMoNbR600-640950-980正火后600-640回火20MnMoNb/07MnCrMoVROVMnNiCrMoVDROSMnNiCrMoVD550-590/09MnNiD,09MnNiDR15MnNiDR540-580/12CrMo,12CrMoG2600/1 .当焊后热处理厚度SpwhtW125mm时,为6pw25h,但最短时间不低于l/4h;2 .当焊后热处理厚度pwht125mm时,为5+l4*(Pwht-I25)/25hO15CrMo,15CrMoG2600/15CrMoR890-950正火后Z600回
3、火12CrlMoV12CrIMoVG2640/14CrlMoRMCrlMo12Cr2Mo12Cr2Mol12Cr2MolR660/lCr5Mo2660/表7-1注:表中6PWHT系受压焊缝或指较薄连接截面厚度。2.2 不同钢号相焊时,焊后热处理规范应按焊后热处理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执行,单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中任一钢号的下临界点Ach2.3 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相焊时,应按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规范;2.4 焊后热处理应在压力试验前进行;2.5 应尽可能采取整体热处理,当分段热处理时,加热重叠部分长度至少为1500mm,加热区以外部分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炉外部分应采取保温措施;2.6
4、入炉温度不得超过400,焊件升温至400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Pwht)Ch,且不得超过200Ch,最小可为50/h;2.7 升温时,加热区任意长度为50mm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C;2.8 保温时,加热区最高与最低温差不大于65;2.9 升温和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2.10 温度高于400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Pwht)/h,且不得超过260Ch,最小可为50Ch;2.11 出炉温度不得高于400C,出炉后应在静止的空气中继续冷却。3热处理方法3.1 热处理方法a.炉内热处理;b.内部电加热法整体热处理;c.内部燃烧法整体热处理;d.
5、电加热法局部热处理。3.2 炉内热处理加热炉应满足以下要求:a.对所要求的炉温能够控制;b.电加热时被加热件不产生有害影响,不产生过度氧化,火焰不能接触加热区。3.3 内部电加热法炉外整体热处理a.用内部电加热法实施焊后热处理时,必须配置足够的加热器和控制柜使被热处理部分的温度达到并保持在规定的保温温度范围内,且尽可能均匀,被加热见、支撑结构和底座等应避免因热胀冷缩作用收到影响。b.热源功率的计算按焊件重量来估算:N=W总X(10-16)Kw式中W总=Wl+W2W1:设备重量(单位:吨)W2:被加热工装重量(单位:吨)c.根据热源功率值配置合适的加热器规格及数量。加热器的布置应尽可能使设备各部
6、位温度均匀,应根据设备的直径大小、长度等采取单层布置或双层布置或三角形布置。一般加热器的布置应使热源中心位于设备直径高度的1/3以内。d.测温系统测温点一般布置在筒体外表面的顶部、底部、中部和两侧封头的外表面,测电间距不超过4.5mm,已达到对全设备监测的目的。热点偶前段焊渣壳体外壁,位置避开焊缝边缘50mm,冷端由铜-康铜补偿导线接至控制柜、温度指示调节仪和长图式温度自动记录仪,根据相应热电偶指示值自动或手动控制各加热器的送点和断电,以调节筒节各部位温度。已用保温棉对设备进行保温,保温厚度一般不少于80mm,保温棉接缝要靠紧,包裹紧实,防止漏风,人孔裙座部位用保温棉堵死,加热区以外部分1.5
7、m范围内应进行保温。f.设备支撑方式卧式设备进行焊后热处理,由设备本身的支座支撑。塔器卧置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合理布置支座,设置滑动支撑。一般采用鞍式支座,支座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超过6000mm,悬臂部分一般不超过3500mm,裙座部位用道木墩或型钢垫实,并进行强度校核,支座上应铺设保温棉,支座应垫稳,平齐,以免热处理过程中设备产生变形。g.热处理现场应有防风防雨措施、灭火措施,施工现场应作明显警戒标志,设置围栏,保证安全作业。3.4 内部燃烧法整体热处理a.内部燃烧法整体热处理的燃料可采用轻柴油;b.燃油法整体热处理装置的雾化器的能力以及调节性能应满足要求。空气压缩机(鼓风机)、油泵的规
8、格应与雾化器相配套。供油系统应有流量调节和监测设备;c.液化石油气混合气点燃器应安全可靠,便于操作;d.加热装置应在试压合格并经吹扫和试燃IOmin,达到要求后方可投入热处理操作;已操作中应注意调节火焰,控制好温差,防止正压反喷。点火时,先给风后给油;升温时先给风后给油;调小火焰时先减油后减风;风、油增减应按施工方案、按比例逐步调节。3.5 局部热处理a.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相连接的A类焊接接头以及缺陷修补焊缝允许局部焊后热处理;b.按加热部位的不同可选用带式、绳状、指状加热器,加热器的配置必须能完成规定热处理;c.补焊或筒体环焊缝采用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次加热带宽度不得小于容器厚度的2倍,接管与容器相焊的整圈角焊缝热处理时,加热带宽度不得小于壳体厚度的6倍。加热区以外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保证两者之间的温度梯度小,且对材质不产生有害影响。4热处理后,必须做好以下记录a.加热装置的形式和种类;b.热处理检验报告;c.热处理温度-时间记录曲线图。5热处理后的检查、检测a.检查热处理后设备的椭圆度、不直度;b.检查设备表面油污异常的鼓包变形,表面氧化程度;c.产品试板的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d.必要时进行硬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