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论“两个结合”彰显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论“两个结合”彰显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讲稿】论“两个结合”彰显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提出了新的重要论述,认为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10.(以下简称“两个结合”)。这一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面对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作出的新判断、新认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烈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强调把马克
2、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文化底气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推动了中国社会深刻变革,使一个残破的、动荡的旧机体完成了向强大的、稳定的新面貌的转变。旧貌换新颜的巨大转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一贯坚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质、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自信。(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3、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重要基础,源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5(1).这是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飞跃,超越了唯心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观性,避免了形而
4、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使这种认识建立在了娶实的客观性之上。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人们对美好社会孜孜以求的理论探索无处不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存在对天下大治、社会大同的追求,西方社会从柏拉图到托马斯莫尔,理想国和乌托邦一脉相承,再到后来傅里叶、欧文等人的不懈探索,人们一直追求美好社会,但这些设想始终难以成为有生命力的现实。这些理论探索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理论总是脱离不了主观性和机械性的束缚,始终陷在主观设想和现实条件匮乏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但从理论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些理论探索的挫折本身却是客观的。一方面,自然社会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理论探索缺乏充分的现实
5、资料,因而也就无以从这些零碎的、不全面的现象中得到科学的认识;另一方面,人的认识本身需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再实践到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认识才能越来越全面。所有这些理论探索,都构成了这个循环往复过程的重要环节,但还没有到达量变向质变转化的重要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是世界联系日渐紧密、社会对立日益尖锐化的时代,也是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走到穷途、人们对自然社会认识完成了高度积累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逐渐认识到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史观的荒谬性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
6、的不彻底性,在扬弃中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髓,填补了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领域的失位,同时汲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教训和经验,从而在批判前人的过程中实现了历史观领域的重大变革,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实现美好社会的阶级力量和物质基础,为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指明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方向。因此,可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人们对自然社会认识的质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而具备了无可撼动的真理性。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受住了
7、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表现。(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伟力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核心体现。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这一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不是理论教条,而是能够对社会实践产生强大反作用的真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向
8、互动。因此,所谓理论的实践性就是理论向实践飞跃的过程,是科学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现实过程,也正是这一过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具有了现实性基础。事实证明,理论只有发挥了其指导实践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停留于空想层次的理论不具有现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理论向实践深刻转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在转化中落地生根,释放出磅礴的实践伟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质,重视理论同实践紧密相连,彰显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注意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他提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
9、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中国革命正是在坚持“本本”和反对“本本主义”的过程中实现了最终胜利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注意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持续解放思想,不断突破固有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的认识桎梏,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最终成功从经验中抽象出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建设问题的科学认识,并将这一科学认识反映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国内新变化、新形势,持续
10、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总体实力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面对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底气,继续指导中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强大的指导作用和实践伟力。(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封闭的,它一经诞生就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所体现的生命力的自信。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不是现
11、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o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公式和模板,而是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指引方向,因而具有了不断发展、持续进步的鲜活生命力。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不断研究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成长中不断受到教条主义侵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破立并举,在破除教条主义迷信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把马克思主
12、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初期,党在持续推进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毅然结束“以陷级斗争为纲”的工作方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经验,提出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重大决定。在探索过程中,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党围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陷入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人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深化对社
13、会主义及其建设问题的理论认识,开始逐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时综合判断党的发展状况,清醒认识到党自身面临的严峻挑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蓬勃发展,渐次暴露出重视效率而轻视公平、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现实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这一系列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在破解发展桎梏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国际国内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14、和阻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在不偏航、不倒退的基础上进一步成长成为新时代理论探索的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度发展态势,全面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对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科学研判和系统总结,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优秀品质的具体体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
15、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4.o新时代条件下,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根”与“魂”的重大意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文化建设的深厚底蕴,对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在当代中国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显著优势和特征,是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信心的具体方面。(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在长久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
16、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重要特征,它是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涉及物质和精神的各个领域,呈现出丰富多样、内涵深刻的独特样貌。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9.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实践奋斗中孕育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其中的核心内容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如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形成的实事求是、天人合一等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在处理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追求,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长久以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的丰富精神财富滋养出了瀚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和博大深厚的人文学术。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