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的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的实施方案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果,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信用监管模式。结合我市信用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有情、监管有力”工作理念,以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以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和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双“一号工程”为主线,以推行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信用监管为抓手,按照“政府主导、市监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资源、优化举措,大力推
2、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改革,全面加强“信用”建设,为唱响“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贡献力量。二、主要目标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运用改革思维和创新手段,推进信用风险分类与差异化监管的深度融合,努力破除“信用归集”不全、“审管衔接”不畅、“放管结合”不足的问题,切实构建“信用归集精准、信用分类清晰、信用应用灵活、信用惩戒有力”的高标准信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信用监管精准化、效能化水平,力争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经验”,努力实现“站在首位、走在前列、获得全国推广”的工作目标。三、重点任务围绕信用归集、分类、应用等环节,以“信用+”监管模式
3、为导向,以智慧的手段实现信用监管的理念,坚持智慧赋能、闭环监管、联合奖惩,着力构建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的信用监管体系,切实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具体从“构建三大体系、推行九大任务”深度发力、集中攻坚。(一)构建“智慧+信用”监管体系,实现“精准管”1.打造一体化信用监管平台。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省“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基础上,整合食品、药品、特设、质量、注册登记等业务平台信息资源,打造“数据可共享、风险可预警、过程可追溯”的本级一体化信用监管平台,将全市市场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全量收录,逐步实现由“执法人员跟踪管控”到“智慧平台实时管控”的转变。纵向对接
4、上级部门业务系统,适时推送数据,开放基层分局和执法一线终端应用单元,让监管数据上下贯通,实时共享;横向对接本级教育、卫生、农业、文化、公安、工信、司法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信息数据,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建共享和数据互认互通。(责任单位:市市监局、市各主管部门)2 .实施多元化信用风险分类。根据省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认真制定本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完善企业综合风险预警和信用风险分类标准,立足一体化信用监管平台,围绕企业信用分类和风险预警两个要素,开发企业“通用+专业”风险分类和预警模块,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判定相结合的方式,对监管数据进行挖掘甄别、风险研判和研究论证,根据各专业领
5、域监管需求、监管重点,把握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高风险行为特征,按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并适时将市场主体状态推送至相关主管部门,将其风险情况作为开展监管执法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市市监局、市各主管部门)3 .开启一键化信用修复渠道。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协调上级发改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跨部门网上信用“一键修复”机制,开启线上信用修复功能,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申请只需通过“一网通办”“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O”任一平台,提交信用信息修复申请,实现“一次申请、同步修复
6、”。线下开通电话咨询和辅导服务,采取“邮寄办、不见面”等修复方式,为企业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切实帮助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责任单位:市市监局、市各主管部门)(二)构建“前端+后端”监管体系,实现“全程管”4 .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围绕事前监管环节,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作为政务服务审批“容缺办理”前置参数,持续探索零材料、零流程、零操作的信用核查模式,按照“承诺即批,失信必究”的原则,在行政许可方面实行告知和承诺制办理,积极为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服务,努力达到精准监管、便利审批的双赢效果。(责任单位:市市监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各主管部门)5 .实行
7、联合检查机制。按照“无事不扰”原则,严格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科学确定检查事项清单,合理编制联合检查计划,有序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全面做好双随机抽查与临时抽查、年度联合抽查任务与临时联合抽查的有效衔接,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围绕事中监管环节,按照“小比例、深度查、少干扰、强影响”思路,将信用分级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相结合,根据不同风险类别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探索“沙盒监管”非现场监管方式,推行企业歇业制度,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奔跑。(责任单位:市市监局、企业事中事后
8、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6 .落实报备监测机制。所有双随机检查和联合检查任务原则上安排在“企业安静生产日”以外进行,临时性检查任务至少提前1天向市营商办报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疫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税收征管、审计监督、劳动监察、突发事件,以及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上级交办等特殊情形除外。同时,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建立企业监测点不少于70个,让企业可以随时将接受行政检查情况及违法检查、重复检查、针对性检查、吃拿卡要等问题反馈至司法部门,以双向监督规范“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检查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营商办、各行政执法部门)(三)构建
9、“协同+应用”监管体系,实现“共同管”7 .制定联合奖励办法。综合运用信用监管“工具箱”,围绕行政审批服务、经营融资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将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相结合,以政府层面出台相关奖励政策,推出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措施,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对于符合条件的诚信企业和个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扩张用地、招工用人、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专项资助等政策,让守信市场主体处处受益。(责任单位:市市监局、全市各有关部门)8 .加强联合惩戒力度。抓好抽查检查结果应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监管的基础性地位和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的自律意识,加大违法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对抽查中发
10、现的违法问题要依法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切实形成有力震慑,增强市场主体守法自觉。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金融融资、评优表彰等一系列工作中都将被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市场主体信誉受损,作为失信当事人,也将成为联合惩戒对象,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责任单位:各行政执法部门)9 .引导社会参与监督。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的原则,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于信息产生的7个工作日内将信用承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失信被执行人等信息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记于市场主体名下,依法向社会公示。将抽检不合格产
11、品、典型案例、依职权注吊销、列异列严企业名单等相关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政务网站等媒介向社会发布,倒逼相关经营者自觉对标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落实自控措施,提升管理能力,压实主体责任。(责任单位:各行政执法部门)四、实施步骤1 .安排部署阶段(2022年7月15日至8月15日)。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分析讨论会议,筹备组建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要求、细化任务分工、落实具体责任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科学拟定实施方案。2 .实施推进阶段(2022年8月16日至10月31日)。按照计划部署,结合任务实际,由各单位严密组织实施,全面铺开推进,多渠道开展信息宣传,提升社会关注度和群众知晓度,为改革推进布好局、开
12、好头。每月召开调度会,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查漏补缺,及时补足短板。3 .攻坚冲刺阶段(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认真梳理特色亮点、典型经验和遇到的难点问题,深入研究解决办法,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积极邀请上级业务部门到我市实地指导,实现全面提升,力争2022年度考核评比站在首位、走在前列。4 .长效巩固阶段(长期坚持)。结合全市工作推进情况,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压实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切实提升监管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形成以信用为主导的市场监管格局,全面加强“信用”建设,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五、保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调整成立
13、市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市市监局、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市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单位要紧密结合职能特点,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推进深化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攻坚行动。2 .强化调度推进。坚持以规范化、标准化为牵引,以提升监管效能为根本,按照“一周一分析、每月一调度、阶段一小结”的调度机制,由牵头部门科学做好整体规划,及时收集汇总情况,合理提出意见建议。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科学制定工作推进计划表,及时汇报工作进度,定期调度推进落实情况,共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协同”的良好局面。3 .强化跟踪问效。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督导检查,重点对抽查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按时限完成结果录入、发现问题的后续处理等环节进行督查,坚决克服检查走过场、纸上填报、结果录入错误等不认真履行检查职责的现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及时总结相关工作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认真组织撰写典型材料,全面展示工作成果,确保工作“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