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古代诗歌阅读之评论题——未审清题干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古代诗歌阅读之评论题——未审清题干内涵.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古代诗歌阅读之评论题未审清题干内涵易错题型一一古代诗歌阅读之评论题新高考古代诗歌评论题,属引证式评论。考题在题干中已对诗歌进行了“评论”,要求考生对这一“评论”进行“再评论”。大多数的诗评是摘引古代名家的诗话,诗话言简意赅。对这些诗话进行“再评论”时,一定要审准诗评语句内涵,进而抓住评论的角度、内容与范围。易错原因一I1.不明白题干中“诗论评语”含义。2.不知道如何阐释论证题干中的“诗论评语”。易错题例析1. (2023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疝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温。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
2、地力鸣犬林芳除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藻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人“蓬瀛”。【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著名的境界”论时指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
3、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论虽然是针对词这种特殊文体而发,却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可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本试题的阅读材料所呈现出的,就是典型的“有我之境:要分析诗歌如何印证了王国维的理论,必须明确“我之色彩”为何,物又如何著我之色彩。诗歌开头交代写作背景,直接展现出诗人归思清”的心境,这便是诗歌中的我之色彩;诗人在这样的心境引领下,所观照的各种景物无一不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日常习见的景物在诗人眼中幻化成了蓬瀛仙境,带上了“我之色彩颔联以下的描写均围绕首联确定的这个基调展开,逐次出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客观实在的景物,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部投射。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
4、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雷中枝。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解析】评论家称赞词作结尾两句”绝妙J妙处即巧妙高明、不同寻常之处。首先,
5、需要就这两句词进行内部分析。结尾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考生要能对词句的风景描写进行想象和评析。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既有柳垂江面的画轴长卷全景,又有梅花凋落的细腻特写。柳、梅为春日常见意象,词人这里的描写点染结合,出人意表。其次,需要着眼全篇分析结尾两句。这两句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中的虚景。考生需要结合词作整体情感基调的变化,认识尾句的作用。这两句是词人想象,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从2023年古代诗歌两道评论
6、题看,引入文学评论,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对文学评论进行再评论,是新高考命题方向。基于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攻略诗歌评论题。1 .分析“题干评论”类型,明确“题干评论”的内涵范围考题题干对诗歌的评论分为两种,一种间接引语评论,一种是直接引语评论。不管是哪一种评论,大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评论:形象分析型评论:权威评论家或诗话已对古诗中的形象进行了某种定论式评价。表达技巧型评论:权威评论家或诗话已对古诗中的表达技巧进行了某种定论式评价。风格特点型评论:权威评论家或诗话已对古诗中的语言或内容风格进行了某种定论式评价。情感主旨型评论:权威评论家或诗话已对古诗中的情感观点进行了某种定论式评价。阅读效果型评论:
7、读者对古诗进行了效果式评价。答题时,必须先明确题干评论属于哪一类评论,或者哪几类评论的综合。一些评论语句,往往是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如:2023新高考II卷的古诗鉴赏主观题的“题干评论”是: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既是关于意境方面(形象类)的评论,又是关于思想内容与情感主旨的评论。2 .抓住评论关键词,联系诗歌,对“题干评论”进行阐释或论证。诗评中某个或某些关键词,是诗评的关键。抓住这些关键词,衔接诗歌,结合相关诗句或内容,分别阐释或论证诗评语句。考题示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寄沈鄱阳王安
8、石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晕冷月明中。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唯有郡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注】北宋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宋代的江东指皖南、赣东及江宁府等地区)提刑,巡按各地。巡查结束,取道歙州去宜州履职,事后作此诗。汉书王尊传载:(汉)琅坊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昧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王)尊为刺史,至其坂,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对王安石的诗作,前人向有“擅说理,精修辞,善用典”之评论。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擅说理:“
9、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此句既是抒情,又包含了对于官员的考察,要注重百姓口碑的道理。精修辞:“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肇岭月明中”,对仗(或对偶)工整。“朝渡”对“夜过”,“藤溪”对“聚岭”,“霜落后”对“月明中”。(如有其他例句或手法也可,比如夸张:尾联的“人共爱”和“满江东”)善用典:“叱驭归时九月穷”,“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解析】“说理、修辞、用典”是评论中的三个关键词,答题时,应紧扣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诗歌首联叙事,从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对比中写出工作时间之长。结合注释可知,“叱驭”用典,用汉书王尊传中王尊的典故,表达诗人为了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愿
10、意像王尊那样做一个忠臣,甘愿“乘险”。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这个词符合题干中的“善用典”。颔联叙事和写景,采用对仗手法,“朝渡”对“夜过”,写出一天的行程,夜晚还在爬山过岭,写出工作的劳累;“藤溪”对“颦岭”,一水一山,概括出所过之地地形多变,写出行程的不易;“霜落后”对“月明中”,一写出顶霜赶路的情景,一写出只有明月陪伴的孤寂。这一联符合题干中的“精修辞”。尾联“唯有鄙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鄱君在江东百姓中有着极好的名声,以至“人共爱”,说明此人为官能为百姓造福;而此次考察也通过百姓的口碑找出了一位好官,说明了对于官员的考察,要注重百姓口碑的道理。此句既表达了对于鄱君的赞美,又在赞美中不露痕迹地阐述了道理,可见此联体现的正是“擅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