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3533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6它们去哪里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它们去哪儿了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6课。本课通过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研究水的特征。学生将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一一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基于这些观察结果产生的认识都指向“溶解这一概念,本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建立“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一词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溶解“,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学情分析: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会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

2、“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工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与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水与固态物体的混合,观察水与物体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这样一个持续的动态观察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耐心和静心。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科学探究目标2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3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4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科学态度目标1 .认识到可以

3、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2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教学准备:烧杯、水、食盐、红糖、小石子、小勺、搅拌棒、放大镜、记录单。过程设计:1、故事导入,聚焦问题1.动画驼盐的驴子导入:商人的驴队帮他运食盐,走着走着,一不小心一头毛驴掉到河里T,毛驴辛苦的挣扎着,好不容易重新站了起来,这时,毛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问1:毛驴发现了是哪里不对劲呢?预设:毛驴背的盐变轻了。问2:背上的食盐怎么变轻

4、了?它们到哪里去了?(揭题)预设:“跑”到水里去了,”化”到水里去了。2.聚焦问题:毛驴也很好奇背上的食盐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设计意图】驼盐的驴子是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它的故事情节正好能将本节课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毛驴背上的食盐怎么变轻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同时揭示学生的前概念。这个视频一播放,学生很快被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1 .出不食盐、红糖、小石子:老师今天带来了三种货物过来,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的?预设:食盐是雪白的,红糖是红色的,小石子是灰色的。谁还想说说自己的发现?预设:食盐一颗一颗的很小,红糖也很小,小石子大的多,2 .

5、放大镜的使用:食盐的颗粒很小,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观察工具一一放大镜,它是怎么使用呢,看一段小视频。我只给每个小组准备了2个放大镜,但是有4位小朋友,怎么办呢?预设:两个人一起观察。3 .观察并指导记录:想要说服毛驴,我们不仅要观察实验,还要把我们看到的现象及时的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板贴)可以用圆圈代表食盐,圆圈大小代表食盐的大小,我们把他们的形状用最简单方法画下来。学生在记录单上画看到三种不同物质形状。预设:食盐红糖是小颗粒的;小石子不规则形展示评价,谁画得让人一眼就看明白。【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

6、学态度,在实验方法上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细致的指导。科学记录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困难,不认字,写的慢,即使画画也画不清楚,所以在指导时可以在板书上用图示方法给出范例,降低难度。你们真了不起,大家都是会观察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观察,我们一起帮小毛驴解答它的疑惑吧。1 .同步实验,投影展示:现在用小勺取一勺盐放在1号水杯中,接着和老师一起再取一勺红糖放在2号水杯中,小朋友们再取一勺小石子放入3号水杯中,轻轻的将小勺放回原地。然后静静观察不能说话,细心的孩子会有很多的新发现。现在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有新发现了,谁先说?预设:生1:我发现食盐盐颗粒慢慢变少了,化了。生2:红糖的大颗粒也

7、慢慢的变小了,不见了。生3:小石子一点都没有变化2 .同学们再轻轻拿起棒子轻轻的搅拌一分钟,再把棒子轻轻放回原处,仔细再看这三种物质又有什么变化?预设:生1:我看到食盐颗粒化了,没有颜色。生2:红糖的颗粒也化完了。水变红色了。生3:小石子还是一点没有变化【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跟着老师一起做实验,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和前面的实验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即将出现的“溶解”概念打下基础。3 .指导记录,展示评价:同学们请将刚才的新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上,可以用最简单的画图,也可以用文字4 .交

8、流研讨,达成共识:同学们如果让你再用手中的小勺去捞这三种物质,你先捞哪种物质?预设:先捞小石子。追问:为什么?预设:小石子没有变化,还沉在水底,食盐和红糖都化了,捞不o追问:再用放大镜找一找,看一看水中的盐和糖都去哪里了?预设:用放大镜还是找不到,追问:为什么呢?预设:因为它们都化到水里了。小结:在科学上,像盐、红糖在水中慢慢消失不见的这一现象叫做溶解;而像小石子在杯中一点都没变的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可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看到的是关键的证据,因为在追问和研讨时,强调看到了什么变化,并引导他们将

9、这种变化与是否溶解联系在一起,同时进一步对比盐和红糖与小石子的不同。5 .交流研讨,对比提升食盐、红糖放入水中,真的不见了吗?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红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中不允许平常,预设学生归纳的基于生活经验)。当关注到红糖放入水中,颜色有发生变化后,板书呈现也学要体现颜色。小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变得看不见了,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盐和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

10、有溶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交流时,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拓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板书设计:反思与评价:1、要有趣,呵护儿

11、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内容选择上富有趣味性,故事导入环节用动画片驼盐的驴子,放大镜的使用也是动画视频,探索环节,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能动手做,小朋友对科学课就有好奇和期待。2、要有序,注意课堂学习常规的建立和习惯养成一年级学生活泼又好动,注意力又不持久,教师不花点心思,学生就容易放飞自我,非常考验老师,所以习惯养成非常重要,在本节课观察时,我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3、要有料,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节课就一个知识点“溶解”,可能就是语文课堂上的一个生词,那这样的一节课就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概念,本节课在聚焦问题,实验探索,交流研讨的环节设计中,尽量做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科学兴趣,领悟科学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