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总支纪检委员年度述职述廉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党总支纪检委员年度述职述廉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国有企业党总支纪检委员年度述职述廉报告根据安排,现将*年履行纪检委员职责情况汇报如下:一、个人履职情况(一)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一是强化“第一议题”监督,学习“第一议题”104项,督促制定贯彻落实措施19项。二是紧盯重点任务开展监督,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排查安全P急患15项,下达监督检查建议书1份,督促完成整改;开展“严肃财经纪律”监督,督促业务部门开展自查及互查,发现问题6项并完成整改。三是重视科技创新监督,督促完成*数字化智慧海上风电场管理平台建设技术标准编制,督促*风电场生产管理系统、数字李生系统投入使用。(二)做深做实专项监督。一是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监督,围绕增收、节支、提
2、升管理等方面,督促制定13项措施,全年累计增效约6700万元,保险费率、贷款利率处于东部城市业内较低水平。二是开展“监督护航促发展”专项监督,针对招标采购、工程建设领域组织深入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0项。三是协助推动2个协同监督项目,发挥各方监督合力,有效降低财务成本费用管控、风电场外委检修维护廉洁风险,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措施8项,建立推荐供应商查验、受核关联关系机制。(三)持续强化日常监督。一是常态开展“三重一大”决策监督,督促修订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办法公司重大事项决策权限清单,覆盖党总支、董事会、经理层治理权责117项。二是五一期间带队对公司、两个风电场的食堂、车辆、疫情防控情况开展明
3、察暗访1次,中秋期间安排纪检部门对公司、两个风电场再次进行明察暗访,并对食堂就餐人数与值班安排进行核对,让员工切实感受到监督常在。三是从工作职责、任用程序、考核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廉政监督员选聘办法;充分发挥廉政监督员职能,有序开展海上升压站物资、备品备件管理等党风廉政监督。(四)推动“两个责任”落实。一是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有效贯通。公司党总支会研究党风廉政建设议题14项,协助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警示教育大会,监督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全年审议议题87项。二是落实纪检组织监督责任,组织召开纪检办公会12次,开展“纪检委员开放日活动”2次,赴风场调研监督4次,梳
4、理形成20项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五)一体推进“三不腐”。一是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与风电场场长开展提醒谈话2人次,开展诫勉谈话6人次,行政警告1人次,书面检查1人次。二是首创性开展中层管理人员”上岗后第一堂课”,并从如何践行“三吃一拼”精神、强化队伍廉洁建设等方面一对一加强指导。三是开展新提任中层管理人员“六个一”廉政警示教育活动,赴风电场赠送廉洁书籍,书写廉洁寄语等。四是深入开展廉洁风险排查,修订岗位廉洁风险126项,相关内容纳入*公司绿色能源产业廉洁风险排查与防控手册。五是充分利用*属地廉洁教育资源,组织“忠诚担当、守正实干”5+3系列警示教育活动,打造特色廉洁
5、视觉识别系统,得到*工信系统认可和推广。(六)持续纠治“四风”。一是在节假日严格落实“双签”制度,利用公司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廉洁提醒9次。二是组织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自查及整改“回头看”,发现问题3项并督促完成整改。三是坚持纠树并举、以案促改,围绕食堂管理典型共性问题,组织召开食堂食材采购规范管理专题会,督导修订公司食堂管理办法。(七)推进巡视巡察高质量开展。一是积极探索巡察方式,与*公司成立区域联合巡察组,完成2轮次巡察工作,发现问题32项并完成整改。二是对照集团公司党委近年来巡视发现典型共性问题,2022年11月底前梳理形成125项对照检查问题清单,逐项分解到各部门,由分管领导牵头,督
