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区仁和组团SY00—0701、SY00—0702等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顺义区仁和组团SY00—0701、SY00—0702等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docx(7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北京顺义区仁和组团SY00-0701、SY00-0702等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一2035年)顺义区是首都重点平原新城之一,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本次规划编制的SYOO.0701、SYOo.0702等街区位于顺义新城仁和组团东南部,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推进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和站城融合发展的重点地区。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顺义分区规划,建设国门空港城、创新前沿地、宜居示范区,提升新城综合承载力,顺义区人民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北京顺义区仁和组团SYooo701、SYoO-O702等街区控
2、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年-2(B5年)。本次规划编制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平原新城看顺义”和“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统筹顺义新城仁和组团区域综合承载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三大设施补短板、人居环境品质优化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业强城优生活美”的首都重点平原新城。(街区层面)(2020年一2035年)北京顺义区仁和组团SY00-0701、SY00-0702等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部分文本第十一节地名规划23第十二节无障碍设施24第十三节智慈城市24第五章规划实施25第一节实施策略25第二节实施保障机制25第三节规划适应性规定26
3、总则1第一章总体战略2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2第二节功能疏解与承接2第三节总量管控目标2第四节综合指标体系3第五节整体空间结构3第二章空间布局与分区管控4第一节三生空间布局与主导功能分区4第二节建筑规模管控与基准强度分区4第三节整体空间形态与基准高度分区5第三章特色塑造与设计引导6第一节整体景观格局6第二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7第三节蓝绿空间7第四节街道空间8第五节建筑空间9第六节公共空间10第七节生态空间10第八节轨道一体化管控及轨道微中心H第九节社区会客厅Il第四章专项统筹13第一节居住提升13第二节公共服务13第三节综合交通15第四节市政设施17第五节海绵城市19第六节城市安全20第七节
4、定线与竖向21第八节地下空间22第九节城乡统筹22第十节区域评估23导街区的SYoO-4004、SYO(MO05生态复合街区(以下简称“生态复合街区”),也纳入本次控规编制范围统筹研究。第3条街区及主导功能分区划定1 .街区划定依据街区指引,本次规划范围内共包含4个街区。其中SY00-0701、SY00-0702街区为建设主导街区,SY00-4004XSYOo-4005街区为生态复合街区。2 .主导功能分区划定综合考虑行政边界、新城街区界以及城市功能布局特点,结合主次干路、河流等重要的空间边界、土地权属,落实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管理要求,共划定45个主导功能分区。在本街区内进行规划编制、
5、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木规划。第1条规划背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和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一2035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落实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疏解非首都功能双重任务,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和公共空间品质,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顺义区人民政府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编制北京顺义区仁和组团SY00-070KSYOO-O702等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Q020年一2035年)(以下简称“街区
6、控规”)。本街区控规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层级,是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系统配置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指导下一步区域建设、发展、管理的基本依据。第2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位于顺义新城仁和组团东南部,东至潮白河右堤路,南至仁和镇界,北至双河大街,西至顺通路,包括SYO(M)701、0702两个建设主导街区及SYOO-4004、4005两个生态复合街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93.3公顷。建设主导街区SY00-0701.SY00-0702街区(以下简称“建设主导街区”)位于城市副中心-顺义新城-怀柔新城(怀柔科学城)联系通道上,是顺义新城空间结构中
7、宜居宜业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潮白河生态功能带西侧的重要区域。紧邻建设主展现顺义新城田园城市特色,营造蓝绿交织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和城市氛围,践行碳中和先行示范,构建安全韧性、智慧低碳的支撑系统。第二节功能疏解与承接第6条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功能疏解,促进区域职住平衡落实街区承接疏解任务,营造完整社区,增强仁和组团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把握存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对接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中关村顺义园、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建设,多渠道保障住房供应和优质配套服务供给,为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创造条件,促进区域职住均衡发展。第三节总量管控目标第7条严格控制规模总,提高城市发展质置落实减量发展
