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4110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贵州新闻奖看如何践行四力”以近五年贵州新闻奖作品为例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贵州新闻工作者认真践行“四力”,守正创新,推出一大批荣获贵州新闻奖的精品力作,这些新闻奖获奖作品为贵州新闻人践行“四力”提供了标杆和现实路径。对这些精品力作加以研究分析,可启发贵州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进一步的新闻业务实践中如何践行好“四力”要求,提供范本。一、增强“脚

2、力好新闻是“走出来”的“四力”中,脚力是基础。好新闻都是“走出来”的。增强“脚力”贵在走,走在路上,才能把握社会脉搏的律动;走到基层,心里才能知晓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走进现场,心里才会收获人世间的温暖。(一)走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新闻界素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行话,说明增强“脚力”的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只有迈开双脚走在路上,才能得到鲜活的素材、生动的细节,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记录时代印记的优秀作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书写脱贫攻坚大时代背景下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是贵州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贵州日报赵国梁、刘丹两名记者从省城出发,来到

3、离贵阳近200公里外麻山深处的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打哇坪村,与村民一起同吃住,陪村民就医,一起感受脱贫攻坚时代背景下,麻山深处医疗条件发生的“惊艳蝶变”,完成的作品“从15年零接生到分娩不出镇一一贵州麻山深处一乡镇卫生院的惊艳蝶变”,题材新鲜、写法生动活泼、以小见大,深刻反映新时代中国农村医疗条件的历史巨变。该作品最后荣获第三十六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二)深入基层,心里才有群众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闻工作者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到群众去,只有深入基层,心里才有群众,才会与群众心相连,心贴心,为群众的

4、利益鼓与呼,为群众的利益担当坚守2。第三十八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是30年的民生温度10厘米的民生厚度。贵州日报记者深入毕节市黔西市水西社区基层一线,多次走访,与社区干部及当地群众深切交谈,了解到黔西市水西社区30年来,把为民办理的每一件实事都记录张贴,公示栏上覆盖了厚厚10厘米的纸条,交出了一份“为群众办实事”的满意答卷。作品树立了“为民办实事”的典型,为贵州持续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三)走进现场,心里才有感动“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新闻界有句行话“脚底的泥土有多少,笔下的故事就有多少,心中沉淀的情感就有多深要写出优秀、富有感情温度的

5、新闻作品,一定要走进新闻现场,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真实想法,建立真挚的感情。第三十八届贵州新闻奖二等奖作品是夫妻守护乌江一守就是35年。贵州都市报记者尚宇杰深入到位于黔南州瓮安县的乌江边,与卢锡永、冉戌英夫妇交心、谈心,获得他们的信任,走进夫妇俩心里,用心体会他们对保护乌江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记者走进乌江现场,更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用心用情记录了夫妇俩三十五年如一日,坚持定期巡河护河、收捡垃圾,爱护乌江的感人故事。二、锤炼“眼力好新闻需造就一双“新闻慧眼”俗话说“心明才能眼亮”o在新闻实践中,眼亮才能真正做到心明。锤炼一双“新闻慧眼”,方能挖掘到现象背后的事实、表象背后的真相,创作出真正有深度

6、的新闻精品。(一)看得更清:知微见著发现新闻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闻实践同样需要发现。“发现力”强的记者能够敏锐地从新闻事件中的细微之处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新闻点,思考到其他同行未能领悟或体会的新闻维度,正所谓“见人之所见,又能见人所未见”。第三十六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是三张照片讲述“田坎村过坎记”o贵阳日报记者走进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的村史馆,看到一面文化墙上挂着一些泛黄的“老照片”。可以说,走进村史馆见到过类似“老照片”的记者不在少数,然而能通过这“老照片”发现“新闻点”的记者却很少。贵阳日报记者拥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新闻眼”,从众多的老照片中挑出名为“

7、采茶”“挑水”“砍柴”的三张照片,知微见著,通过对比村里的过去与现在,讲述了田坎村的脱贫攻坚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二)识得更准:拨云见日确立主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辨别力”强的记者,善于去伪存真、拨云见日,“站在天门上看问题”,用宏观的视野去捕捉和把握微观性的新闻现象、新闻素材,从而确定符合时代、有深度的新闻主题。第三十六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七迁”出深山一一贵州瑶乡之变浓缩极贫地区脱贫攻坚奋斗史,讲述的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246户1045名瑶族同胞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过上新生活的故事。按照常规思维习惯选题,一般仅报道2017年以来的搬迁成效,而新华社贵州

8、分社记者以较强的“辨别力”,挖掘到1949年以来,瑶山先后成功搬迁了7次这个重要新闻事实,从历史的宏观维度,抓住“七迁出深山”这个宏大主题,报道浓缩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极贫地区脱贫攻坚的卓绝与成就,既有深度,也饱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观得更远:审时度势判断价值俗话说“独具慧眼才能明察秋毫”,增强“眼力”不是简简单单地多看,既要有敏锐的眼光和高度的敏感性,也要有超乎常人的“判断力”,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深层次考虑问题,做问题的“透视镜”,判断新闻事件背后存在的重要新闻价值。第三十八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村BA:一种精彩的平凡生活是2022年度贵州新闻奖典型报道中的“典型”。2022

