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19680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摘要】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对滇西少数民族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资源挖掘和旅行产品的开发,是一种推动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保山市少数民族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建设主题鲜明的非遗旅行基地、打造特色突出的非遗旅行品牌、开发新颖有趣的非遗旅行产品、设计寓教于乐的非遗旅行活动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乡村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促进当地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一、引言地处滇西的保山市,少数民族村落数量众多,分布较广。共有14个民族乡(镇)

2、和118个民族村,有苗族、傣族、彝族、傀俅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有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工艺、传统体育、民间文学、民俗仪式等,但从目前来看,这些非遗资源还未充分地与文创、旅游等行业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村落非遗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益的少数民族村落非遗旅行产品,以此来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通过非遗加旅游的形式,来激发旅行者热爱非遗、保护非遗的热情,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二、建设主题鲜明的少数民族

3、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基地首先,在进行非遗旅行基地的建设时,要因地制宜,尽量在不改变少数民族村落自然、人文生态的基础上,结合村落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体布局和优化设计,以最少的投入来解决诸如场地供给不足、产品体验不佳、类型较单一等问题,尽力完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使旅行者能有相对舒适和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其次要根据旅行内容的需要,通过空间分区和布局,把该村落的非遗旅行的主题彰显出来。比如以非遗手工艺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村落,就可以将村落的空间分别划分出民族历史文化展区、非遗手工艺体验区、休闲娱乐区、文创拓展区等。比如以传统舞蹈或音乐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村落,就可以将村落的空间大体

4、划分出民俗历史文化展区、非遗音乐或舞蹈传习体验区、特色美食休闲区以及艺术创想区等。再比如以传统体育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村落,就可以将村落的空间大体划分出传统历史文化展区、传统体育展示活动区、观光休闲区、活动拓展区等。当然这种区域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硬性的,它主要是为了便于旅行活动的开展和村落中安排专人对旅行活动进行必要管理的需要。这种区域的选择、划分和改造,只需要较低的成本,甚至也无须改造村落的本来面貌,只需要圈定一些相对固定、便利的进行活动的场所稍事修整即可。再次,在进行非遗旅行产品开发时,要结合少数民族村落非遗资源的特色和旅行者的需求,来进行主题设计。比如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是一个以彝族

5、傣族为主的,杂以便像族、苗族、白族等多值!少数民族的乡镇,下辖127个自然村,其中新光村、西亚社区、山坡田社区等,有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非遗项目,并都有传承人授艺1。据此可以设计例如“山乡飞歌一一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探寻”的非遗旅行主题。再比如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的芒棒村、芒颜村、石梯村、丙闷村、库老村等,有傣族传统音乐、美术、舞蹈、手工艺等非遗项目和传承人1,可以设计例如“传承百年的傣家艺术一一傣族非遗魅力之旅”的非遗旅行主题。还有保山市昌宁县寿街彝族苗族乡的打平村,有着国家级非遗项目一一苗族服饰2,我们就可以设计诸如“十八一朵花昌宁苗族服饰文化精品游”的主题。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以戏剧、民俗、手工艺

6、为主题的非遗旅行主题等。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村落所具备的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统筹设计和规划,这样才能满足市场对非遗旅行的多样化需求,为旅行者们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要。三、打造特色突出的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品牌非遗旅行是旅游发展的新业态,为了更好地提升产品价值,增强产品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少数民族村落优秀的非遗资源,打造一批有知名度的滇西少数民族村落非遗旅行品牌。目前保山有21个非遗项目入围省非遗旅游线路,主要有滇西丝路云赏之旅和滇西北逸游秘境之旅两条线路,8个区域21个非遗项目点位入围3。但这种旅游线路比较注重游玩和娱乐体验,属于“

