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6824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根据区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安排部署,确保县“乡村著名行动”取得实效,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大方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聚焦“六新”建设,根据县“1345”工作思路,以落实地名管理条例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以规范乡村地名命名设标、织密城乡地名信息网

2、络、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为抓手,不断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出行、指位、导航,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二、目标任务通过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全面完成科学、系统的地名方案编制;标准地名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地名标志设置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地名网络进一步织密,乡村地名信息上图标注更加精准,地名信息共享更加便捷;地名文化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县级地名保护名录;乡村地名应用进一步拓展,地名公共服务供给明显改善,助力乡村振兴能力明显增强。三、重点工作(一)加强规划引导,起好新地名、多起好地名1.科学编制乡村地名方案。科学编制涵盖城区及乡镇政府驻地和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

3、范围内的县行政区域地名方案。主动对接自然资源局和住建局等部门,把地名方案与村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紧密结合,融入城乡建设、乡村振兴规划。(2025年底前)2 .因地制宜加大命名力度。系统梳理排查各级各类有地无名、多地重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等问题,加大命名力度,加强不规范地名的标准化处理,提升乡村地名精细度和规范性,服务基层治理精细化、网格化需要。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范围内街路巷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农业产业、公共服务等设施,严格按照地名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命名(更名)、备案、公告。自然村屯内的村道村巷,可根据村庄规模、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开发建设强度、与城镇的依存度等因素,确定并纳入命名范围。(2

4、025年底前)3 .起好新地名、多起好地名。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民俗风物等特色资源,从古典文献、志书史书等资料中集聚地名命名资源,建设县乡两级地名命名采词库。在命名(更名)中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矿冶文化、炼丹文化、农耕文化、酿酒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及民族特色等,以承载悠久历史、乡愁和新时代特征的好地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展现新时代美丽乡村风貌的“安居地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乐业地名”、保护乡村历史文化的“乡愁地名”,提振和美乡村的“精气神”。(2025年底前)(二)提高地名标志覆盖率,改善地名公共服务供给4 .加强地名标志设置与维护。梳理县乡村地名标志设

5、置现状,重点关注有名无标、标志损毁、设标不规范等问题。根据地名标志(GB17733-2008)国家标准,规范设置乡镇、村、屯牌,街路巷牌等标志,加强地名标志管理,及时维护、更新。提高村牌、街路巷牌等地名标志设置的覆盖率,准确规范设置地名标志,方便群众出行、指位、导航。(逐年提升,2030年全覆盖)5 .创新智慧地名标志。推动地名标志成为集中推广标准地名应用及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八桂地名”平台和“互联网+”“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拓展地名标志的智能应用功能,使地名标志成为当地便民服务、地名文化宣传的重要接入口和展示平台。(鼓励创新)(三)传承保护地名文化,留住乡愁记忆6 .分级分

6、类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建立县级地名保护名录,加大乡村地区地名文化遗产、民族特色地名、红色地名的挖掘整理力度,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民俗突出、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26年底前,并持续推进)7 .讲好“地名”故事。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征集、寻访、采编活动。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墙(廊)电子屏、宣传栏等阵地,融合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现代农业观光、田园综合体建设等平台,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宣传、展演,用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脉、乡愁情怀、风土人情浸润人心、凝聚民心,展示乡风、体现乡韵,助推乡村文化繁荣。

7、(2027年底覆盖全部行政村)(四)深化地名信息服务,助力数字乡村建设8 .推动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依托国家、自治区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加大乡村地名信息采集力度,对乡村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交通水利、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乡村地名信息应收尽收、常态更新、规范上图。发动群众自主上传邮政快递物流点、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兴趣点。通过“八桂地名”小程序纠错功能,对各类地图上的非标准地名进行找错、纠错,确保地名信息的权威性、现势性和准确性。(持续推进)9 .共享区划地名信息。整合县、乡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各类型乡村地名数据等地理信息,及时绘制县、乡区划地名“一张图”,并定期更新。

