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s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sd.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版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1 .某单位组织员工进行拓展训练,沿公路从甲地步行至乙地,再由乙地立即原路返回甲地。如员工每天行进的路程比前一天增加1千米,则去时用4天时间走完的路程,返回时用3天就能走完。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A.42B.52C.63D.8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数列问题。设员工第一天走了a千米,根据往返路程相等:a+(a+1)+(a+2)+(a+3)=(a+4)+(a+5)+(a+6),解得a=9,则由此可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a4)+(a+5)+(a+6)=42o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知识点】数列问题2 .某商场柜台销售一款时装,若将进价的20%
2、作为利润,则销售价为240元。若该款时装销售价为300元时,此时利润率是:A.40%B.45%C.50%D.3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经济利润。设该款时装成本为X元,由题意可得:(1+20%)x=240,解得x=200,则该款时装销售价为300元时,禾IJ润率为300-200)200=100200=50%o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知识点】基本经济利润3 .以正方形的4个顶点和中心点中的任意三点为顶点可以构成几种面积不等的三角形?B.2C.3D.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几何计数类。假定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由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中心点中任取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可能为1/2和1/4两种可
3、能。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知识点】几何计数类4 .某仓库存放三个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牌洗衣液,其中甲厂生产的占20%,乙厂生产的占30%,剩余为丙厂生产的,且三个厂家的次品率分别为1%、2%、1%,则从仓库中随机取出一件是次品的概率为:A.1.6%B.1.3%C.l%D.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概率问题。赋值该仓库存放的洗衣液数量为IOO,则甲厂为20,乙厂为30,丙长为50,次品率分别为1%、2%、1%,则从仓库中随机取出T牛是次品的概率为(20l%+302%+50l%)100=1.3%o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知识点】概率问题5.某单位从下属的5个科室各抽调了一名工作人员,交流到其他科室,
4、如每个科室只能接收一个人的话,有多少种不同的人员安排方式?A.120B.78C.44D.2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错位重排问题(n个人对应n件物品,要求每个人不能选择自己原来的物品),公式为,Dl=O,D2=l,D3=2,D4=9,D5=44o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知识点】排列组合问题L某国出现经济衰退,该国可以采取的调控措施是()。A.提高再贴现率B.提高银行基准利率C.增加税收D.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答案】D【解析】这个题目考查的是经济常识。国家出现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法,刺激经济复苏。财政政策上,政府可以减少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货币
5、政策上,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购进有价证券和降低基准利率。所以选D项。其他三项都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故本题选Do2.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的作者是()。A.宋慈B.朱熹C.狄仁杰D.李时珍【答案】A【解析】这个题目考查的是人文常识。宋慈,字惠父,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建阳(今属福建)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Q186年),卒于南宋理宗淳六年(1246年),享年六十四岁。早岁习儒,入仕后经历十余任地方官,多负刑狱之责,终于广东经略安抚使。一生经办案件数不胜数。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
6、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故本题选A。3.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三人中的T立做的。乙说:我没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丁说:乙说的是事实。经调查,证实这4人中只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由此推出()。A.是甲做的好事B.是乙做的好事C.是丙做的好事D.是丁做的好事【答案】B【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第二步,分析题干,进行推理。题干中没有矛盾或反对关系,可以使用假设法。根
7、据题干,丁说乙说的是事实,如果丁说的是真的,那么乙说的事实,则乙说的是真的,所以乙与丁同真同假,以其为突破口解题。假设丁和乙为真,即乙的话是丙做的为真,则甲的话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也为真,则有三个真,与题干不符,可以推出丁和乙为假,进一步推出甲和丙为真。根据乙的话不是我做的”为假,可得:是乙做了好事。因此,选择B选项。反面论证L标志:否则、不然、一旦、如果不(没有)那么2 .作用:从反面证明观点;以反面表达的方式阐明观点。3 .理论要点:正面观点+反面论证重点为正面观点,此时反面论证本身不重要,可略读,之前是重点。无正仅反通过反推得正面观点注意:围绕反面论证所产生的负面结果设置的选项不
8、选。L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不形成文章,根本就没有完成研究工作,学问也没有成熟。常有人说某人学问极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某人可能学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文,他的学问就只停留在简单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与整理,就不可能真正是系统的。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A论文写作的重要性B.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C.研究工作的评价标准D,知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写作是研究工作最重要的阶段,然后从反面强调形成文章的重要性,最后援引观点说明某人学问好,但是不写作
9、也只能停留在看法层面,再次强调写作的重要性。文段为总一分结构,核心话题是写作,重点强调写作的重要性。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故本题选A。2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这段文字主要说
10、的是:A.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B.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C.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D.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以读者常把史传文学三国演义当作信史为例,引出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强调文史不能混淆,不能以文代史,最后一句进行反面论证。文段是分一总一分结构,主旨句是文与史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B项:根据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可知,B项表述与原文不符。C项:史传文学的生命力为无中生有。D项:文段强调的是以文代史,
11、并未说明对立统一。故本题选Ao3 .内容产业包括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智慧。报业更多是生产信息,出版业主要集中生产知识和智慧,生产信息的必然先于生产知识和智慧的受到互联网冲击。其实原先不少报纸有在知识层面生产的传统,但近年来,报纸的这一特色日益褪色。如果报纸不能从知识层面生产信息,只是在海量信息层面做文章,竞争不过新媒体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段文字重在说明:A.报业竞争不过新媒体是毋庸置疑的事情B.报业相比出版业更早受到互联网的冲击C,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是其取胜的关键武器D.今天报业欲生存应多在知识层面生产信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内容产业的三个层次,之后
12、介绍了报业和出版业生产内容的不同,使得报业先于出版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然后通过其实和但指出近年来报业的现状,即报纸知识层面生产的传统日益褪色,最后通过反面论证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文段结构为分一总,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强调报纸想要和新媒体竞争就要能从知识层面产生信息。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A项:反面论证部分的内容,非重点。B项:非文段重点部分。C项:互联网取胜关键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故本题选Do4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网络语言低俗化都对网络文明建设造成了危害,甚至会从网上转到网下,降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路径已经很清晰:从虚拟空间进入口语表
13、达,再进入书面语,最终有可能沉淀到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如果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惯用语,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网络语言低俗化的负面效应已开始凸显B.网络语言低俗化将会影响社会文明程度C.应该警惕网络语言向习惯语转化的可能D,急需采取措施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意图判断。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通过甚至介绍了网络语言低俗化会造成很多危害,影响面很广,然后通过网络语言具有沉淀到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这一特点进行解释。最后用反面论证如果任由它们就会引导出观点,强调不能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文段结构为分一总,总句为尾句,强调不能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急需采取措施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趋势是网络低俗语言的合理对策。故本题选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