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一部分新课程改革1 .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2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如下:(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时代背毋):(2)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背景);(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4)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3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法制化。5 .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6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D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
3、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7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FI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8 .新的教学观表现如下:(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一一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一一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4、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9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将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10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11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2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研窕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
5、重要内容。13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表现为:(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15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16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
6、要内容。第二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学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3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
7、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八点,分别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5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6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根据不同的依据,可将教育功能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8、(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7 .关于教育的起源,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其中,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劳动起源说被认为是科学的起源说。8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H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占代东西方的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9 .我国夏代的学校设置主要有两类:“序”和“校”: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
9、基本学科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封建时期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10 .占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其教育的一大特征。11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12 .中世纪的西欧,有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教育。13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现代教育则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主要有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14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
10、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15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16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17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成萌芽、独立形态、
11、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18 .孔子是我国占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庶富教”以及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等教育观点。19 .孟子持“性善论”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荷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20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21 .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2 .苏格拉底问答法又叫“产婆术”,分为三个步骤: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
12、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占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23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4 .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5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13、。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还提出了“绅士教育论”的观点。26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被看作此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形成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的传统教育理论。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27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教育的本质-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的无目的论:“从做中学”;五步探究学习法:“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
14、心”的“新三中心论二28 .20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29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30 .20世纪中叶以后,教育学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美国教育家布瞥纳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倒方式教学理论;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
15、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和谐教育思想。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者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
16、作用。3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具体地说,表现为:(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6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主要表现在:(D教育能完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