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图式:基于爱尔兰民族志的引申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岛国图式:基于爱尔兰民族志的引申思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岛国图式:基于爱尔兰民族志的引申思考【摘要】在人类学早期的研究中,有许多成果来自西方人对“域外”岛屿的研究,其内容主要聚焦在遥远的“简单的”无国家社会及其文化。然而,对于具有海岛类型特征的“岛屿国家”的整体性研究却重视不够。文章以“岛屿国家”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和政治单元尺度,通过对爱尔兰岛整体民族志研究,以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相结合,提炼出爱尔兰岛的地理、历史、人文和国家社会发展特征,进而从爱尔兰岛特殊个案展开横向比较,从类型和范式的角度思考,凝炼出全球视野下岛屿国家发展的一般性特征。【关键词】爱尔兰;岛国研究;范式人类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有赖于田野调查方法的存在,即自我“放逐”进入调查区域“创
2、造”经验。可以说,没有“经验”的人类学研究,不能算是真正的人类学研究。而创造自我“经验”的空间和社会区域,决定着参与观察的“田野”范围。“区域”事实上就是对一些特定的物理空间及其重合的社会文化空间范围的确定,而“区域”研究的内容往往是所限定物理空间内的社会存在。目前中外学者关注的“婚姻圈”“市场”“村落”“民族走廊”“流域”“边疆”甚至“道路”,都是人类学区域研究的不同范式。这些研究关注的区域大小不同,空间特征各异,但至今尚未出现以“岛国”视角开展的区域范式研究。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人类学便开始对岛屿展开民族志调查,并有选定岛屿作为简单社会调查区域的传统。人类学将岛屿社会视为一种独特的重要文
3、明类型加以观察讨论,认为岛屿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蛮荒象征,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类型的孕育之所。人类学一些经典理论流派的诞生及人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都和岛屿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岛屿研究对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从随身携带人类学笔记和问询手册的动物学家艾尔弗雷德哈登的托雷斯海峡探险开始,里弗斯、马凌诺夫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玛格丽特米德、鸟居龙藏、冈田谦、雷蒙德弗斯、格尔茨等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都进行过岛屿研究,特别是马凌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分别凭借对西太平洋特罗布里恩德岛及印度洋安达曼岛的研究一举成名,开创了所谓科学的民族志田野工作方法。但以上研究主要是关注岛屿上的特殊人群及其
4、文化演进,似乎普遍对于“无国家社会”兴趣浓厚。时至今日,海岛研究杂志以及“海洋人类学”11315的研究仍然主要以非国家视角下的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为主。从目前中国学界对于岛屿的研究看,麻国庆针对岛屿与世界的关系,提出了“从岛屿看世界”的视角2,但他同样是把岛屿社会特别是非国家小岛屿社会作为一个笼统的类型加以看待,甚至特别关注作为国家地方的小岛屿是如何被纳入国家体系的问题,并没有扩大到对岛国社会的整体性研究和思考。全世界的岛屿成千上万,但是从国家领土政治空间的角度分类只有两种:一种是被纳入大陆国家领土范围的地方性海岛;一种是海岛社会自己在海洋中独立建立的主权国家。目前,世界上的岛国约有49个,但
5、真正称得上岛国并具有人类学区域范式研究价值的,正有待我们去“发现”。本文通过对爱尔兰岛国个案研究,把岛屿国家看作全球国家体系中的一个特殊分析单位,试图从类型学角度探讨岛国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一、爱尔兰与岛国类型“爱尔兰”的英文Ireland,其中那个“兰(land)”指的是土地。类似的中文翻译有英格兰、苏格兰、芬兰、格陵兰、新西兰等等,这些名称中的land,其都是对土地空间区域及其承载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区分,其中包含着自然、历史、文化、社会、族群尤其是国家政治空间等多重意义。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凡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且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者本身的经