8、要求,严格分解落实分区规划和街区指引对本街区的规模管控要求,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以建设创新引领的产城融合示范街区为目标,以建设职住均衡的生态宜居示范街区为特色,提高质量、留有余量,合理确定街区人口、用地、建筑规模与功能布局。到2035年,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约6.0万人,规划范围内可承载的就业岗位约3.6万人。城乡建设用地约661.9公顷,总建筑规模约653.5万平方米。第一章总体战略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第4条功能定位按照“平原新城看顺义”和“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依托中关村顺义园和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建设,以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功能疏解为契机,以“轨道+产业”为驱动,建设宜居宜业
9、有活力、转型更新添动力、城野交融展魅力的综合型街区。第5条发展目标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街区空间品质,为创新型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配套服务,把街区打造成为以“研发+高端制造”的创新型产业为主导,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产城融合、职住均衡的生态宜居示范街区。创新引领的产城融合示范街区。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形成优质创业空间,吸引创新人才,打造承载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集聚的发展示范区。一优美便捷的宜居生活街区。全面提升街区的综合服务配套水平,以轨道交通为带动,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质资源,构建面向未来、均衡优质、高效便捷的公
10、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一城野交融的魅力生态街区。依托建设主导街区和生态复合街区毗邻的特点,第四节综合指标体系第8条承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指标要求,构建街区综合指标体系落实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指标管控要求,结合发展需求,构建街区控规综合指标体系,包括规模结构、绿色生态、民生共享、便捷交通、基础保障、文化景观共6大类。第五节整体空间结构第9条构建“一轴、一心、两带、多片区”的街区城市空间结构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的顺义新城多组团城市空间结构及空间管制要求,结合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地区的空间管控要求,延续本区域建筑高度相对平缓的整体空间形态,结合街区功能布局优化,加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11、的耦合与协调,形成“一轴、一心、两带、多片区”的空间结构。一轴:沿顺通路的宜居宜业发展轴一心:以社区会客厅为家园活力中心,辐射周边各功能片区。两带:依托城南新河和潮白河生态功能带,形成蓝绿两条景观带。多片区:包括街区西北侧的创新智造区、街区东北侧的科技研发区、林河南大街以南的宜居生活区、生态复合街区的绿色田园区。创新活力的城市空间。生态复合街区按照主导功能,分为林草保护主导区、水域保护主导区、农田保护主导区、一般生态主导区、有条件建设区等5类主导功能分区。第13条细化产业功能,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落实街区发展定位,进一步细化制造生产主导区、研发生产主导区的功能布局。对接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
12、义)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时期中关村顺义园发展建设规划(2021年一2025年)提出的产业清单,结合街区各地块的发展基础和禀赋条件,筛选和细分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主导功能。通过建筑规模流量管控,推动存量产业空间转型升级的同时,利用新增产业用地,重点承接高精尖产业,推动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和中关村顺义园林河板块高质量发展。新增和更新产业项目应符合入园产业准入标准。第二节建筑规模管控与基准强度分区第14条加强建筑规模管控结合街区总体功能定位,明确规划范围住宅建筑规模上限为244.7万平方米,产业建筑规模上限为366.7万平方米,
13、三大设施建筑规模下限为35.6万平方米,其他建筑规模约2.5万平方米,战略留白用地预留建筑规模约4.0万平方米。第15条合理确定强度分区结合本街区的实际建设和规划审批情况,综合考虑建筑规模与人Ll、就业岗位匹第二章空间布局与分区管控第一节三生空间布局与主导功能分区第10条强化底线约束,加强两线三区管控充分衔接分区规划和街区指引,落实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要求。规划范围内集中建设区约658.2公顷,限制建设区约126.5公顷,生态控制区约308.6公顷。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生态控制区的比例为60.2:11.6:28.2。第Il条强化用地规模管控,促进土地利用集约高效细化和落实城乡建设用地、特交
14、水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规划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约661.9公顷,特交水建设用地面积约33.6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约397.8公顷。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便捷的原则,合理规划居住用地、产业用地、三大设施用地。第12条划分主导功能分区,保障空间活力立足建设“设施完善、产城融合、职住均衡的生态宜居示范街区”的目标定位,结合街区内各地块交通条件、发展基础,将建设主导街区划分为制造生产主导区、研发生产主导区、居住主导区、公共服务主导区、混合功能主导区、绿地水域主导区、战略留白主导区、特殊功能主导区等8类。鼓励功能复合、形成活力核心,塑造更有制在45米;双河大街和潮瑞
15、路交叉口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混合功能主导区、及东城安置房规划已批用地区域等4个主导功能区,基准高度控制在60米。具体地块建筑高度要求,在实施阶段最终以民航主管部门意见为准。在满足以上总体高度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在地块内部应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空间,避免出现同一地块内建筑高度单一的情况,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形象。第18条塑造优美天际线与标志性建筑在满足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净空障碍物限制要求的前提下,街区基准高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宜在重要道路交叉口打造标志性建筑高点。在街区东北角双河大街与潮瑞路交叉口的混合功能主导区、西南角顺通路和南环路交叉口打造局部建筑高点,成为潮白河西岸天际线和顺通路仁和组团门户地区的标志性节点。强化本地区特色风貌和可识别性,公共建筑结合具体功能可将建筑顶层打造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并做景观造型处理和夜景灯光设计。配关系、交通条件等要素,将各主导功能分区划定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基准强度分区。主导功能分区内,超过70%的建设用地(不含道路、水域、绿地、广场)应遵循该等级不同功能用地地块容积率的上限要求。三大设施用地容积率按照北京市节地标准与相关设计规范进行建设强度控制。非建设主导功能分区的基准强度和基准高度原则上不定级,其中的零散建设用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