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建幸福美丽新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建幸福美丽新村.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新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建幸福美丽新村近年来,我们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不同区域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为牵引,以新村带产业、以产业促新村的路子。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坚持统筹城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思路,实行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的要求,我们认真回顾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过程,系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新形势适应新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厘清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弟导新农村建设更加切合实际、更加体现民愿、更加维护民利。坚持用统筹城乡的理念规划新村建设。按
2、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组成部分,指导各地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力争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就地就近城镇化。坚持用产村相融的思路指导新村建设。把新村建设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以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着力发展有特色、成规模、市场好的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纠正一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大拆
3、大建,集中建房赶农民上楼的做法,倡导政府弓I导,统规联建,统规自建,让农民参与规划选址和建设管理全过程,保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要求土地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要优先用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地增减挂钩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建设,农户拆旧建新节余的宅基地面积要给予补偿。突出强调扶贫解困的目标任务。基于扶贫开发的历史任务和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提出把扶贫解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农村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对象。制定支持农村廉租房建设的指导意见,创新机制措施加快解决农村住房困难群体建房问题,确保人人住有所居、户户住得安全,确保新村建设不落下一户一人。因地制宜创新建设
4、的方法途径。把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修复作为新村建设的基本形式。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因地制宜建设“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型村庄。把旧村落改造提升作为新村建设的成败之举,推进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改圈三建四改。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配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环境优化整治,使新村既承载现代生活,又保留传统风貌。准确把握新村建设的本质内涵。着眼于把新村建设成为传统农村的升级版、而不是现代城市的浓缩版,指导新村规划建设打破钢筋混凝土崇拜和城市园林花草崇拜,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保留田园风光;房前
5、屋后要种瓜种菜,建好微田园”;保护好村庄的历史记忆.民间传说和古老院落、林盘、老宅、古树、珍稀树木,传承农耕文化,让新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下一步,我们将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为牵引,以行政村为单位扎实搞好村庄新建、改造、保护,创新推进产业发展,完善新村治理体系,确保2020年完成两全面一基本目标。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产业先行和产村相融。在新村建设中注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基地。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用好资产资源,发展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
6、旅游。二是突出旧村落改造提升。同步推进旧村落风貌改造与旧民居功能提升,通过三建四改,改善居住环境。根据村庄规模和产业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开展传统村落民居普查,对于具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实施挂牌保护,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加快农村廉租房建设。开展调杳摸底,制定廉租房建设规划,落实年度安排,实施督促检查,确保每年都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一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启动廉租房建设试点,加强政策弓I导,总结推广建设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建设。四是尽量避免农村住房闲置。改进新村规划和建设组织方式,合理确定新村建设规模、聚居数量、建筑面积,在规划中为暂无建房需要的农户预留宅基地,按需而建,不
7、急于求成。贴近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盘活农村现有闲置房屋资源,通过集体承租、转租经营等方式增加资产收益。五是解决好新村管理服务问题。抓好法制进村,完善乡规民约,在新村形成遵法守法、依法用法,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托新型集体经济构建专业协会、物业管理服务等组织,管护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项。支持发展集体经济,为村级治理提供支撑。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建幸福美丽新村县地处中南部,分浅丘和深丘两种地貌,地形起伏不平,农房、林地、田土零落交错,乡村团状、带状聚落特点明显,农民有依山建房、顺路建房、合院建房的习惯,新建聚居点挖填方大.成本较高,群众缺乏积极性。同时,县域内有多处保存较完好的古
8、村落,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新建大型村庄会破坏建筑特色,农民群众不愿意。因此,在新村建设中,我县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把新建农房并入院落、改造提升旧村庄、保护传统村落民居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把新建农房并入现有院落近年来,我县由于高速公路、产业园区、城镇建设拆迁,加之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步伐加快,一些边远村落只剩下单户独院,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较高、受益面小。在推进新村建设中,我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布局新村聚居点。一是新建不大建。对现有院落进行统一规划,按照统规自建、农民联建等方式,采取散户并院落、多户并大院等措施,把新建农房
9、布局到相对集中的现有院落。近年来,全县2200余户新建农房并入院落。二是保持乡村聚落形态。在浅丘区,新建农房不破坏团状聚落形态,不破坏水系、坡系,不毁林木、不填水体;在深丘区,围绕带状聚落形态,将新建农房向村落两头延伸,呈点状布局,避让地质灾害易发段。三是优化建房设计。鉴于夏季高温潮湿,农民群众风湿病多发。对新建农房,我们采取屋基加垫预制板、门窗加强空气对流等方式,优化房屋的防潮设计。二,对旧村庄实施改造提升我们对有一定聚居规模、人口相对集中的旧院落,弓I导群众自行改造房屋,并根据地形地貌,配套小型绿色休闲广场、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已升级改造新村聚居点36个。一是保持农房地域风貌。为
10、避免“千村一面”,我们依据地域传统,对旧村庄进行差异化改造。在浅丘区按照“婆城民居”风格,在深丘区按照“古寨民居”风格,对农房进行改造,并同步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二二是改善村落环境。在农房前庭后院,种植无花果、枇杷、樱桃等经济林木,实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达到树形高低错落的园艺效果,提升了庭院的休闲和经济价值。以解决垃圾乱扔、污水乱排为重点,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分户建沼气池、干粪池,统一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自然降解生活垃圾。三是配套公共服务。我们把新建的村办公室,布局在农民群众相对集中的院落,并设置流动便民服务站25个,每月定期上门开展医疗卫生、法律咨询、创业指导,代办手续等工
11、作,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免费的公共服务。三、将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建设目前,我县境内还保存有向家寨、高顶寨等古山寨,以及静宁寺、花朝门等古村落数十处。我们按照古树挂牌保护、古井清淤修复.古屋“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建设,结合原有的水系、道路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不搞大规模的整体性改造,并完善村规民约,提高群众保护古建筑的自觉性。去年以来,我们已对静宁寺、花朝门等6个古村落的房屋、院坝、道路,按照原有风格,采用相近材质进行修复,有效保护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同时,把越溪牛灯舞农耕文化、八姑寨盐商文化、静宁寺抗战文化.石坪村客家文化等一批传统、乡土文化,融入到古村落保护中,有效传承了历史文
12、化。我们采取“新建、改造、保护”的方式,走出了一条资金投入少、群众积极性高的新村建设路子,但农民聚居度还不高、耕地仍然比较分散,现代农业难以集中成片发展。为有效推进“产村相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一是创新“农业Bor模式。探索建立了“业主流转土地、政府部分补助、有限年份经营、无偿移交专合组织并签订收购订单”的“农业Bor模式,以政府的小投入、业主的小风险,带动产值达数亿元的大产业,既促进了农民群众就近就业,降低了业主流转土地的投资风险,又解决了土地分散难以集中成片发展产业的问题。目前,我县采取“农业BOT-模式,集中成片发展无花果产业1.5万亩,被评为“中国无花果之乡二二是培育职业农民。我们整合全县涉农部门培训资金,举办为期3个月的现代职业农民培训班,授课教师以种养专业大户为主、农业科技人才为辅,采取半工半读、现场教学等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种养技术培训。目前,已首期培训农户200余户,建成20-100亩的家庭农场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