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85770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侧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全脑室出血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人被分成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简称微创组)或内科保守治疗组(简称内科组)进行治疗。评价治疗第14天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第90天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量表)。结果:共37人入选,其中微创组20例,内科组17例,治疗后第14天时微创组斯堪地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全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尿激酶;对照研究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039-02中、重型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

2、预后差,病死率高。我科自2002年以来,适用侧脑室外引流与尿激酶注入治疗中、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20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要点,全部病例均经头部CT证实为脑室出血;出血量25-40ml;年龄为40-75岁;出血时间自2003年1月-12004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4例,微创组20例,内科组17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40-75岁,平均57.52岁;发病距手术时间6-35h,平均18.85ho两组治疗前基本特征比较: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史、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入院时GCS、出血量

3、、出血部位破入脑室情况(表1)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表2)等基本资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o1.2 研究方法1.2.1 1随机方法遇到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例,将该病例分入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组(简称微创组)或内科保守治疗组(简称内科组)。1.2.2 治疗方案内科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应用20%甘露醇125-250ml,每6-12h1次(如有肾功能障碍者可应用甘油果等,慎用甘露醇降卢页压);注意控制血压,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支持营养治疗;不用活血化淤药。微创组治疗方法:2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脱水降颅压及对症处理的同时,原则上尽早手术,但如病情稳定则尽量避免发病后6h内

4、手术;血肿的定位以头颅CT为准,采用标志物定位法;钻孔部位应尽可能避开功能区;使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和对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血肿穿刺使用北京万福特公司生产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根据CT定位穿刺点后,取相应长度的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破颅骨及硬脑膜,再推入侧脑室前角处。连接侧管后,用5ml注射器抽出血肿量的30150%陈旧性血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置换至颜色变淡为止,注入尿激酶30000-50000U,夹闭4h后再开放冲洗、引流。两侧方法相同,采用双侧交替开放和闭管,注入尿激酶次数根据引流液情况及复查头颅CT结果而定,约1-2次d,一般引流时间

5、3-10do一般侧脑室引流管高于脑室平面10-15cm0当血肿基本清除,夹闭脑室引流管,观察病人24h的无明显变化,即可拔除脑室引流管。1.2.3 疗效指标治疗前神经功能评价: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评分量表(SeaVdinaVianstrokescale,SSS)评价神经功能情况;治疗14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用SSS卒中量表和改良的Rankin卒中评分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生存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量表)。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lLO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2结果两组共死亡5例

6、,应完成随防的69例病例中,无失访、脱落,各项资料齐全。2. 1治疗14d时两组神经功能评价两组治疗后第14天时SSS评分,微创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重度缺损者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4.062,P=O.044)(表3),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MRS量表)微创组与内科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O2 .2治疗90d时两组神经功能评价疗后第90天时根据ADL评分比较,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4.402,P=O.042)(表4)。3 .3病死率比较90d内两组死亡病例数共12例,均为住院期间死亡,微创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8例。两组间病死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7、3讨论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病情危重,治疗效果差,传统的内外科治疗病死率高达5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血液在脑室内凝固呈铸型,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使脑室急剧膨胀,脑压升高,脑中线结构被破坏,特别是刺激和压迫丘脑下部及脑干,引起高热、内分泌功能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时间过长会导致脑干功能衰竭和脑皮质的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必须尽快清除脑室内积血,解除压迫,阻断其恶性循环,才能最大可能地抢救患者的生命。我们采取血肿和对侧侧脑室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中、重症全脑室出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我们认为两侧交替引流与夹闭,可加快血肿的清除,且始终有一根引流管开放,不会导致颅内压大幅度的波动和脑疝形成,与单侧穿刺

8、相比,使中线移位尽快恢复,不会导致中线移位加重,临床上比较安全。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动剂,也是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的直接激活剂,有较强的溶解血肿作用,已证明颅内使用安全、有效,反复使用有利于脑室及脑内血肿的清除,大大缩短了引流时间。本组病例由于引流时间短,无1例发生脑室感染。观察表明,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与注入尿激酶联合治疗重型中、重症全脑室出血,措施积极,方法简便快捷、安全,疗效肯定。参考文献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2KazuiS,MinematsuK,YanmamotoH,etal.Predisposingfacto

9、rstoenlargementofspontaneousintracerebralhematomaJ.Stroke,1997,28(2):23702375.3杜建新,凌锋,湛燕飞,等.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7):292-294.4胡长林,吕海房,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213-221.5巫志明,许志恩,陈富嫦,等.37例脑室出血治疗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1(11):28-29.6王怀瓯,秦力.双侧脑室置管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引流治疗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形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4):244-245.(收稿日期:2007-04-23)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学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