7、只游不学”,与非遗旅行在“游中学、游中创”的目标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两种旅游线路中只选择了清水乡司莫拉低族村、荷花乡甘蔗寨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涉及更多的少数民族村落,也没有推出属于保山市的少数民族村落的非遗旅行品牌。保山境内的很多少数民族村落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类型多样的非遗项目,这给非遗旅行品牌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好发展愿景,树立品牌意识。只有在充分挖掘保山少数民族村落的自然风光、文化内涵、民俗特色、非遗亮点的基础上,拟定旅行主题,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非遗旅行品牌。省外的成功案例有位于安徽省呈坎的八卦村,该村已经成为国家级的旅行基地,它打造了品牌为“

8、徽州九绝”的系列课程,徽文化的特征鲜明,深受全国各地旅行群体的喜爱。再比如位于保山市高黎贡山南段东麓腾冲的百花岭村,就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打造了“五星级观鸟基地”的品牌,目前已经成为进行自然教育、科学考察、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多功能自然教育基地及乡村旅游示范区。从这些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确立研学旅行的品牌之前,必须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并进行精准的定位,找到该村落中最富有价值和特色的非遗资源,并分析其特征和属性,与旅行目标相结合,提炼非遗旅行主题,并精心构思旅行方案,从而塑造出品牌的独特性。如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蛮旦寨,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阿昌族村寨,是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拥有省级非物质文

9、化遗产阿昌族舞蹈“蹬窝罗”(传统舞蹈)、阿昌族传统婚俗“长筷戏新郎”(民俗)2,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昌族民间歌谣情歌(民间文学)2o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如今的蛮旦寨焕然一新,既有民族风韵,又有现代气息。村寨里有修建有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展馆、农家书屋等,还有一年一度的“阿露窝罗节”,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这样的硬件设施和民族文化,非常适宜作为非遗基地开展非遗旅行活动,为非遗旅行品牌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依据现有的非遗资源和自然人文条件,我们可以打造以“边地风情寻美阿昌”为品牌的阿昌族民族特色文化艺术深度游,并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旅行线路、创新策划活动,逐步将其打造为特色突出、内容鲜明的阿昌族

10、乡村非遗旅行品牌。四、开发新颖有趣的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产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非遗旅行作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体验生活的一种活动,它应该具备教育性、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非遗旅行的内容必须紧扣旅行者的需要,同时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在研发非遗旅行产品时,一定要深入每个村落进行调研,提炼一个既有特色又有富有文化价值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产品内容和线路设计。第一,从保山市目前现有的少数民族村落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我们可以对非遗旅行产品的品类大体做一个划分:一是手工技艺类。主要包括傀便族乐器制作工艺、麻纺织技艺、服饰工艺;布朗族芦笙制作工艺;彝族小

11、三弦制作技艺;傣族民间菜肴制作工艺;傣族剪纸技艺等。二是民俗风情类。主要包括苗族服饰;像俅族服饰;布朗族服饰、婚礼习俗;德昂族服饰;碧寨山歌会;阿昌族传统婚俗;像便族“三杯酒”饮食习俗、僚俅族婚俗等。三是音乐舞蹈类。主要包括阿昌族舞蹈“蹬窝罗”;傀俅族“跳嘎”、三弦舞;布朗族民歌(施甸)、祭祀舞乐“蛮筒鼓乐、吹打乐蜜蜂过江等数十首、民间舞蹈“打歌”、祭祀舞蹈“蛮筒鼓舞”;龙新乡像像族传统舞蹈“刮欠”;木城乡傀保族竹簧双管吹奏乐器“睦呱唔滴”、基督教多声部歌曲;彝族(香堂人)土巴拉乐器“酒醉筒”、传统舞蹈“窝者”;依码箸像俅族葫芦笙音乐;珠街腊罗巴民歌;潞江乡德昂族舞蹈“八步舞”;芒宽乡像傣族舞