8、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乡村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标准、规范、详实的区划地名信息数据,发挥好数据底座的支撑作用。(常态化更新)(五)打造地名文化品牌,赋能乡村产业振兴10 .推动地名与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与农业农村局、文广体旅局、全域旅游发展中心、融媒体中心等部门的联系,活用、巧用地名来历含义沿革、地名故事,丰富和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让景点线路更具地域风情。大力开发地名文化产品推动乡村地名文化数字化、形象化,将地名元素和地名文化内涵融入“桂茶”“桂果”“桂酒”“米粉”等系列“桂字号”农特产品,助推“桂品出乡”“桂货出山”,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2025年底前,并持续推进)四、实施

9、步骤(一)制定方案(2024年4月底前)。根据区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各项目标任务,制定县“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和步骤安排。(二)摸底排查(2024年5月底前)。各乡镇要组织人员全面梳理辖区内各类乡村地名命名、设标及上图情况,准确掌握有地无名、多地重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有名无标和“大、洋、怪”等不规范地名底数,填报县XX乡镇“乡村著名行动”调查摸底表(详见附件1),于2023年5月30日前将可编辑电子版和盖章后的扫描件报县民政局邮箱。(三)实施推进(贯穿全过程)1.2024年底前:建立县县、乡两级地名命名采词库。各乡

10、镇要结合城乡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对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范围内街路巷和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农业产业、公共服务等设施及各村(社区)自然村屯内的村道村巷建立地名命名采词库,每个未命名的街路巷、公共服务设施、村道村巷要上报3-5个地名命名采词。要着重围绕矿冶文化、炼丹文化、农耕文化、酿酒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特色及特色资源等方面进行地名命名采词,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于2024年11月30日前将县XX乡镇“乡村著名行动”地名命名采词表(详见附件2)可编辑电子版和盖章后的扫描件报县民政局邮箱。1. 2024年起:各乡镇根据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民俗特色、地域物产等特点,每年指导3

11、0%以上的村屯,依据村(居)民自治的规则,给村道村巷起名、设标、采集、上图;动员和培训村民(或经营者)自发采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种养殖基地、田综合体、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景点、快递物流站等信息上图标注。2. 2025年底前:完成县行政区域地名方案编制,全面完成各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范围内街路巷命名(更名)、信息采集入库、上图标注等。4. 2026年底前:建立县级地名保护名录。各乡镇加强与县志办、县文广体旅局、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心等单位联系,广泛收集辖区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民俗突出、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于2026年11月30日前将县XX乡镇“乡村著名行动”拟列入地名保护名录地名

12、统计表(详见附件3)可编辑电子版和盖章后的扫描件报县民政局邮箱。5. 2027年底前:乡村地名及其标志的广度、密度、精细度适应乡村治理需要,乡村地名文化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地名信息在各领域规范使用,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实现跃升,地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充分显现。6. 2035年: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实现一体化、均等化,优秀地名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五、保障措施(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乡村著名行动”是新时期地名工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的

13、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在工作中优先安排,在资源配置、工作经费上重点保障,明确专人负责,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二)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示范引领。“乡村著名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局把“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找准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探索完善形成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乡村著名行动”的工作流程、服务标准。同时,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努力打造地名公共服务的亮点、特色。(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要加大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发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家乡地名命名、地名文化挖掘、地名采集上图等乡村地名建设,鼓

14、励各村(社区)将乡村地名建设有关事项纳入议事协商内容,切实把地名工作建设成为联谊乡情、热络感情、畅通民情的大舞台,提升群众对乡村地名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四)注重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开展。各乡镇要定期梳理工作进展、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于每年11月2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县民政局基层政权和区划地名股。同时,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形成典型案例,随时报送县民政局,以便将典型经验向全县复制推广,示范带动我县“乡村著名行动”工作顺利开展。附件:1.县XX乡镇“乡村著名行动”调查摸底表2 .县XX乡镇“乡村著名行动”地名命名采词表3 .县XX乡镇“乡村著名行动”拟列入地名保护名录地名统计表4 .地名管理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