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说课比赛 腿关节的实物观察及曲伸肘模型制作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说课比赛 腿关节的实物观察及曲伸肘模型制作 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实验说课比赛腿关节的实物观察及曲伸肘模型制作凤阳县实验中学刘欢欢二。二二年五月十八日腿关节的实物观察及曲伸肘模型制作凤阳县实验中学刘欢欢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凤阳县实验中学的生物教师刘欢欢,今天我的实验说课题目是:腿关节的实物观察及屈伸肘模型制作。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实验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是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的主要内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对这部分内容建议是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和推
2、断系统相应结构及功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教材中提供了“猪骨骼示意图”、“关节示意图”和“人的屈肘和伸肘运动示意图”供学生进行观察。关节的结构这部分知识仅仅通过观察示意图,学生很难直观的理解关节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也很难感受骨骼肌牵拉骨运动的过程,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实物观察、解剖和模型设计、制作为手段进行教学。综合考虑实验材料的成本因素、获取的难易程度及操作方便程度三个因素,本节课选取鸡的腿关节实物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多问题组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解剖和观察,直观的了解肌肉和关节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并大胆推断各结构的功能。再通过多问题组合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屈伸肘模型的设计
3、、制作、演示以及生生评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骨骼肌牵拉骨骼运动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比较强,能够对实验材料进行基本的观察和描述,这是本节课教学中“鸡的腿关节实物观察和描述”这一环节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常识,对于脊椎动物如鸡的骨骼有一定的认识,也使用或见到过橡皮筋、弹簧、注射针管等物品,这是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屈伸肘运动模型的基础。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初步接触了肌肉组织的概念。七年级下册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这一节内容在介绍人体的呼吸运动过程中,提到了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学生具备一定的概念基础,但
4、是对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反应状态的变化过程并没有很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易解决的小问题,以多问题组合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三、【教学目标】1.理性思维:(1)说出关节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功能(2)制作屈伸肘模型,描述骨骼肌牵拉骨运动的过程2 .科学探究:(1)主动参与观察、解剖鸡的腿关节,学习关节的结构(2)通过屈伸肘模型的设计、制作、演示和解说,培养模型设计和制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 .生命观念:(1)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解剖关节实物、设计和制作模型,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勇于创新
5、的精神(2)通过关节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推断和屈伸肘模型的演示和解说,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理解其中说出关节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功能,以及设计和制作屈伸肘模型是教学重点,培养模型设计、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难点。四、【实验内容和方法】本节实验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鸡的腿关节实物观察、解剖以及对各结构功能的推断;第二部分是屈伸肘模型的设计、制作、演示和解说。采用的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法、解剖法、模型设计和制作法。五、【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从这六个方面重点阐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考虑到学生在上一节内容中学习了动物的各种运动结构,观察了蚂蚁的运动器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
6、对脊椎动物的运动较为熟悉,这节课以旧知导入和生活导入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抛出问题:“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许多动物的运动器官,鸟类可以扇动翅膀自由飞翔,运动员在赛场上可以迅速奔跑,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些脊椎动物的运动器官能如此灵活的运动,到底是如何构成的呢?”“不愤不启,不怫不发”,让学生对脊椎动物的运动器官构造产生疑问,再引导他们先观察教材“猪骨骼示意图”和“关节示意图”,初步认识关节的几个结构名称,为鸡的腿关节解剖和观察做准备。其次,自主合作、解剖观察。从大的问题出发,思考问题的逻辑,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构成多问题组合。先观察关节的内侧还是外侧?关节最外侧的结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具
7、有什么功能?如何观察关节内侧的结构?关节内侧骨端的米白色结构是什么?如何感受它的软硬程度?推测它的功能是什么?关节头和关节窝的形态结构特点?如果关节头和关节窝是平面结构,会有什么缺陷?组合中的每一个小的问题都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多问题组合中的各个问题,开始观察和解剖操作,在解剖和观察的同时,辨别关节各个结构的名称,并根据结构的特点推断该结构的功能,最后作出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给予帮助。第三,再次设问、深入探索。学生探求到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后,再次抛出问题:只有骨和关节,是否能完成运动呢?骨运动的动力是由什么结构提
8、供的呢?在疑问的驱动下,教师组织学生用一只手臂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另一只手感受大臂内外两侧骨骼肌形态和软硬程度的变化,结合教材配图“人的屈肘和伸肘运动示意图”,初步认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在位置。接着抛出问题:屈肘和伸肘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如何牵拉骨运动的呢?激发学生对骨骼肌牵拉骨运动原理的思考。第四,创新设计、制作模型。再次通过多问题组合形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模拟骨?用什么材料固定两根骨形成可转动的关节模型?骨骼肌有收缩和舒张两种反应状态,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具有伸缩功能的材料可以用来模拟肌肉的运动?如何将模拟肌肉的材料固定在关节模型上?学生思考和解决这些小问题,铺
9、设思路,自主设计模型并绘制草图,评估模型制作可行性,再制作模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提前做了一些课堂生成性预备。考虑到利用注射器制作液压伸缩模型来模拟肌肉的运动,学生在课堂中有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想到,这时就可以提供准备的其他液压模型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第五,演示模型、解说评价。模型制作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演示和讲解,并鼓励生生之间对彼此的模型作出中肯的评价,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整理汇总能力。第六,归纳总结、拓展延申。学生完成了关节实物的观察、解剖、推断以及屈伸肘模型的设计、制作、演示、解说和相互评价后,再引导他们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
10、成知识架构。最后再通过问题:“蝗虫没有像人一样的关节,但具有肌肉和外骨骼。蝗虫的肌肉和外骨骼在运动过程是如何作用的呢?”拓展延申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并于下一节课上和同学们分享资料。六、【教学反思】1、实验及教具的创新以“屈肘和伸肘模型”制作为载体,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设计,自制模型,巧妙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创新使用注射器液压模型,模拟肌肉牵拉骨运动的过程,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2、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师制作好模型展示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而是以多问题组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自主设计、制作、演示并解说,在主动参与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深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感受思考和创新的乐趣。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J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J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和总结。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学生思考、动手和创新!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