6、济生活的,都可以称之为岛屿。但岛屿的物理空间有大有小,其承载的社会人口有多有少,社会发展进程也千差万别。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以地理学上分类的岛屿作为科学界定的,而且只聚焦在当下国家政治空间概念之下的“岛屿国家”。关于“岛国”的称谓,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早有分类,其在“叙东南洋”中归类出“岛国与岸国”3119,即岛屿国家和大陆国家分类。目前,中国学术界和大众媒体有“岛屿国家”“海岛国家”“群岛国家”“列岛国家”“小岛屿国家”等称谓,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四部分只单列了“群岛国家(ArchipelagicStates)”一种类型,第八部分列出了“岛屿制度”。但如何归类“群岛国家”并没有统
7、一的标准,人们通常将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都坐落在一个或数个岛屿之上的都称之为“岛屿国家”,简称“岛国”。其实,关于岛国,可以大致分类为三种:一是一个国家整体占有一个完整的主岛及其附属小岛屿,四面环海,可称之为“孤岛国家”,例如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等;二是一个国家占有多个大小相近的岛屿,以其中一个岛屿为中心,四面环海,称之为群岛国家或列岛国家,例如日本、菲律宾等;三是一个国家只占有一个岛屿的一部分及其附属小岛,不能够完全四面环海,只能与其他国家分割该岛屿及其附属的周边小岛划界而治,可以称之为“拼岛国家”,例如爱尔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等。人类社会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在江河、湖泊中的岛屿上产生国家的先例,
8、因此,历史和现实的国家体系结构中,只有在海洋的岛屿中产生过国家社会。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没有比岛屿更加界限清晰的地理边界T;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看,没有比岛屿更加清晰而封闭的社会环境了。其实,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彼此形塑作用。由于以上两个特点,笔者认为,从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角度看,对于岛屿国家的研究,其方法论的意义不同于其他地理和人文环境之下的区域。爱尔兰岛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研究场域。二、爱尔兰岛的地理、人民和国家进程(一)爱尔兰岛的地理空间“爱伦四面皆海,在英吉利之西少北。”3323爱尔兰岛的面积为8.38万平方公里,其中英国占L36万平方公里。爱尔兰岛整体上四周地势较高
9、,内陆地势相对较低,西北面海拔最高。爱尔兰岛整个环岛边缘地区港湾众多,内陆地区河流纵横,水道畅通,因此其历史上以水路交通为主。沿着海岸行走,整个海岸线上像珍珠链一样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镇,且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如果深入内陆地区,其内陆远不如沿海地区发达,而且城市稀少,整体发展相对落后。这种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历史上的海路交通关系密切,也是岛国的基本特征之一。爱尔兰岛虽然属于孤岛地理,但它并未形成“孤岛国家”,而是“拼岛国家”。由于它紧邻英国,不可避免的长期受到近邻大国英国的影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理位置决定了爱尔兰受制于英国的早期历史命运。现在爱尔兰岛北半部6郡属于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南半部是爱
10、尔兰共和国,中部偏北有一条国家边界线。这条政治界线的最终形成,与英国殖民统治、宗教信众区隔密不可分,并逐渐形成了经济和文化地理的界线。这条边界的存在,虽然导致了爱尔兰共和国是一个“拼岛国家”,但与世界上其他“拼岛国家”不同的是,在爱尔兰和平进程开始后,这条边界形同虚设,因此,从某种程度看,爱尔兰岛内至少在形式上又兼有“孤岛国家”的某些特征。爱尔兰岛东部沿海的都柏林以及东北部的贝尔法斯特经济文化最为发达。都柏林是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形成了大都柏林地区;贝尔法斯特是英国殖民畴期爱尔兰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是英国北爱尔兰自治地方的首府。这两个中心的象征意义不同,历史发展过程复杂,甚至代表着两
11、个时代、两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社会和“两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地理空间方位看,贝尔法斯特距离英国本土最近,跨越海峡距离最短,与欧洲大陆交往最密切,因此那里从英国迁移过来的移民最早最多,在历史上自然形成了早期的中心城市。都柏林也是距离英国较近的地方,但都柏林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形成,是爱尔兰独立之后才逐渐超越贝尔法斯特的。显然,都柏林超越贝尔法斯特的发展,意味着爱尔兰岛社会内部中心区域的位移和改变。爱尔兰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地理空间角度看,并不处于海岛的中心地带,而是处于沿海边缘地带。早期的贝尔法斯特如此,后来的都柏林依然如此。这与一般的大陆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往往在陆路交