6、促全面排查整改。结合工作中暴露的问题,持续进行滚动更新,目前已形成178项典型共性问题。三是持续跟踪督导*公司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优化形成整改措施61条,集中整改期整改措施完成率达到80%以上。(八)加强自身建设。带好巡视巡察队伍,累计2人次“走出去”参加集团公司2022年第一轮常规巡视工作,本人积极参与巡视*公司。先后派出8人次赴*公司配合开展巡察工作,6名兄弟单位人员“引进来”参与公司巡察工作,公司巡视巡察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二、履职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运用不到位,思想上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够强,“两零”问题仍未解决,廉政监督员开展工作的
7、手段不够丰富。二是面对公司发展和经营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公司纪检巡察队伍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有待提升,队伍培养和建设力度存在不足。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充分利用纪检办公会开展学习,带头做到会前先学,突出政治监督“八个聚焦”重点部署,注重学习延展,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享交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提高纪检队伍能力素质。二是结合巡视巡察、安全检查和各类审计发现问题,督促各部门制定本专业问题清单,做好问题整改细化分解,持续滚动更新并向纪检组织报备,推动监督力量整合,为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提供有力载体。三是紧盯“一把手”、领导班子“关键少数”和新提拔干部、预备党员等“重点人群”,做好廉洁文化教育和宣传引
8、导,提高廉洁从业思想认识,引导大家从“民免而无耻”向“有耻且格”转变,让广大党员干部员工感受到严管就是厚爱,消除员工对纪检工作的抗力,积极营造干事干净的良好氛围。四是与上级纪委一道探索打造廉洁场站标杆实施路径,力争首批纳入示范廉洁场站;廉政监督员列席纪检办公会、参与纪检工作实战练兵、“剧本杀”演训,促进其职能作用发挥,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从藏书续藏书看李贽的史学理念藏书续藏书是明代李贽的主要著作。李势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史学著作,其中他最重视的是藏书,自称“此吾精神心术所系,法家传爰之书”。李贽自知此书与世不相宜,说“吾姑书之而姑藏之,以俟夫千百世之下有知我者“,故取名为藏书。藏书共6
9、8卷,取材于历代正史,用纪传体载录了自战国至元末的历史人物约800名。李贽按自己的观点把这些历史人物加以分类,对一些类目写了总论,对一些人物、事件和言论写了专论或简短评语,评论尖锐、泼辣,富于批判精神。续藏书为藏书的续集,由王维俨于李贽去世7年后干1.共27卷,主要取材于明代的人物传记和文集,载录了明神宗以前明代人物约400名。藏书续藏书中,李贽对史书体例和编排进行了创造,对载录的历史人物做了与传统见解不同的评价,集中体现了李贽的史学理念。昭彰事实,垂鉴后世:对史书体例的创造。李贽在史学理念方面的首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地从经学“袪魅”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六经皆史”“经与史相为表里”,主张
10、历史学研究应史论结合,注重揭示兴亡治乱的规律,以更好发挥其“昭彰事实,垂鉴后世”的社会功能,为“志在救时”的实践目的服务。遵循着史论结合、昭彰事实、垂鉴后世的思路,李贽在史书体例上有一个重要创造,即把“本纪”与“世家”合二为一,创造“世纪”体。这一创造,打破了传统的“书君上以显国统”的“本纪”体例,有利于人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获得“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的启迪。一方面,那些虽然失败却影响过历史进程的英雄人物,纷纷被写入了“世纪”中。如陈胜和项羽,李贽专门为其写了传记匹夫首倡和英雄草创。另一方面,藏书续藏书着重记叙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帝王的事迹,不是任何帝王都可以在“世纪”中占有一席之地。如西
11、汉,主要记述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5位帝王的事迹,至于元、成、哀、平诸帝,则被认为“此不足称帝矣”,附于宣帝之下一笔带过。藏书的列传部分也与传统的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在分类上有很大不同,其列传分为大臣、名臣、儒臣、武臣、贼臣、亲臣、近臣、外臣八大类。从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的说明来看,列传各类编排的顺序,即形成历史由治而乱的过程。李贽认为儒臣为治终乱始的关键,其云:“儒臣实不可以治天下国家。”在举用儒臣前,治世有大臣、名臣,无论君王是否为圣明之主,举用大臣便得以辅天下而至太平,使百姓得到安养。名臣虽未必知学然实有学者,凭其才能可至守成治世之功。李贽所谓之儒臣,其功皆在文学,故无益于