12、蹈“无伴奏打践”;彝族舞蹈“嘎开”;傣族舞蹈“嘎光”;五合乡傣族“麒麟舞”;动糯傣族象脚鼓舞苗族芦笙舞等。四是文学戏曲类。主要包括低族清戏;傣族史诗神蜘蛛、叙事长诗金孔雀;湾甸乡、卡斯镇傣族民间故事白象红牙;芒宽乡傣族民间故事月罕姆卓与冒龙央;阿昌族民间歌谣情歌;潞江乡“傣剧”;昌宁苗族创世纪史诗冈亘尤;助糯老傣文等。五是体育游艺类。主要包括碧寨乡傀俅族的“嘟哒哒”、女子“上刀杆、下火海”绝技和旧城乡傣族打陀螺。第二,在非遗旅行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既要植根于少数民族村落的文化历史、生产生活、自然资源之中,又要对该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熟悉,还要了解其周边的环境、交通、生态、经济、旅游业态等方

13、方面面的情况,力求将非遗旅行与滇西少数民族村落的生态、生活、生产深度结合起来,开发出品类丰富、内容新颖、形式有趣、衔接顺畅的旅行内容和旅游线路。从而达到丰富体验内容、延长停留时间、放大带动效应的目的。当然,足够的时长才能让旅行者们能更从容不迫地对当地乡村非遗及其自然与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的观察、记录、了解、体验、探究,最后完成拓展、创造、反思的环节。此外在设计非遗旅行内容时,一定要重视研学者对活动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反馈情况,并从研学者体验的角度找出内容中存在的缺点,不断进行完善,给旅行者们更愉悦、更丰富的体验。五、设计寓教于乐的少数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活动旅行者们的年龄不同

14、、阅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因此非遗旅行活动的安排应尽量做到有针对性的分级设计。但无论如何分级,都必须要通过对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努力设计出具有趣味性、教育性、互动性、参与性、实践性强的非遗旅行活动。比如到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开展非遗旅行,旅行的主题可以设定为布朗族文化,旅行的品牌可以叫做“邂逅非遗探秘布朗”。旅行的线路主要就是围绕哈寨、木老元村进行,在此过程中可以推出多种非遗体验相融合的活动来深入探究布朗族文化和增强旅行内容的丰富性。为了便于梳理,我们就按产品的品类进行活动展示。手工技艺类:观看布朗族芦笙制作的技艺,与传承人交谈,了解布朗族和芦笙制作的历史,画出芦笙的造型和结构,亲自参与制作

15、芦笙。音乐歌舞类:观看布朗族民歌和舞蹈传承人的表演,了解祭祀舞乐“蛮筒鼓乐”、祭祀舞蹈“蛮筒鼓舞”、布朗族吹打乐蜜蜂过江等数十首、布朗族民间舞蹈“打歌”的起源和发展,现场学习布朗族歌舞,并组织歌舞学习视频拍摄和剪辑比赛等。民俗风情类:了解布朗族婚礼习俗、布朗族“接木龙”习俗的由来和仪式过程,开展戏剧扮演或模拟仪式活动过程游戏。参观布朗族服饰,观看其制作过程,画出其服饰要素,并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创新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进入布朗族村寨时,先组织观光活动,在其中植入非遗寻根,村落历史、生态环境、产业状况等需要了解的内容,由导游或村里的专人进行导览和讲解。在用餐时可以组织农家尝鲜的活动,让旅行者亲自

16、去采摘蔬菜、水果等,并在布朗族村民的指导下亲自制作一份美味独特的餐食。总之,在非遗旅行中的活动,要根据旅行者的能力和需求来进行设计,使旅行者在愉快的活动或游戏中不仅深入地了解了当地村落非遗的历史,还体验了非遗的魅力,如参与少数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音乐的表演和学习、参与非遗手工艺品的制作、参与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等,总之要让旅行者在亲身实践和感受中,更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村落非遗的特征、技艺、内涵及其传承意义,激发他们传承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实现非遗、教育、旅游、休闲的良好联动,助推少数民族村落的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隆阳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EB/O1.(2022-06-25)2023-12-22.https:/www.I2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