12、通便利的地理空间相对中心地区不同。至于为什么主要城市都出现在爱尔兰岛的东海岸,除了东海岸与英国及欧洲大陆联系密切外,这主要与温暖的大西洋洋流经过有关,与本土人民的生存经验和地方性知识有关。因为爱尔兰岛西海岸常年狂风拍岸,既不利于海上航行,也不利于人们避寒生存。(二)谁是爱尔兰人谁是爱尔兰人?这是爱尔兰人自己提出的一个长期困扰着爱尔兰人的问题,笔者称之为“爱尔兰之问”。翻开爱尔兰的历史,大约一万年前爱尔兰岛与欧洲大陆之间是有大陆桥存在的,爱尔兰岛早在大约8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盖尔人、凯尔特人、维京人、诺曼人、英国人等等都曾经在爱尔兰岛留下过深刻的历史印记。在这座孤岛上,先来者和后到者之间你来
13、我往,在非常有限的地理空间内繁衍生息。公元四世纪之前,爱尔兰岛被看作是处在未开化的野蛮时代;之后,基督教的传入带去了文明的曙光;再后来,英国的王权与罗马帝国的神权产生对抗,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岛内部的宗教信众出现分化,天主教与新教产生对立,整个社会被撕裂。事实上,爱尔兰岛在历史上的多元族群表现非常复杂,正如前文所说的“兰”是土地,土地从未移动,而其承载的人民却你来我往,并不完全是一个同质性的社会。不幸的是,这个岛屿的地理空间范围非常有限,登上这个岛屿的人们,无论来自何方,有多么特殊的文化,都只能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交往互动,而长期交往中的融合不可避免,并逐渐促成了不同群体之间许多共同特质的产
14、生。最终出现了难分彼此的英裔爱尔兰人和爱裔英国人。爱尔兰人从早期的自由岛民,到后来的内部阶级分层,再到岛民与移民的宗教区隔,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分界,逐渐形成了两大教派群体。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当1845年至1850年间爱尔兰岛因马铃薯绝收而出现大饥荒时,由于英国国家保障职能缺位和统治者漠视,导致岛内大量人口死亡以及离散到海外。离散到美国的爱尔兰移民后来发动的“远距民族主义”472运动,曾经深刻影响到爱尔兰岛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由此,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在爱尔兰岛内与岛外遥相呼应,最终促使爱尔兰独立运动势不可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所谓民族国家建构中,有一种从历史资源中汲取血缘认同和文化力量的普遍取
15、向,爱尔兰也不例外。十八世纪欧洲考古发现凯尔特人,极大地促进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成长。爱尔兰人极力从考古发现中汲取营养,以建构其凯尔特人民族社会,但理性的研究又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凯尔特人可以被看作是今天的爱尔兰人、威尔士人、英格兰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瑞士人、奥地利人、北部意大利人以及其他西欧和中欧人的祖先。但是,他们的共同遗传特征也仅限于文化凯尔特人并不是由单一的宗族群体发展而来的,而是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共同语言体系,但操着不同方言的各种宗族的集合体。”512显然,爱尔兰人是一个多元族群融合的民族。”作为爱尔兰人即便在今天仍意味着一个复杂的宿命它却恰恰反映了一种多重认同观
16、,这些认同有时是相互竞争的一一这正是爱尔兰身份的特征。”63我发现对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爱尔兰历史做实事求是的叙述效果更好:在当时的爱尔兰,爱尔兰人既是管理者,也是受害人;既是奴隶主,也是契约仆役;既是民族主义者,也是大英帝国的忠实臣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爱尔兰历史上一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复杂宿命是,民族主义者往往为实现自身目标采取一种简单化的立场。”61112毫无疑问,“谁是爱尔兰人”的问题,任何简单化的分析都是站不住脚的。民族不是一个有着准确界限的概念,不管由于禁止同外族通婚而陷于多么孤立,民族也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群体,民族的团结仅仅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结合。关于文化是自主、自我生成的观点,许多人持认同的态度。但事实上,所有的所谓自主的文化,都处于由文化他者组成的范围更大的历史场域之中,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在彼此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爱尔兰岛虽然在地理上是独立孤岛,但它绝不是与外界隔绝的。超越爱尔兰岛的更大的文化势力,以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