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前言:国有企业作为兼具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和重要物质基础,掌握各领域重要资源、生产要素及先进技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在关键领域和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体系健全、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地区发展、保障民生及危机应对等方面的重要力量,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在国有企业运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国有企业应当肩负起新时代的社会责任,立足实际,主动查找问题、查缺补漏、勇于改革创新,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时代赋予的挑战、把握发展机遇,运用科学专业的管理方法,
2、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从而提升国有资产利用率,促进其保值增值,最终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国有企业健康运行,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意义国务院于2022年6月发布数据,中央企业的资产近十年由31.4万亿元至去年底增至75.6万亿元,增长率为10.3%o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革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率与监管水平,提升资产的盈利能力与资金流入能力,保障资产的安全无虞,是促进国有企业高效运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需要确定新型
3、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相对应的管理模式,有效应对新时代新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要依据新时代经济的特点,及时调整资产管理中制度不完善,资产结构不能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理顺资产管理制度与流程,转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职能,从管理实物资产的范畴转向监管资本的增值能力和资本利润率转变。在我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产业不断升级,国际国内的竞争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经营挑战与发展机遇,提升资产的盈利能力与创新能力成为必然要求。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站在财务管理的视角看待资产的管理与运营,资产的使用权或收益权以及二者在不同主体间的流转与让渡,最终目的都是确保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但目前的资产管理制
4、度在责任、权力、利益等方面的规范尚不明确,也因日常管理制度过于纷繁,体系不清晰,导致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资产管理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账账不符及账实不符的现象,资产处置程序的审批、评估程序不完整、投资环节管理滞后、回报率过低等原因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在决策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比如个别企业存在经营目标不明确、资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较慢、应收款项管理不科学等原因,导致资产运营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资产高效的增值循环。管理过程中过度关注与经济效益相关性强的指标。管理者行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时,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更注重业绩增长指标,对于企业的产值、收入、
5、利润、经济增加值等业绩指标更为重视,但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资产管理重视不够。比如管理者在对于资产的规模与质量的决策中,担心资产清查中的毁损报废资产会影响当期利润而不处置的情形,导致资产规模看似大,但是实质是无效或低效资产,却造成资产规模庞大的错觉。处置固定资产时,把关不严,不满足继续正常使用状态的资产应及时处理,避免处置不及时、不规范发生的额外成本负担。产权意识淡薄也是管理低效的原因之一,认为国有企业的资产归属于国家,缺乏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行政人员工作岗位的轮换,有时由并不专业的人员管理资产,对资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不清楚资产的产权与数量,也很难去优化配置,降低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与资产本身
6、的收益性。管理者的管理意识驱动管理工具选择,进而影响管理效率。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执行具体政策与管理过程手段的单一,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或者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部门、不配备专业的人员,对资产的管理制度及目标不了解、不重视,只能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同时缺乏部门间的有效配合,对现有资产维护不够或使用不当,急于资产的更新换代而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等现象,体现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意识薄弱,执行力度不足导致管理体制僵化及经济效益的下滑。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按照领域划分,主要有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及会计风险。按
7、照资产的类别划分,主要存在现金资产管理风险、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以及无形资产管理风险。现金资产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坏账风险与存货跌价风险。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维护或开拓客户群体,采用较为宽松的销售回款方式导致坏账风险增加。企业的账面收益是上升的,但资金的流动性越来越差。企业资金的紧张也会加剧存货的变现跌价风险,存货短时间难以变现,或者变现周期长而造成企业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主要存在于入账风险及处置风险。入账风险是由于固定资产取得方式除了外购、自行建造外,还存在融资注入、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等方式,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程序缺失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入账价值不准确的
8、可能性。处置风险是指设备更新或维护不及时,甚至维护不当导致的生产效率降低、设备使用年限缩短等可能性。无形资产管理风险是指无形资产入账不及时、计价不准确、权属不明晰或影响财务报表准确性的风险。无形资产虽然不具有实物形态,但是可能事关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无形资产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技术瘫痪、权益受损、法律纠纷甚至无法正常运转。目前一些国有企业还未能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资产管理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机制,或者只将管理制度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未能将工作落到实处,暴露出资产风险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国有企业内部监管机制的不足或失效难以有效保障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与高效。部分国有企业监管执行
