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粉体状态与控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粉体状态与控制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水泥粉体状态与控制方法水泥的粉体状态的一般表达:磨细程度(细度和比表面积)、颗粒分布和颗粒形貌。1. 1水泥细度水泥细度直接影响着水泥的凝结、水化、硬化和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性能。我国水泥标准规定水泥产品的细度O.08m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o控制细度的方法简单易行,在一定的粉磨工艺条件下,水泥强度与其细度有着一定关系。水泥的筛余量越小表示水泥越细,强度越高。但用这一方法进行水泥质量控制还存在较多问题:当水泥磨得很细时,如0.08mm方孔筛筛余小于1%,失去了控制意义。国外水泥普遍磨得很细,所以在国外水泥标准中几乎都取消了这一指标。当粉磨工艺发生变化时,细度值也随之变化。如开流磨筛余值偏大,圈
2、流磨筛余值偏小,有时很难根据细度来控制水泥强度。细度值是指0.08mm筛的筛余量,即水泥中280Unl颗粒含量(%)。众所周知,64m的水泥颗粒的水化活性已很低了,所以用280UnI颗粒含量多少进行水泥质量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水泥的真实活性。1.2 水泥比表面积国外水泥标准大多规定比表面积指标,采用勃氏比表面积仪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我国的硅酸盐水泥和熟料的国家标准规定已与国外标准一致。水泥比表面积与水泥性能存在着较好的关系。水泥越细,比表面积越大。但用比表面积控制水泥质量时,主要还有下述两方面的不足:比表面积对水泥中细颗粒含量的多少反映很敏感。有时比表面积并不很高,但由于水泥颗粒级配合理,水泥强度却
3、很高。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比表面积不能真实反映水泥的总外表面积,如掺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水泥比表面积往往会产生偏高现象。1.3 水泥的颗粒级配研究证明,水泥颗粒级配对水泥性能有很大影响。O3m颗粒对于早强是必不可少的,对后期强度则不起作用。3-32m颗粒对强度的增长起主要作用,其粒度分布是连续的,1624m的颗粒对水泥性能尤为重要,含量愈多愈好;而超过30Rm的颗粒只是部分水化对强度所起作用有限;大于64m的颗粒对强度的发展没有影响。此外,水泥粒度分布(颗粒级配)不当还会影响水泥水化时的需水量(和易性),最终会降低硬化后的水泥或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掌握水泥颗粒级配的指标是很重要的。2比表面积与45
4、m筛余相结合可有效控制水泥的合理颗粒组成大多数企业粉磨工艺比较落后和采用80m方孔筛筛余控制水泥细度,其颗粒组成多数处于不合理的状态。水泥的合理颗粒组成是指该组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泥熟料的胶凝性和具有最紧密的体积堆积密度。熟料胶凝性与颗粒的水化速度和水化程度有关,而堆积密度则由颗粒大小含量比例所决定。采用45m筛余可以使企业了解水泥中有效颗粒的含量,而使用比表面积可以及时掌握与水泥需水性等密切相关的微细颗粒的含量。二者相结合进行粉磨工艺参数控制,将使水泥性能达到最优化。2. 145m的熟料颗粒全水化时间很长,对水泥强度贡献很小熟料与水作用生成的水化产物是水泥产生胶凝性的根本原因。水泥颗粒的水化
5、程度决定水泥胶凝性的发挥。熟料的水化程度与矿物种类和颗粒大小有关。根据研究,20m的颗粒全部水化需要1年多的时间,而2m的颗粒全水化只需1.5h,45Rm颗粒28d大约水化了50%,4511的颗粒对水泥性能的贡献也就更小了。国外优质水泥颗粒级配,3-32m含量达70%,45UnI含量达98%0而我国目前水泥企业水泥332m含量绝大部分60%,45um含量达90%几乎极少厂家达到。我国水泥总体来说是颗粒偏粗,细粉含量偏少。2.2比表面积数值主要反映5m以下的颗粒含量把1个直径为80m假定为球形的水泥颗粒的表面积当作1,然后将其变成直径分别为45、30、20m.的颗粒,其总体积不变,但相应的表面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个80Rm的颗粒全部变成5m时,已变成4096颗,表面积也增加至80m时的16倍。因此水泥比表面积的变化主要与5m以下的颗粒含量有关。2.3用45m筛余和比表面积控制细度操作简便、控制有效、无需大量试验投资由此分析看出,在固定的工艺条件下,使水泥的45m筛余量和比表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时,可限制3UIn以下和45um以上的颗粒,以此获得良好的水泥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这种细度控制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控制有效的优点。只要取样进行筛析试验和比表面积测定,就可以为磨机的操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