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城市Ⅱ级主干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城市Ⅱ级主干道).doc(5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工程概况一、基本情况工程名称:某某路及某某路沥青路面工程建设地点:宿迁市宿城新区内建设规模:38185平方米沥青路面铺设路面结构: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封层1cm沥青质量标准:达到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合格”招标范围: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纸涵盖的所有内容工期要求:施工总工期20日历天二、设计标准及规范本道路按城市道路主干道级标准设计,设计车速30km/h,设计使用年限15年。使用的规范及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G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其它相关文件及规范;三、工程概况洪泽湖路及某某路是宿城新区总体规划实施中的一条交通性、商业性、生活性次干道。本次设计的洪泽湖路及某某路全长为0.825公里,规划道路红线为24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4米-16米-4米 人行道 车道 人行道四、道路设计及做法1、路基路面设计及做法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4厘米厚中粒式沥青砼,6厘米厚粗粒式沥青砼,20厘米
3、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厘米厚泥结石垫层。路基宽度(不含护坡宽度)按24米计算。路基压实度应严格按有关施工规范进行,在路堤填筑前必须清淤、除草,路堤土方应30厘米50厘米分层碾压,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宽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各为25厘米,天然砂砾石垫层宽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各为25厘米。(一)、路面设计原则与依据本工程路面结构设计遵循技术可行、价格适中、选材合理、施工方便的设计原则。路面设计按照交通部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规定,行车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二)、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1、路面结构组合行车道路面结构组合为:4cm细粒式(AC-13F)+土工格栅+6cm中粒式沥青砼(
4、AC-20C)。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行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240万次。2、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材料及质量控制(1)沥青沥青选用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根据当地道路建设经验选用A-10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 (0.1mm)60-80T060460动力粘度 不小于(Pas)180T0620延度(5cm/mm,15) 不小于(cm)100T0605软化点(环球法) 不小于()46T0606闪点(COC) 不小于()260T0611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2.2T0615溶
5、解度(氯乙烯) 不小于(%)99.5T0607薄膜加热试验1635h质量变化 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 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 不小于(cm)6T0605(2)集料与填料 a、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表面粗糙,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集料宜采用反击式轧石机对寸子进行二次轧制后的碎石,并用34档以上的规格料分档配制。属于酸性岩石的石料,为保证与沥青的粘附性符合规范的要求,应采用抗剥离措施。沥青面层用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 标表面层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26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28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2)2.6吸水
6、率 不大于(%)2.0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5级坚固性 不大于(%)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 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 不大于(%)151218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1软石含量 不大于(%)3石料磨光值 不小于(BPN)42破碎砾石的破碎面积 不小于(%)1个破碎面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10090行车道上面层集料要求采用玄武岩。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 标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3)2.5坚固性(0.3mm部分) 不大于(%)12砂当量 不小于( % )60b、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
7、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清除。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10.1中一级公路的要求。c、稳定添加剂:为了提高沥青面层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能及抗水害性能,在行车道沥青混合料上面层中添加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其技术性能要求:抗拉强度500Mpa,最大极限延伸率15%,长度615mm,直径0.01mm0.025mm,熔点大于250,燃点大于540,2102小时体积无变化。设计掺量为0.3(每吨沥青混合料)。具体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所选择的掺加材料性能分析试验后确定。(3)沥青
8、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指标沥青混合料击点次数(次)稳定度MS(KN)流值FL(mm)空隙率(%)沥青饱和度(%)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两面各7581.5-43-670-85沥青混凝土压实度应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达到97%。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宜符合下表要求: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mm)的VMA及VFA技术要求(%)26.519.016.013.29.54.753111212.51314164121313.51415175131414.51516186141515.5161719(4)级配及沥青用量(方孔筛)
9、要求a、AC-13集料建议级配如下表集料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筛孔尺寸(mm)通过筛孔的质量百分比(%)沥青用量(%)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4.56.5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4.06.0 (5)基层质量要求基层混合料的重型压实度97%,水泥宜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强度等级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不宜用其他高标号水泥代替。基层混合料终凝时间宜在
10、6小时以上,水泥剂量为6%(重量比)。为了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性,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应采用麻袋或土工毡覆盖养生,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如发现稳定层局部变形时,应及时修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七天饱水养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各结构层的施工和完工后的车辆控制应严格按相应施工规范执行,各结构层的设计弯沉控制指标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三)、路面施工注意事项(1)路面施工前应做好路面高程的复核,以保证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和工程质量。(2)路面沥青面层摊铺宜分二幅摊铺,采用平接缝,用切刀将纵缝切齐,铺另一幅时必须将缝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
11、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同时横向接缝也要求采用平接缝方式。(3)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4)沥青面层不得在雨天施工,当施工中遇雨时,应停止施工。(5)气温低于5时不得进行沥青面层施工。(6)基层必须喷洒透层油,透层油宜采用液体沥青、乳化沥青或煤沥青,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7)沥青面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等,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
12、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8)其它未尽事项均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执行。人行道结构为:60厘米正方形火烧板铺装(2cm厚),3厘米1:3水泥砂浆,1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排水工程(一)工程范围 结合道路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设计范围相应为纬二路西起巡逻通道 (桩号K0+000),终于巡逻通道 (桩号K0+825.400),全线长0.825KM。 拟建雨水管道作为各地块雨水排放系统的干管和支管,主要用于截流、输送道路两侧服务范围内的雨水,泄水面积约为24.75公顷,泄水范围为雨水管道布置按两侧各扩展150米进深计算。 拟建污水管道作为连接各地块污水系
13、统主干管,主要用于截流、输送道路两侧服务区内的生活污水、服务面积约为24.75公顷,沿线污水范围管道布置按两侧各扩建150米进深计算。(二)工程内容 配合道路工程建设,纬二路沿道路南侧和北侧机动车道下分别铺设一条雨水管道、管径DN500,合计长约1.622KM。 纬二路沿道路中偏南侧机动车道下铺设一条污水管道,管径DN400,合计长约0.629KM。(三)排水任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采用沿道路南侧和北侧设主干雨水管,经截流、输送至一定距离后,就近排入附近道路的雨水主下水道内。雨水管道设计设计道路南侧和北侧雨水管径为DN500;每隔80设雨水甩水管,在机动车道路边每隔3040m设雨水口,并经DN300连接管接入雨水干管,每隔3040m设雨水检查井;雨水管埋深约为1.23.0m,雨水管材采用钢筋砼管,C15砼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