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省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省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时期广东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广东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把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和谐广东和实现人民群众富裕安康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壮大文化经济,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增强广东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初见成效,取得了丰硕成果。一、经费投入加大,文化人才队伍继续壮大“十五”期间,全省文化文物事业费累计达63亿元,比“九五”增加33.32亿元,增长112.3%,年均
2、增长15.5%,其中,财政拨款9.67亿元,比“九五”增加4.43亿元,增长84.4%事业经费的大量投入,为全省文化文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至2005年,全省文化单位从业人员19.04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49.8%,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才比2001年增加15.9%。文化人才数量增长,素质提高,为广东文化创作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二、艺术精品迭出,演出收入增加至2005年底,全省文化部门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39个。“十五”时期累计演出8.6万场,观众达12145万人次,演出收入总额为3.96亿元,比“九五”增加1.24亿元,增长45.8%o2000年以来,全省通过实施精品战略,
3、大力倡导创作富于岭南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成功举办了第八届、第九届广东省艺术节,有效地带动了全省艺术作品的创作,使艺术佳作不断涌现。“十五”时期,全省平均每年有100部以上的艺术作品获得国内外专业艺术奖项,其中获国际性、全国性的奖项501个。如舞剧风雨红棉,在2003年获第三届全国舞剧观摩(比赛)演出综合大奖(最高奖),在2004年又荣获国家文华大奖,从而实现了我省在文华大奖零的突破,成为广东文艺里程碑式的作品;又如粤剧驼哥的旗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同时,该剧与十三行商人(话剧)等作品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相关相关项目;还有现代舞暗战获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综合晚会风从南国来获第
4、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节目编导创作金奖等等。这些艺术精品的频频推出,既充实了广东文化艺术精品库作品,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还增加了文艺作品的演出收入,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三、扎实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硕果累累“十五”时期是广东文化投入资金总额最高、文化设施硬件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特别是省委建设文化大省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兴起了文化建设的热潮。“十五”时期,广东省直文化单位的文化文物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80亿元。从2003年起,省财政在6年内将投入20多亿元用于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这些设施包括:省博物馆新馆工程投资9亿元,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投资5亿元,广东
5、粤剧艺术中心演艺大楼工程投资0.8亿元,广东演艺中心(含省群众艺术馆)工程投资1.2亿元,广东友谊剧院改造工程投资1亿元,广东星海演艺集团(新址)工程投资1亿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程投资1.5亿元。各地建成或在建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如广州市投资10亿元建设广州歌剧院,深圳市投资15.97亿元建设深圳音乐厅及图书馆,东莞市投资6.6亿元建设东莞玉兰大剧院、中山市投资5.6亿元建设中山文化艺术中心,佛山市顺德区投资3.85亿元建设佛山顺德演艺中心及新图书馆,汕头市投资1.2亿元建设汕头图书馆等。这些大型文化相关相关项目的兴建,将大幅度提升广东文化设施的总体水平。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6、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全省基本形成省、市、县(区)、乡镇(街道)4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至2005年底,全省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12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9个,文化站1586个,博物馆、纪念馆146个。全省各级文化服务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广东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全省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创新中发展。“十五”时期全省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15231万人次,比“九五”增加5697.4万人次,增长59.8%;累计购书费2.63亿元,比“九五”增加1.56亿元,增长145.4%;新购图书959.2万册,比“九五”增加561.1万册,增长
7、140.9%o2005年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总藏书量3119.4万册(件),比2000年增加789.4万册,增长33.9%;全省人均藏书由2000年的0.31册提高到0.39册,增长25.8%;人均购书经费由2000年的0.38元增加到0.94元,增长147.4%。此外,省中山图书馆21世纪新型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深圳图书馆“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等科研相关相关项目,获得首届国家文化部创新奖。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十五”时期,全省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累计举办展览3.39万个,比“九五”增加0.26万个,增长8.4%;组织文艺活动11.37万次,比“九五”增
8、加0.88万次,增长8.4%;举办培训班6.9万班次,比“九五”增加1.08万班次增长18.6%同盹全省通过举办“百歌颂中华合唱活动”、“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广东省老年文化艺术节”等导向性、示范性、制度化的大型群众文化会演,促进了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艺术、广场文化的发展。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全省基层文化队伍不断壮大,群众文艺创作涌现了一批精品,广东连续几年在全国文化系统评奖中取得好成绩。三是首创文化流动服务体系。“十五”期间,广东创新思路,借鉴现代物流理念,以资源共享为目标,首创了“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等文化工作服务模式,成为新时
