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刿论战》教学之浅见.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2097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曹刿论战》教学之浅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曹刿论战》教学之浅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曹刿论战》教学之浅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曹刿论战》教学之浅见.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灯翻胎战鹏规中国战争史上有名的一次战争,公元前六八四年的山东长勺之战是弱国(鲁国)战胜强国(齐国)的范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实际指挥员曹刿深谋远虑,知己知彼,在战前作了充分准备,在战争中指挥若定,无论是反击还是追击,都选择了最为恰当的战机,终于打败了强国。这样一次有名的战争,作者左丘明只用了二百二十二个字,精彩地叙述出来,真是短小隽永,博大精深。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以此阐述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批判了军事目险主义。毛主席说:“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一长勺,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一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一辙乱

2、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写曹刿见鲁庄公,论述战前准备。这里又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开头到“乃入见”,交代了这次战争的时间、事件、主要人物及其求见的目的动机;第二层次写曹刿与鲁庄公论战的具体内容,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第二段写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突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一段主要写了两件事:出击,逐师,鲁国取胜。第三段总结战争取胜的经验。战前、战中、战后,次序井然,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精彩的对话是突出人物身份,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艺术特点就是在对话中显示人物精神面貌。第一段里通过乡人与曹刿的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为保

3、卫祖国,他挺身而出,求见鲁庄公。乡人以为,打仗之事是当权者应考虑的事情,你有什么资格去参与谋划呢?曹刿则认为:当权者目光短浅,见识不多,腐朽无能。实际上这两句对话,起了三者(乡人、曹刿、食肉者即当权者)对比的作用,在对比中显示出曹刿的精神境界之高。人物一出场,两句对话,就亮相了,一下子吸引了读者。在曹刿与鲁庄公谈论战前准备的对话中,曹刿逐条驳倒了鲁庄公的两个条件,足见曹刿满腹韬略。鲁庄公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就凭这就可以战胜敌国;曹刿则认为;这两条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就是说,你鲁庄公仅仅从当权者、从神佛上考虑问题,

4、没有从人民观点来研究,因此打起仗来,百姓不会支持的。直到鲁庄公提出第三个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曹刿才予以肯定,“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因为这一条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所以百姓能够响应支持。曹刿并提出了要求:“战则请从”,足见他的爱国感情之深。这一段对话一个讲一条,一个驳一条,针锋相对,步步深入。十分精彩,非常紧凑,曹刿的才能在对话中充分表现出来。在战争中,曹刿仅仅说了四句八个字。当齐国军队摆开阵势进攻鲁国时,鲁庄公急于击鼓进军,曹刿马上阻止说:“未可。(还不行)”待齐军打了三通鼓后,曹刿命令:“可矣(可以进攻了)”;当齐军大败之后,鲁庄公马上准备驱车追赶时,曹刿又立即阻止他说“未

5、可”。他亲自下车观察了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而后下命令“可矣”。追击齐军。这里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当机立断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大胆、谨慎、沉着、果断。为什么“未可”,为什么“可矣”?在如此紧张的战斗中不可能讲明道理,简短的语言,留给读者深思。战争结束后,当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取得胜利时,曹刿又以简短的语言讲明了“未可”“可矣”的道理,显示了他的军事卓识,他认为,打仗要凭勇敢。齐军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足,第二次击鼓时,士气衰落,待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全无了,而他们士气衰竭之时正是我军士气旺盛之时,所以敌疲我打,能够战胜他们。齐国是个大国,当退军时恐怕他们有伏兵,我看见他们撤退时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战旗倒拖,就知道他们是败逃了,可以追击了。曹刿分析这次战争胜利的原因,合情合理,清楚明白,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和远见卓识。全文中的人物对话占三分之二的篇幅,正是在一系列的对话中,突出曹刿的才能。这篇论述性散文,为了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作者在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方面,匠心独用,谋篇布局,详略得当,巧于剪裁。这样一次战争,战前双方的准备,包括政治基础,军事配备,战争之中双方阵势,兵力武器情况,战后双方结局,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要写的东西很多很多,但作者只用二百于字来写,该详处不惜笔墨,该略处一笔带过。做到“行当必行,止当必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