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中医药大学生生涯规划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中医药大学生生涯规划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ST霍兰德职业兴画Si蝴中医药大学生生雷贼所开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就业离不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广大青年通往成才的重要指导工具,在个人层面,能够科学指导自身实现多样化成才培养,促进就业或者创业;在社会层面,能够有力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如何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进而推动国家就业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职业兴趣与职业生涯发展按照心理学的普遍性观点,兴趣是一种个人需求心理偏好,这种偏好来源于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身的各种精神物质需要,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倾向
2、,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其形成受到人自身和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兴趣被认为是职业选择过程中人本有兴趣的表现,职业兴趣体现了职业与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基于此,学者拜兹华斯、蒙特等人发现了职业兴趣在人选择职业中发挥的作用,而把职业兴趣定义为个体对某一职业的倾向,会影响个体选择从事某一职业行为的稳定性,并作为了解个体职业和教育行为有用的工具。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认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就业或创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的一系列主动安排,是指导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自身目标管理,科学指导学生不断认知自己、不断开发潜能,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或创业能力
3、。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将影响学生个体未来能否顺利实现就业或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就业质量的要求。评价就业质量一般通过从业者、用人单位、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来评价。就业质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上述各方的满意度来综合衡量,而职业兴趣恰恰决定了这种满意度评价的高低。综上可以得出结论:职业生涯规划影响个体能否就业创业,而职业兴趣影响个体就业的质量。没有质量的就业,即便实现了也是难以维系的、不能长久的。因此,职业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一是职业兴趣直接影响个体的满意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职业兴趣越来越成为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寻找和选择未来职业方向的重要驱动力,甚
4、至已经成为首要驱动力。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职业兴趣与所从事工作是否契合匹配视为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标准。据2020年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七成受访Z世代”对新兴职业兴趣浓厚文章调查统计,大学生选择就业原因中,选择“兴趣驱动”占76.59%、“丰厚报酬”占41.64%、市场需求占43.14%。可见,青年就业对兴趣的最大化追求导致其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二是职业兴趣影响家庭社会的满意度。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就业关乎到万千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2职业兴趣的分化程度影响着职业决
5、策的可预测性和绩效,带来的明显积极效果就是,其职业选择会更有预见性、更愿意去寻找和坚持在与其性格特质所一致的环境中,发展出有益的职业成就,从而也有更高的财富创造绩效3,使家庭、社会受益。三是职业兴趣影响用人组织的满意度。一方面,在于职业兴趣对于职业选择稳定性、组织承诺有较强的相关性和预测能力。另一方面,在于个人职业兴趣反映对应的职业环境与其个性相匹配,这种匹配将使用人组织花费较少薪酬成本就可以获得员工更多的稳定性和忠诚度。一个典型的反例可以说明,根据麦克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数据反映,2015届应届本科生半年内离职率高达38%,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届本科生却反其道行之表现出短期离
6、职率高的反常特点,溯其根本,在于择业之初没有明确地认知个人职业兴趣,满意度明显低于期望值,最终没有实现稳定的职业发展,这也将直接延长和增加了用人组织的用人周期和薪酬培训成本。四是职业兴趣影响社会就业的满意度。增强职业生涯的适应性和满意度,获得职业发展与成功,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职业兴趣引导丰富职业类型、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进而建设高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大军,事关国家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对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二、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中医药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但根据麦肯锡公司公布
7、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全国2010至2019年就业率持续走低的红牌专业,中医药专业总是榜上有名,这就反映出现实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方面,因中医药专业就业率的持续低迷,中医药专业毕业生为无法找到合适工作而抱怨;另一方面,企业主体找不到合适的中医药人才,用人市场对中医药人才又存在强烈需求的怪状。这种反常即表明矛盾聚合,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开始反思中医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归纳总结,认为可能存在具体如下问题。(一)忽视职业兴趣,降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据有关来自天津市对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44.52%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目标和方向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8、10.74%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表示对未来的就业或者创业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55.04%的大学生对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明确的规划。大多数大学生存在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盲目自信能实现就业4。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兴趣缺失的现象已经在中医药高校中普遍存在,并且将是影响长远发展的严重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求学,更影响到未来就业或创业。不少学生因为受自身价值观、能力的影响,完全不清楚自己职业兴趣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自身喜好的程度。忽视职业兴趣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很难按照职业兴趣测评的要求对各种职业或者科目等进行喜欢与否的探索,进而科学判断,常常存在多次测评的结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二)依赖兴趣测评,降低了