9、期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新经验。如广东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分别以省立中山图书馆、省博物馆、省群众艺术馆为龙头,整合全省图书、文博、群众文化资源,每年送书、送展览、送戏到山区和东西两翼等地区,在全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首先,在2003年11月成立了“广东流动图书馆”以来,全省已有28个县(区)设立了流动图书馆分馆,各分馆累计阅览人次达196.78万,阅览了图书380.68万册次。其次,在2004年初建立了“广东流动博物馆”,至2005年底共举办了21个专题展览会,巡回展览41场次,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地区。第三,在2005年建立了“广东流动演出服务网”,该网以省群众艺术馆为龙头,组织
10、各地群艺馆、文化馆(站)的文艺演出节目在省内流动演出,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欢迎。四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初见成效。2(X)3年8月开始,全省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广东省分中心及19个地级市基层中心,同时还在300多个县区或乡镇图书馆、文化馆(站)建立了基层子中心,共设立基层信息服务点4500多个,解答网上咨询60万例,远程传递文献184万篇(册)。五、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文物业全面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博物馆达146个博物馆的总藏量66.2万件,比2000年增加17.1万件,增长34.8%;累计参观人次达4586.4万人次,比“九五”增加925.6万人
11、次,增长25.4%o“十五”时期广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共有122处不可移动文物被省政府颁发为第4批省文物保护单位,韶关石峡遗址等18处不可移动文物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的大旗头村、深圳市龙岗区大腿镇的鹏城村等七个镇(村)先后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开平碉楼被国家列为200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从化市广裕祠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相关相关项目第一名,该奖项是我国内地首次获得的文化遗产保护最高荣誉相关相关项目;“南海1号”水下考古被称为我国目前最重大的水下考古发现;
12、亚洲首座国家水下考古基地在我省阳江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到弘扬。“十五”时期,经省政府批准,广东有75个相关相关项目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39个相关相关项目入选全国公示名录。此外,有29个单位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有123个县、镇、村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还有7名艺术名人被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称号。湛江民间工艺“雷州石狗”也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在积极推进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物的安全工作,成立了由海关、公安、工商、文
13、化等部门组成的广东省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打击文物犯罪合作机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有效保护了文物安全。六、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至2005年底,广东文化部门管辖的文化单位机构数达19710个,从业人员19.04万人,文化产业总产值92.58亿元,增加值29.41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2.8%51.4%、77.1%、1.4%。文化产业逐步向社会放,各类资本相继进入文化领域。据初步统计,全省各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相关相关项目共有281个相关相关计划引资总额约为68.98亿元2004年广东成功了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首届音博会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
14、,境内外参展单位226家,交易额近10亿元。首届“文博会”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家文化企业和单位参展,来自全国的700多个文化产业相关相关项目进行招商,引资总额380亿元。2005年广州第二届“音博会”再创佳绩,会上意向成交金额达24亿元,较首届增长了140%,进一步巩固了广东在国内音像业领域的龙头地位。此外,在珠海举办的“南方国际文化产业论坛”、在中山举办的“博鳌亚洲2005国际文化产业论坛”,也都引起了国内国外的很大反响,取得了较好果经济和社会效益。七、文化市场治理整顿卓有成效不断加大力度打击文化市场违法经营活动,特别是在对音像市场违法经营活动的清查打击和扫黄打非工作方面,取得了
15、较大成绩。据统计,“十五”时间全省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约4.2亿张,破获非法光盘生产线75条。电子游戏、娱乐市场进一步净化,市场秩序逐步好转。网吧管理管控管控及专项整治工作初见成效,至2005年底,全省证照齐全的网吧共有3804家,非法接纳未成年人泡网吧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八、对外文化交流逐年扩大“十五”期间,进出境的各类文化交流团体4242批、58396人次,总批数与人数均为全国之首;平均每年848批、11679人次,比“九五”时期每年698批、9018人次分别增长21.5%、29.5%02000年以来,广东文化交流层次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各文艺单位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周”、“中
16、华文化北非行”等活动。2002年,我省在波兰成功地举办了“广东文化周”活动,2004年又分别在法国、西班牙、突尼斯成功举办“广东文化周”活动,并创建了中国(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同时,全省积极打造“粤港澳文化合作”品牌,召开四次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粤港澳在演艺人才交流、文化资讯交流、文博合作、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联网、弘扬粤剧艺术等五个方面的合作得到加强,并举办了具有重大影响的“粤港青年文化之旅”、“东西汇流一一粤港澳文物大展”等一系列活动。此外,广东还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广州交响乐团、广东现代舞团和深圳天才少年演奏等艺术团体和演出节目已进入欧美主流社会高雅艺术殿堂,绚丽多彩的岭南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接受。2005年,由文化部门协调组派的首批深圳市20家民营文化企业及其产品和龙门农民画等也顺利走出国门,在韩国等地成功进行了展销。九、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近年来,广东紧紧抓住建设文化大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的大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