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案例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意识到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促进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充分探索劳动教育课,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经济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父母对孩子的优质教育更为关注,
2、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但由于家长对孩子良好培养意识陷入误区,盲目跟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重智育而轻劳动教育,只关注孩子读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或艺术特长的培养,不注重孩子的劳动教育,孩子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难以养成勤劳的美德。更有甚者,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本应有的劳动也由家长一手包办,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好穿好,享受好就是爱,导致很多学生在家里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其结果就是孩子的身体不仅得不到锻炼,智力也发展的不够好,良好品德难以形成。【案例过程】一、构建课程体系,促进全面成长我校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制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
3、心理、年龄特点在我校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中设置“家教指南”,每月设立家庭劳动目标。劳动教育目标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实践体验,设立评价激励体系,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引导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劳动意识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我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每周开设一节劳动实践课,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拌凉菜、包粽子等,并在综合实践课程、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地理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并渗透到相关教育教学中,保证课堂教学的常态化
4、、规范化,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三、开发特色课程,提高劳动技能(一)开设家务劳动课程根据XX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要求,我校小学低年级起,就引导孩子们在家庭中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学洗袜子、进行拖地扫地、学习叠衣服、裤子、袜子、会整理书包和学习桌,分类整理玩具等;中、高年级分类整理衣物、自己洗澡、梳头、学习制作凉拌菜、收拾餐桌、洗碗等;初中学生学会做饭技能、学会定时养护植物、喂养小动物、学会简单防疫、能够主动帮父母、亲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帮助社区、村庄的老弱病残等。学生填写劳动记录表,由家校结合评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二)开设陶艺课程、布艺手工制作课程学
5、校自建校初就建设了陶艺室、布艺室等劳动实践教室。陶艺室拥有一整套先进的陶艺设备,其安全性强、质量好,有手转盘、泥条机、泥板机、拉坯机,陶艺工具、雕塑工具,陶泥,釉料等用品供学生使用。陶艺是心灵的艺术,学生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从选土、揉泥、成型,然后经过火的烧制,直到最后出窑,伴随着欢乐、痛苦、烦恼、懊悔和喜悦。陶艺的灵感来自生活,让学生在失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烧制的各类陶艺作品定期在学校教学楼大厅、走廊上进行展示,收获了大量好评。布艺手工制作是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按布料的不同类别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建立起对各种碎布料的感性认识。从布料
6、的色调来区分冷色调、暖色调、色调、暗色调、灰色调等布料。学生在反复学习实践中制作出了精美的人物与环境相结合的布艺画作品。四、依托劳动实践,培养劳动习惯(一)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劳动主题班会,每个级部每月定期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每天参与校内外卫生清洁,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在家进行家务劳动或者社区服务,并撰写劳动心得,选树劳动小能手,培养学生爱劳动习惯。(-)结合主题节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如端午节开展插艾、包粽子活动;劳动节开展社区服务、家务劳动等活动,并利用周一升国旗时间进行了劳动主题国旗下讲话;中秋节开展赏月、做月饼、话团圆等系列活动。(三)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活动我校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活动,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案例成效与启示】“以劳增知、以劳强体、以劳辅德、以劳育美”,我们的劳动教育课程,让教育回归本源,以文化为向导、以课程为载体、以基地为保障,架构起知识学习与劳动教育的桥梁。我们相信,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前行,学校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更富有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