9、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霍兰德兴趣测评本身只是作为众多测评工具的一种,基于发挥职业兴趣作用,而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益参考,并不能完全替代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有弹性,而兴趣测评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的弹性需求,笔者总结兴趣测评存在具体影响因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受文化背景影响。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划分是基于北美文化背景形成的,如应用于跨文化背景时将面临问题,尤其是对华人群体的适用性,已有一些研究对华人群体的适用性存在疑问。有研究发现,中国人的职业兴趣类型与之排列顺序不一致,也有人认为霍兰德的六边形模型并不能充分反映中国大学生职业兴趣,而应该构建更丰富的分类模型。二是受时代背景影响。随着
10、时代发展,特别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同时叠加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我们开始反思和重视生态保护,在这种反思下,促使人们对涉及自然生态环境职业的偏好和喜爱增强。再者,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娱乐文化发展,人们对冒险和自我展示的认知和情感与日俱增,有研究基于此背景提出生态型、冒险型和展示型等新兴趣类型。三是受个体和情境因素影响。测评无法超越对兴趣的评估,测评重点强调评估服务、重技术而轻以人为本,未能发挥更广泛的教育和支持作用。兴趣测量还应考虑自我效能感、情境因素的测量等。四是受测验编制和应用过程中误差影响。测验工具包括测验条目
11、、数据模型等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误差,以及条目编写上的功能差异都会带来测验结果的信效度受到影响,尤其是不同职业群体中标效度检验也需进一步完善。(三)固化职业兴趣,降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持续性霍兰德理论中认为,职业兴趣被视为人格在职业上的体现,是个人与生俱来的偏好,但是更多研究表明,兴趣同时也是个人后天学习培养的结果,不宜将兴趣测评的结果简单作为唯一结论,而应将其作为对以往学习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停留在人生某一个或几个阶段,而应该伴随个人发展的全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断完善调整,来安排指导职业活动,持续更新职业生涯目标。我国中医药专业大学
12、生普遍侧重在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和兴趣探索较少,因此他们对职业、学科等的兴趣因为缺乏实践锻炼而停留在片面的印象上。如果单一的固化职业兴趣,或者仅以职业兴趣类型来标定个人,对中医药大学生个人发展显然会存在较大限制。三、建议(一)构建精细灵活的中医药生涯教育课堂和职业生涯辅导学者Hidi和Renninger提出兴趣发展四阶段理论,认为即时的、不稳定的情境兴趣可以通过四个阶段发展成为稳定的个体兴趣,即触发的情境兴趣一维持的情境兴趣一形成的个体兴趣一成熟的个体兴趣。这一理论启发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外部支持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兴趣,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分析评估,建立中医药学生职业兴趣成长档案。档案对
13、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能力培养过程进行记录,并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对比,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在合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自我总结剖析,教师帮助学生在剖析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兴趣测评,帮助学生能科学认识自我,循序渐进地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目标。二是学习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就业指导素质。中医药类高校需要形成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队伍,依靠专业队伍,可以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科学系统的指导。(二)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和能力一是正确认识兴趣与自我探索的关系。重视兴趣探索,充分认知自我。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不断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明确发展方向的
14、有效途径和方法,自发自觉的重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二是正确认识兴趣与兴趣测评工具的关系。使其擅于运用测评工具来全面科学客观地自我评估,例如自身特长、知识、技能以及性格等方面地评估,帮助学生在实事求是认知自己的基础上,发现自身职业兴趣,设定契合自身的职业兴趣,并具有可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分步骤阶段性的职业发展目标。三是以实践深化兴趣。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创新、社区援助、社会服务、勤工助学、职业访谈等实践激发和培养职业兴趣,在专业与兴趣匹配之后,逐步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以支撑稳定职业兴趣由萌芽走向成熟。通过持续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职业体验和职业认知,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
15、,并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个人兴趣。(三)构建中医药学生实践转化体系,加速兴趣到能力的转化一是积极跟踪反馈社会对专业型人才需求状况。高校及时跟踪中医药新兴业态推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紧扣行业发展脉络和方向,广泛梳理收集就业创业信息,为中医药人才全过程培养提供行业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相关信息交互,鼓励大学生根据职业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努力探索和创新就业创业途径。二是科学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专业、课程设置是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进行通识教育,拓宽教育口径。我国中医药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导致了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学生就业适应性不强,对于人才的长远及终身发展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应该
16、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专业意识,持续加强基础课的学习,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多学生的技能包,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并进一步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才能,可以考虑到大三、大四年级的时候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专业细分。三是科学配置,提升学生多学科深度跨界交叉研究学习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企业用人需求入口影响学校学生毕业成才出口,达到人与专业匹配,进而实现未来就业“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四)排除非机制体制障碍,让职业兴趣在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破除评价发展制度障碍。深化中医药专业评价发展制度改革,在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论文评选、人才培养等方面,真正按照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运用中医理论,避免中医西化,让中医药大学生在就业中充分发挥职业兴趣。二是破除歧视障碍。受传统文化传承的弱化和现代医学的冲击,中医药理论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