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外合作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项目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中外合作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项目管理办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学中外合作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双学位、联授学位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与管理,保障培养质量,根据学位条例、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XX大学相关规定,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或我校相关院(系)与国外高校或其院(系)间所签署的双学位、联授学位等联合培养项目;我校与港澳台高校间签署的联合培养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章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的设置第三条为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我校鼓励与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世界一流大学签署双学位、联授学位等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合作协议,在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2、的同时输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合作大学形成优势互补,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第四条合作协议中应明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规定学生在派出学校和接收学校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课程的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规定,说明参加学位项目的学生的选拔标准和程序、每年录取的学生人数上限,以及学生在接收学校学习期间所发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旅费、保险费等各种费用及支付责任主体。第五条校级或院(系)层面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均须经研究生院审核,并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签署。协议签署后应在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处备案后方可执行。第三章派送与接收第六条双学位、联授学位等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录取工作,应
3、根据我校和合作大学之间签订的联合培养协议执行,由合作双方选拔推荐研究生参加相关的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项目。我校学生外派应向研究生院提交申请,批准后再向合作院校推荐。原则上,国外合作学校推荐来我校攻读双学位、联授学位的学生必须是外籍学生。第七条合作院校学生通过我校国际研究生招生系统申请我校指定项目,由研究生院负责受理申请,时间节点与我校当年国际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工作同步。研究生院根据我校国际研究生招生政策与流程负责协调合作院校推荐学生的材料审核、考核、录取等工作。第八条研究生院按照我校国际研究生招生流程完成录取通知书制作、发放及录取信息上报等工作。已录取学生按照录取通知材料说明办理相关手续,并来校报
4、到;协议另有约定的,依协议约定执行。第四章培养要求第九条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由各接收院(系)和合作院校相关院系协商后制定,或根据合作协议执行,并交研究生院备案。第十条学习年限及课程要求(一)除了在教育部备案的一些特殊硕士项目外,联合培养硕士生应至少在我校注册L5学年,在我校修读课程不少于10学分,并必修中国文化概论和汉语2门课程;曾修读过汉语课程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汉语。(二)联合培养博士生应至少在我校注册2学年,并必修中国文化概论和汉语2门课程;曾修读过汉语课程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汉语。第十一条学分/成绩转换规定(一)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含我校外派及合作大学来我校学生)可根据协议约定,将
5、其在合作大学修读的部分课程转入我校。(二)学生需提供合作大学出具的正式成绩单,并向我校研究生院提出申请,方能进行学分转换。学生转入我校的学分和在我校修读的学分的总和应不低于我校对硕士/博土研究生课程学分的要求,并遵守XX大学关于研究生校外学习课程的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办法相关规定。第十二条合作大学选派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接收院(系)应为其安排指导教师,负责对其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第十三条中国籍研究生参与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奖助学金依据XX大学研究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发放。我校接收的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国际研究生,享有与一般学位留学生相同的奖学金申请权利,如获得奖学金,须遵守学校关于国际学生和国际学生奖学金管理规定,仅在来校后并在XX大学校内实际学习期间享有相应奖学金。第五章学位申请与授予第十四条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英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应含有较详细的中文摘要。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形式,按合作协议具体规定执行;无明确规定者按我校现行规定执行。满足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将授予我校硕士/博土学位。第六章学习期满回国第十五条学习期满后,参与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的研究生应按期返回其原就读学校。研究生院将为来我校就读的合作院校学生提供英文版成绩证明。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自XXXX年5月1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此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