12、天下,又以明哲保身处世,故天下无臣之事功,便日渐衰退至乱世。世乱则武臣必出,贼臣觊觎天下,亲臣、近臣谄佞于君臣之间以取其利。天下至于大乱,大臣无所作为,隐于江湖,是以外臣为终。从藏书的这一史学体例来看,李贽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从历史事实中总结中国历代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规律性,探求国家富强的道路。道不虚谈,注重实效:以事功为主的记载。藏书续藏书中,李贽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实效为准,而非道学者所依据的圣门古训I。他在书中开宗明义地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高度赞扬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称其为“千古一帝”;他赞赏法家革新进步的思想,给予著名法家人物及具有改革理念的政治家比较高的评价。李贽说:“夫
13、当行而后言,非通于道者不能;可行而后言,非深于学者不能真所谓通于道、深于学者也,故能洁己裕人,公恕并用,其言之而当行而可行者乎实学也。”可以看出,李贽的“实学”理念包含了“当行”和“可行”两种属性,体现了“道不虚谈,注重实效”的标准。藏书续藏书中对于人物、事迹的记载皆是以事功为主,由其篇幅之长短可见其事功之多寡。例如,在世纪对于历代君王的描述,事功如汉武帝者,其篇幅颇长,且所举皆为武功;无事功如汉元帝者,篇幅很短,甚至仅一笔带过,无从记录。由此可见,藏书续藏书中历史人物之定位,取决于事功的高低。李贽把“童心说”推广和运用于历史学研究领域,提出了“论赞须具旷古只眼”。他总是把有真才实学的士大夫和
14、正统儒者对比,藏书对儒臣的批判无所不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云:“呜呼!受人家国之托者,慎无刻舟求剑,托名为儒,求治而反以乱。而使世之真才实学,大贤上圣,皆终身空室蓬户已也。则儒者之不可以治国家,信矣。”李贽说藏书“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段话正是他对藏书的理论总结。民贵君轻,以质救文:对治乱循环的突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环在中国历史上一再上演。李贽在藏书中展现了对这种治乱循环的表述:“一治一乱若循环。自战国以来,不知凡几治几乱矣。”他认为自战国以来,中国朝代便在治乱之中不断循环,而造成治乱的主因为“文”与“质”的消长。世纪总论说:“夫人生斯世,惟是质文两者。两者之生,原于治乱。
15、其质也,乱之终而治之始也,乃其中心之不得不质者也,非矫也。其积渐而至于文也,治之极而乱之兆也,乃其中心之不能不文者也。皆忠也。”李贽认为,历史治乱循环不断,乃在于君臣不能守其质朴本心。因此,李贽提出“以质救文”,希望能挣脱治乱循环的必然。李贽所强调的君臣之事功,其在于能够使天下百姓得到安养。李费认为百姓是国家的基础,君臣的作为皆需从百姓出发,因此不可有为一己之私欲的奢靡行为。从历代治乱循环的观察,凡君王能守其质朴本心者,其能以国家为己任,用心之处皆为百姓安居乐业、民心归顺,政策自然通行,危乱无从发生。审时度势,适时变通:识主建功的时势相对论。求变是李贽藏书的主旨之一,他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提出
16、了两个命题:一是“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二是“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时移则事移,不同的阶段,是非标准也应随之更迭。因此,李贽青睐那些审时度势适时变通的士大夫们。李贽在历史治乱循环的观察中了解到,圣贤之君不可常遇,因此在一质一文的变易中,治乱随之媲替。为顺应此种变易,李贽认为为臣者应随时势权宜,以求适得其所,建功于天下国家。秦始皇帝传云:“丞相李斯日: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李贽于其下评点日:“各以治三字甚可贵。”李贽以三代圣主之治表示顺势之重要,他认为时势是相对而生,因此不能受制于定法,为臣者居于朝必不能以安其身为满足。德业儒臣后论云:“虽有孔子之圣,苟无司寇之任,相事之摄,必不能一日安其身于鲁也决矣。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李贽借由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