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文化传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语言文化传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语言文化传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更要组成部分,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关键渠道,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路径。“中文热”为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推动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行稳致远,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切实提升中华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注重融通互奖,推动本土化阐释。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是一个跨文化交流过程,其接受对象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群体、组织、国家。因此,在语言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当重视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从
2、传播对象的角度进行总体设计,充分考虑受众的感受与需求,实现精准施策。首先,针对不同社会文化的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因地制宜、因国施策,在具体环境中实现中华语言文化的国别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其次,从中外双方的文化共同点着手,充分展现中外文化的契合之处。将理论与事实相结合,融通中外思想,引发情感共鸣,增强中华语言文化的亲切感与亲和力。最后,通过本土化传播策略,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将中国故事进行国际表达,让中国智慧破解世界难题,增进国际理解,实现中华语言文化传播提质增效。注重人文关怀,推进分众化表达。在线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DuoIingo)发布的20
3、22语言趋势报告显示,中文成为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语言学习市场,中文学习者呈现背景多元化、群体年轻化、动机多元化、途径多样化的趋势特征。我们要重视受众的多样性,调研不同年龄受众的需求与偏好,调整、完善中文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内容与方法,力争主动发展;特别是要针对全球老龄化趋势以及中文学习低龄化趋势,提出相应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与中文教学方法,以对象化、分众化表达构建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的全龄友好型新格局。注意传播途径,开拓民间化渠道。社会民意是支撑国家关系的基础之一,也是语言文化传播的根基所在。民间交流具有参与主体多元、涉及领域广泛等特点,为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与保障。民间交流的传播方
4、式相对柔和与灵活,更容易赢得民众的认可与接受。此外,积极发挥华人华侨以及知华友华国际友人的桥梁作用,也有助于提升语言文化传播的实效性和感召力。板至2024年1月,我国有31个省区市与世界五大洲145个国家的590个省(州、县、大区、道等)和1837个城市建立了2978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这些国际朋友周有益于增进人民友谊,实现民心相亲、民心相通。注重时代粉色,坚持数字化引领。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正在引领时代变革潮流,开启无限可能。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平台与社交媒体,推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质的“华流”品牌。一方而,通过影视剧、文学作品、网络视听、创意产品
5、等多领域、多图层的数字文化产品,构建中外文化交流的优质媒介,提升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效能,为国际社会开启一扇展示其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窗口;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中文联盟等中文智慧教育平台,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文化爱好者、商务人士、旅游者等不同群体提供标准化、多元化、教智化的高质量在线中文与中华文化服务,为各国民众打开一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大门。构建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肩负起中文母语国的责任与担当。在国内,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致力培养具有“一种能力两种
6、意识”(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的新时代青年传播主体。在国际上,探索中华语言文化全球传播有效发展路径,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民间语言文化传播力量的主动性,为世界各国民众提供高质量、多种类的中华语言文化产品,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和理解尊重。2023年2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成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语言互通、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典范。以语言文化为基石搭建文明交流互鉴之桥梁,需要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更需要善做善成,迎而不息,如此方能进而有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者:姜国权刘雷鸣,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构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应党总支书记、教校,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