9、力度不足,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资产产权监管缺位与弱化问题。不同所有权归属的国有企业,存在产权多次融合,产权的边界与行政不明晰的情形,管理规范的内容与责任难以有效落实,造成监管的缺位现象。在具体的管理中出现随意性较大、工作执行不规范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存在委托代理监管链条过长的现象,削弱了国家对企业的控制,企业决策容易失当。在招投标环节、采购环节或处置环节的管理若出现违规行为,会使企业遭受损失。一些国有企业内部设置了审计机构,但未能实现有效的监督,缺乏审计独立性,如果不引入社会监督,公开资产管理相关信息,只依靠企业自我监督很难达到客观公正,也会影响管理措施的完善。部
10、分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可能受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的影响而产生了职责冲突。在人员的设置上同样受限,可能设置部门但专业的管理人员存在缺口,也会导致管理制度不能有效执行。部分国有企业虽然早已建立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但由于监管部门的人员很难保证履职独立性,因此可能流于表面,形同虚设,纵容包庇个别领导干部的权力越位、权力失控,使监督失效。还有各方权责划分不清晰的现象,导致权力缺位、越位、互相替代或各自为政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业绩时互相争抢,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责任,绩效评价制度执行乏力。评价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反馈,绩效制度不落实,管理人员就得不到有效激励,对其工作效率将有直接的消极影响,引起资产监管乏力
11、,导致资产的结构失衡缺乏关注、资产运用效率低下及资产流失等一些问题的出现。三、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制定工作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主管部门的责任配套制度,规范管理的规则与方法,从而更好地推进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制度的完善。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具有相当高的战略地位,优化资产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使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考、有绩可评,能够保障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完善“1+N”政策制度体系。部分国有企业因监管政策制度过多反而杂乱无章、不成体系。首先明确划分每一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其次捋顺岗位之间的制衡关系,然后科学设置监督机
12、制体系,最后全面规范资产管理制度。参考借鉴国内外企业资产监管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取长补短,优化管理流程,结合国有企业的资产特点与管理环节,以现有体系与实际运营情况为基础,修订并完善资产管理机制与体系。借助资产评价体系对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首先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将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对标到有关部门及个人;其次采用关键环节管理,然后再以这些指标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再次要体现全面、全程的管理流程,从财务、业务等方面入手,对资产管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跟踪考核,使责任不空档、不缺位;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履行逐级审批工作流程,降低人为因素的失误。大多数企业存在闲置与减值资产,比如停用或升级替
13、代更新的资产,这些资产在管理中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国有企业资产一旦出现减值,说明存在资产管理风险,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及时配置专业人员对资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减值,分析减值原因,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选择继续使用或抛出资产,保证企业现有资产的营运能力,降低企业的损失。同时,可以在刚性制度之外补充弹性制度,考虑通过投资入股、资产置换、租赁等方式灵活运作资本,提高资产利用率,节支增效。从资产管理的思想转变为资本管理的思想,从资产的运营转变为资本的统筹,重点关注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强管理者的认识,提升管理者的能力。可以通过讲座和培训的方式加强对资产管理内容与环节的认知并培养管理意识,重视管理的
14、科学性。保障资产安全与完整需要对全部资产分类管理,实物资产较多的企业要把提升资产的盈利能力作为资产配置的基础。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数据的整合与使用效率,保障数据的全面与准确,实现数据挖掘。如条码方式管理实物资产,扫码可以即时核查资产状态、追溯资产动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跟踪资产从取得、到使用、最后处置的全程、全方位管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按照领域划分,主要有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及会计风险。按照资产的类别划分,主要存在现金资产管理风险、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以及无形资产管理风险。将风险防控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一个分支,有效地建立风险的识别、评估流程,形成成熟的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有效地抵御风
15、险。全方位、全过程地测试、分析并评估现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查找出漏洞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完善,用科学的制度及有效的执行来化解和防范风险。比如抵御市场风险,避免资产盲目投资产生的风险,应该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由本单位甚至外界专业人士做好尽职调查、可行性分析及盈利能力预测,有效识别、评估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的防范应参照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管理,保障公司股东依法行使权力。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资产减值风险与日常风险。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具体的资产采购审批、检查维修、处置报废制度,并不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抽查或全查。对于闲置资产采取灵活弹性的管理,比如考虑对外出租或出售,或者二者相结合,
16、减少闲置资产的管理维护成本,降低其资产减值和报废的损失,使其效用最大化。国有企业除应遵循条例与相关法规外,也要加强企业内外部的监督工作。首先,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扩大至全员监督,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对董事长、总经理的权力与行为有效制衡,建立权责对等的长效机制。其次,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漏洞,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最后,要增强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各级的行权设权授权避免滥用与漏洞。与此同时,外部的协同监督也很重要,常态化政府监督与第三方审计监督,提升监管效果。如进行定期绩效审计,资产管理质量指标及资产年度报告作为业绩评价、人事任免的衡量标准之一,通过资产管理与审计监管的联系,提升资产管理的效果。社会舆论的关注和监督能促使资产管理信息的公开,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信息透明度。提供公开的信息披露平台,接受社会监督企业的人员任免、管理制度、经营财务情况等相关信息。通过内部与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使监督管理方式多样化、动态化和智能化,实现监督管理日常化、全覆盖。考核指标应权责明晰。无论是国有企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