9、年,黔东南台盘县“村BA”借助火爆的人气,在网络火出了圈,关于台盘县“村BA”的报道覆盖了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但能荣获贵州新闻奖一等奖的少之又少。该作品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记者拥有较强的新闻“判断力”,不仅看到了“村BA”的火爆场面,更看到了火爆背后当地群众团结奋进、拼搏向上的精神传承,并从篮球场上联想到人生的赛场,诠释了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提升“脑力好新闻需做一个有心人“脑力”处于“四力”的核心位置,是一名记者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脑力”,要求记者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勤学不倦、多思善谋、知行合一,坚持勤奋学习提升理论的高度,认真思考拓展思考问题的广度,

10、知行合一挖掘新闻的深度,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思想性、针对性、有效性。(一)勤学不倦:用心学习提升理论高度论语中有句话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框架,拓宽自己看问题的视野。作为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应勤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从而增加新闻报道的理论厚度。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贵州日报刊发乾兴平署名文章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一一写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从坚决做忠诚核心的捍卫者,坚定做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主动做改革开放的开拓者

11、,始终做为人民谋幸福的奉献者,笃定做新发展理念的践行者,自觉做伟大工程的建设者等六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贵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实践路径,7000余字的长篇述评,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既有理论厚度,又有思想深度,足以看出记者对中央精神的领会学习之深刻以及自身长期的理论积累基础,该作品荣获第三十八届贵州新闻奖特别奖。(二)多思善谋:用心思考拓宽问题广度问题是时代提出的课题,多思善谋,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提升“脑力”,要学会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用心思考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与研究问题,透过现象弄清问题本质,不断拓宽问题的广度,最终找到问题症结并解决问题3。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

12、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2019年,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笔者所在的安顺市仅剩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个别搬迁点的群众不愿意搬。其它地方都搬了,为何这里的群众不愿搬?笔者带着问题出发,深入思考,分析搬迁过程中存在的“三块地”产权归属以及旅游开发利益分配等问题。找到问题症结后,接着提出“盘活三块地,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是搬迁关键”的可行性建议,形成内参,推动该易地搬迁点成功搬迁。报道荣获第三十五届贵州新闻奖内参报道奖(等同于一等奖)。(三)知行合一:用心探究挖掘新闻深度思想认识是构建深度报道中“深度”的灵魂。提升“脑力”,针对新闻事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知行合一”,在深度思考的前提下,继续探究挖掘出事件背后

13、的本质与社会价值。2022年2月15日,编号为“0000001”的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针对此新闻事件,一般记者发一条简单消息就完结。贵州日报记者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深入探究贵州首张林业碳票是如何诞生的?这一改革创新背后又蕴含着怎样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带着问题深入采访调研,抽丝剥茧破解问题,最后完成头版头条深度报道推动生态价值机制创新拓宽生态价值变现渠道:我省首张林业碳票诞生记,该作品荣获第三十八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四、淬炼“笔力好新闻需讲好精彩故事无论“脚力”多么雄劲、“眼力”多么敏锐、“脑力”多么聪慧,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基本的“笔力”上来。只有淬炼高超的“笔力”,才能写得好、写得

14、精、写得巧,讲好新时代多彩贵州的生动故事。(一)改进文风:用生动语言感染读者“笔力”看似是说文笔,本质是说“文风”。淬炼“笔力”,首先要从改进文风着手,要努力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写群众身边事,说群众听得懂的话。从近年贵州新闻奖作品来看,其写作语言上不仅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而且讲述的大多是群众的身边事4。第三十四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作品阿妹戚托小镇的搬迁故事以杨进菊、柳世泽、陈红珍等多名搬迁户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为主要内容,说的都是群众的生活日常,穿插相关扶贫干部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讲述,将“阿妹戚托小镇的搬迁故事”娓娓道来,讲述的故事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以发生在群众身上的

15、故事透视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的大主题,富有感染力。(二)创新形式:用形象表达吸引读者在融媒体时代,淬炼“笔力”,还要创新报道的呈现和表达形式。从近年获贵州新闻奖的融媒体作品来看,无一不采用了新媒体技术手段,融合视频、音频、图片、H5等新媒体形态,创新表达形式,让作品更具形象、直观、互动性,增加报道的吸引力,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5。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期间,如何把安顺的成就报道做得有趣、好看,颇费心思。笔者牵头创作的互动融合作品互动H5十年大考“考生安顺”已交卷,请打分!以新颖的形式将读者变成了“阅卷人”,安顺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变成了脱贫攻坚、综合实力、城乡面貌、生态环境、民生福祉五

16、个“考试科目”,读者可通过填空、连线的体验方式了解安顺过去十年的伟大成就,给读者呈现的不再是“填鸭式”灌输,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该作品荣获第三十八届贵州新闻奖二等奖。(三)饱含感情:用真心真情打动读者“泪飞最是感人处”,在新闻写作中,不动真情,难以写出打动人的故事。淬炼高超的“笔力”,我们的“笔尖”要充满情感,少一些空泛说教,用每一个字呈现好每一份深情,用每一份深情感动每一位读者。第三十五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麻山“大迁徙”一一望谟麻山万人易地扶贫整乡搬迁纪事,从不到老麻山不知“贫中贫”的辛酸史入手,讲述麻山人不堪回首的往事:吃,填饱肚子靠包谷;穿,补丁打了一大摞;住,以山洞为家;行,全靠双腿;地,人均只有5分地。一字一句里,镌刻着麻山群众的困苦,深深打动读者,引发读者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