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 .课程标准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课标就本学习任务群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2 .教材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拦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任务和事件,学习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书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书信与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延安,我伴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本节课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重点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借助图片、视频等,理解诗句意思,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3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诵读诗歌和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并
3、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获取信息,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整体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交流、乐于表达。教师只需做学生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教学重难点】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目标导航1 .亲爱的同学们,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在本单元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追寻一首诗,明白了戍边战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铿锵豪迈;追寻一颗心,我们体会到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山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追寻一份情,我们感悟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爱国情怀。这节课,我
4、们将沿着前辈的足迹去延安继续追寻。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2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4页,读一读略读提示,说说共有几个任务?教师小结:是的,共有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道诗。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如有不懂的内容,如“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3 .出示学习目标。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这三个任务来学习课文。二、整体感知,理解诗句任务驱动一:1 .跟着朗读视频边读边思考,作者追寻了哪些地方?2 .请读一读带有地名的诗句,结合搜集的资料,读懂诗句。学习要求:先独学,再小组群学,最后交流展示。学习时
5、间:5分钟展示环节(小助教引导,教师相机补充):(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小组赛读诗句,借助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汇报展示、补充、评价)出示课件:(相对应的图片、视频)教师小结:我们一路追寻,更是追寻到了顶天立地的宝塔山。这些故事和历史中无不体现着一种精神,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原来,追寻延安,不仅是追寻这些地方,更是近寻这些前辈身上展现出来的延安精神。三、深入诗歌,体会感情任务驱动二:自由朗读诗歌第3-4小节,思考:读了三、四节,我发现“高楼大厦”“家用电器”“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写的是的延安;“茅屋”“土
6、炕”“老牛破车”写的是的延安。从对比中,我体会到了学习要求:先自主独学,再小组群学、交流,最后展示。学习时间:5分钟思维导引:读了第三、四小节,我发现“高楼大厦”“家用电器”“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写的是的延安;“茅屋”、“土炕。从对比中,我体会到了()。展示环节:每组代表展示,组长补充。1 .学生自由读第三、四小节,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J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预设:“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二预设:“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
7、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出示宝塔山图片、视频)教师:理解了这两句话,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预设:“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教师:“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预设:”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预设:“温热的土炕是指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2 .学习第五、六小节。(1)教师:如果失
8、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预设: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2)教师: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预设: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板书:追寻信念、温暖、光明)(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四、畅所欲言,升华情感1 .想一想:当今社会,还需要延安精神吗?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2 .交流展不。3 .总结: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五、课外拓展,迁移训练1 .有
9、感情地朗读全诗。2 .搜集有关延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24延安,我把你追寻延河追寻枣园延安精神南泥湾杨家岭【教学思考】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本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距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所以,我提前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搜集相关的资料,为准确理解文本作好铺垫。任务驱动一便设计了交流的环节,由于学生手头资料丰富,再加上老师的一些视频补充,因此交流得很全面,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理解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任务驱动二聚焦几组句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借助图片、视频等,将延安的风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出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但是这堂课也有遗憾之处。在任务驱动展示环节,只有个别学生、个别小组进行了展示,展示人数少,展示形式单一,可能还有一些学生没有理解到位。课文朗读形式有些单一,如果再多样化些就更好了。这就暴露出:课堂上,教师还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