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肌筋膜痛综合征康复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肌筋膜痛综合征康复诊疗常规.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医院肌筋膜痛综合征康复诊疗常规【概述】肌筋膜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清楚。是由一个或多个活动性肌筋膜扳机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MTrP)所致的疼痛综合征,常与其他肌肉骨骼功能障碍(如脊椎小关节损伤、椎间盘突出等)有关,或为其他疾患(如输尿管结石、骨性关节病等)的并发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疼痛性疾患之一。【诊断要点】1 .症状患者呈现区域性疼痛,多位于颈、肩、上肢、面部、下背部和下肢。主要表现为压痛,也可为钝痛、跳痛、锐痛、灼痛,部分患者可有沉重感。止匕外,还可有睡眠质量差、关节“肿胀”感、关节僵硬、疲乏、感觉异常
2、,偶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抑郁、焦虑等心理表现。2 .体征特征性的体征是存在扳机点。扳机点的特点为:(1)绷紧的肌肉区域异常触痛;(2)该点的机械刺激引发牵涉痛;(3)该点的机械刺激可引起肌肉绷紧区域局部的抽搐或收缩;(4)该点的机械刺激可再现患者自发性疼痛模式;(5)无肌肉萎缩的肌力减退;(6)受累肌肉的运动范围受限;(7)与该点相关的自主功能不良(如皮肤或肢体的温度改变及竖毛等)。扳机点检查时应注意压力不要过大(约4kg),保持5-10s即可,否则易使患者混淆疼痛的感觉。3 .实验室检查常规化验如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检查均为正常。4 .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肌肉紧张性条索的密度和是否存在局部抽
3、搐反应。5 .MRI可用于发现紧张性条索的存在。6 .诊断标准须同时具备以下5个主要条件及1个次要条件。(1)5个主要条件:主诉区域性疼痛;可触及的肌肉紧张性条索;可以精确定位的位于紧张性条索上的压痛点;与特定肌筋膜扳机点相应的预期区域的牵涉痛或感觉变化;一定程度的ROM受限。(2)3个次要条件:按压压痛点可以复现患者主诉的疼痛或感觉变化;横向弹拨或针刺紧张性条索上的压痛点部位,可以引出局部抽搐反应;牵张肌肉或利多卡因封闭注射压痛点可以使疼痛得到缓解。【康复评定】1 .疼痛评定应用最多的是压痛测量法,并采用压痛阈值、牵涉痛阈值和疼痛耐受阈值等指标进行评定。患者上述3个指标均有下降。2 .关节活
4、动范围评定由于受累肌肉的伸展受限,患者相应的关节活动范围有所降低。3 .神经电生理评定主要为肌电图检查,可表现为肌筋膜扳机点区域自发性EMG活动增多及持续出现的低波幅电位活动。4 .其他(1)热像图检查:可显示肌筋膜扳机点特征性的皮肤反射现象。MTrP在热像图上表现出的热点呈盘状区域,直径大约3cm,与MTrP所在位置可略有偏移。(2)相关肌肉的肌力评定、ADL功能评定以及患者情绪与抑郁状况的评定。【康复治疗】1 .治疗原则有效的治疗不能仅针对扳机点对症治疗,常需要确定和纠正任何使疾病维持存在的因素、帮助患者恢复和保持正常的肌肉功能等的综合性措施。2 .治疗方法(1)肌肉牵张和冷疗技术:包括主
5、动和被动的肌肉牵张运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法之一。若同时采用致冷剂喷涂及冰刺激治疗,可以增强疗效。致冷剂喷涂治疗时,采用的致冷剂有氟甲烷、氯乙烷等。实际应用时,距离皮肤45Cm左右,成30角,注意避开头面部,沿与肌纤维平行的方向朝向疼痛区行全范围的喷涂,喷涂速度一般为10cms,喷涂后再以手法进行肌肉牵张。(2)深度加压按摩:也称为扳机点压迫方法,或缺血性压迫,也有称之为结缔组织按摩。两拇指用较强的压力施加于扳机点区域,在初始的触痛后15-20s,疼痛可缓解,继续60-9OS的施压,触痛可消失,绷紧区域放松,然后局部牵张扳机点,直至肌肉恢复正常长度。局部软组织深压按摩是即刻减轻肌筋膜扳机点
6、疼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3)其他徒手治疗技术1)等长收缩后放松:操作者将患者肌肉牵张达最大程度;然后患者用轻缓的力量(受累肌肉最大收缩的10%-25%强度的收缩)抵抗操作者的手,力量方向与肌肉运动方向一致,与牵张方向相反;操作者保持该部静止并防止已获得的牵张丧失,由此进行等长收缩5-15S后患者放松;再反复牵张;依次完成放松一等长收缩一放松f牵张一放松一等长收缩一放松一牵张一放松程序。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呼吸等辅助方法来增强疗效,如呼气增强肌肉收缩,吸气促进肌肉放松。2)反复节律性轻叩方法:扳机点处重复节律性轻叩8-12次,疼痛缓解、绷紧肌肉放松后,进一步牵张保持效果。其他手法治疗方法还有
7、深部按摩、肌肉按摩和放松一牵张交互的抑制方法。3)随意收缩-放松:在肌肉做最大随意收缩之后,具有MTrP的肌肉的紧缩张力更容易降低。4)交互抑制:通过脊髓反射机制,让欲被牵张肌肉的拮抗肌进行随意收缩,从而使得牵张运动更为容易有效。(4)扳机点注射:采用局麻药(或皮质类固醇)进行扳机点封闭治疗。治序时注射部位准确性极为重要,其要点是:进针时出现局部抽搐反应,平时疼痛再现和出现牵涉痛;注射后扳机点不再有进一步的反应、绷紧区域可触及放松等现象则表明该区域扳机点已消失;以各种角度重复进针于其邻近组织;然后出针,加压包扎防止出血。进行扳机点注射时应注意准确找到扳机点,配合的治疗也需恰当,同时应注意防止局
8、部出血、水肿、感染、损伤、痉挛、过敏反应、血管迷走神经晕厥、麻醉毒副作用、穿透内脏或实质性器官、气胸等并发症。不适合采用注射治疗的情况为:具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有全身或局部感染;过于害怕打针者;孕妇;对注射药物过敏者。另外,在注射治疗后,还应连续进行3-4d的物理治疗,如电刺激、肌肉牵张、按摩等,以便松弛肌肉、避免肌肉痉挛和缓解注射后疼痛,使疗效持久维持。(5)针灸疗法:注意在针灸时需有得气感,以获得的疼痛缓解。(6)医疗体操:在扳机点失活、疼痛缓解、肌肉运动改善后,应采用家庭医疗体操(患者自我进行规律性牵张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张训练在初始2周应4-5次d,此后可1-2次d)等保持和巩固疗效。(7)其他物理治疗1)温热疗法:可采用浅表热疗(如湿热敷)和深部透热疗法(如超声波和超短波、短波透热疗法)。2)电刺激疗法:可分为神经刺激(如TENS)和肌肉刺激两种方法。在减轻疼痛方面,神经电刺激优于肌肉电刺激;在缓解肌肉紧张方面,肌肉电刺激优于神经电刺激。联合应用电刺激疗法与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效果要比单独使用电刺激疗法或超声波疗法好。3)激光疗法:常用波长为632.8nm的低能量He-Ne激光,可直接照射扳机点所在区域或针灸穴位。4)也可采用偏振光疗法、毫米波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3.预防复发主要采用以体位调整和工作姿势纠正教育为主的作业治疗及其他预防诱发因素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